APP下载

政治道德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2012-08-15宿迁学院基础部李利平

电子世界 2012年18期
关键词:政治文明道德价值

宿迁学院基础部 李利平

近几年来,“政治道德”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理论热点,学者们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内涵、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实现的途径等方面展开了深刻而全面的论证,产生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系统总结上一阶段政治道德的研究成果,深刻认识政治道德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对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作用。

一、政治道德的内涵

对于政治道德的内涵,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是政治行为的规范结构,是调整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规范体系。从狭义上讲,政治道德就是政治家的职业道德,是约束政治家行为的心理规范。从广义上讲,政治道德就是政治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规范。[1]

第二,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是人类社会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它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以一定的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的道德现象的总和。广义的政治道德是指阶级的道德,而狭义的政治道德则是指政治家的道德。[2]

第三,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就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以一定的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的道德准则,[3]是调节、调整人们的政治关系及政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政治规范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4]第四,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活动合理的、适宜的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德品质的总和。[5]

第五,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是指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权力的价值属性、政治活动的道德准则以及政治主体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总和。它关注的是公共权力的价值基础及其约束,政治制度、结构本身的道德属性,政治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以及如何使道德理念、道德原则合理地、创造性地用于现实政治操作中等等问题。

学术界对政治道德的内涵分析有很多的共性,只是强调的重点和分析的视角不同、范围不同。笔者认为,所谓的政治道德实质上是政治实践领域所蕴含的价值理性,是从政治进化的角度而确立的政治行为规范,是政治理性在道德层面上对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认识和理解的产物,是渗透于社会主义政治实践领域的制度基础,决定了政治实践的运行性质和状态,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主要通过善恶评价、内在自律和社会舆论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最终实现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平衡的“价值的应然判断”。具体而言,是指在公共政治生活中,政治领导者对政治目标的设计、权力价值的判断以及对所承担社会政治责任的认识以及公民对政治生活的态度、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看法与行为方式。

二、政治道德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对于政治道德在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学者们各抒己见,综述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能增强人们的道德自律,制约个体的政治行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有助于对政治权利的约束,使政治人行为自律,正确地把握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通过内心的规范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维持一定的社会政治秩序。

第二,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通过内心的“法”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内化为政治人的政治良心,有助于政治人把握权力和自由;作为软调节,以法律补充的形式制约政治权力良性运行,有助于廉政建设。

第三,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的根本作用是调整政治关系与政治行为。这是政治道德政治本性的直接表现,是其基本功能,只有发挥这样的功能,才能实现政治道德服务于一定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目的。

第四,有的学者认为加强政治道德建设,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有利于推进党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气;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得党风和社会风气得到根本好转。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谈了政治道德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值得我们借鉴。笔者认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道德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体现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如塑造理想的政治人格,促进政治行为的文明化和形成合理的政治关系等。

此外,作为一切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追求平等、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政治道德更具有道义上的价值崇高性,它既为政治主体的行为规定了诸如善与恶、是与非、荣与辱、权利与义务等道德的界限和规范,又对政治主体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和制约,进而努力追求社会共同的“善”。它一方面从主观上要求政治主体加强政治道德的自省,不断把社会的政治道德内化于自身的思想意识之中,另一方面又通过外部客观力量的约束,逐步转化为政治道德上的自觉,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政治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直至达到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的至善境界——共产主义道德,真正创造一个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秩序,从而加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为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实现途径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理论界也有许多百花齐放的见解,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建设不仅可以通过自律性实现机制(主要着重于道德教化、楷模塑造,人的内省、个体道德的提高)实现,还可以通过他律性实现机制(主要强调规约、惩戒、群体)实现,在坚持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后者应成为政治道德等社会群体道德实现的主要途径。

第二,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建设可以通过在全社会进行政治伦理价值观的建设(政治道德的核心)、培养和塑造新型的政治道德人格(政治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以及道德制度建设(政治道德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的途径来实现。

第三,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建构应该通过意识形态的批判来引导人们在独立理性的基础上,自觉地确立与政治发展取向和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相一致的信念,既重视西方政治文明成果和中国本土文化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又自觉调整政治系统,为政治道德建构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

第四,有的学者认为,政治道德的实现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政治道德实现的价值导向),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与监督(政治道德实现的制度保障),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政治道德实现的群众基础),和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政治道德实现的关键—)。

这些途径为我们顺利实现政治道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此外,笔者认为,鉴于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渐进过程的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价值引导与 利益诱导相结合的手段,创造一个既合乎人 性健康生长的社会环境,构建一种能引导民众健康向上的社会结构体制 与社会运作机制,又可以对广大民众进行积极 健康的价值灌输,使他们拥有一种积极奋发精神,拥有献身事业与正义情操的平等、公正、效率、和谐的良序氛围。这样,我们势必得加强制度道德的建设。

因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作为有效调整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的政治道德的制度健全与否,则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的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按照为人民服务及平等、公正、效率和谐等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原则要求,改革和完善尚不健全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执政党、国家和政府的整体道德水平,是构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政治道德的关键。

四、政治道德研究的前景展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未来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研究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笔者认为政治道德的研究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关于理性与价值相整合的研究

理性是人类科学认知的能力,现象界是其予以把握的对象,它主要着眼于世界的实然状态,所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而构成的 “事实判断”;价值则是人类判断善恶的能力,本体界是其关注的对象,所要解决的“是善是恶,孰利孰弊,人应当如何对待”之类的问题而构成的“价值判断”。如果将二者截然分开,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存在所谓的“二岐鸿沟”,而无法通约。

然而理性与价值犹如鸟之双翼、船之双桨,单靠哪一方都无法构建真正合乎人性的社会,无法单独构成人之为人的充足理由律,无法单独规定或实现人的全面本质。因为,当理性独断时,人便失去价值主体的目的性意义而成为技术操作的对象,人的意义世界便在理性的张扬中被埋葬。唯理主义给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一方面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家园的丧失”、“人与自我的疏离”等痛苦,便昭示了理性僭越的恶果。同样地,当价值独断时,便会出现以绝对的价值尺度当作一种超历史的抽象目标,全面拒斥和根本否定一切理性的手段和方式,导致犹如萨特惊呼的“他人就是地狱”,霍布斯断言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人对人像狼一样”价值失范的历史后果。

我们当今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在深层意义上要求理性与价值的协调统一,德福一致,这也是建设合乎人性政治道德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政治道德则必须关注价值与理性整合的研究。

(二)道义与功利的冲突研究

在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中,“义”长期以来被看作是高尚之本而深得尊崇,“利”则被视为罪恶之源而痛受贬斥,然而,长期以往,个人正常的物质需要和感性欲望则会被压制而丧失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运行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之所以会发生道义与功利价值观上的冲突,原因就在于以利益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利益系统的波动,从而引起的人们利益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矛盾与冲突。

然而缺乏功利考虑的社会,却并不一定是完美的道德社会,恰恰相反,极有可能是否认人的历史性,否认人的现实性,缺乏人文关怀,空洞的利他主义和唱高调的、虚无的社会。现代市场制度的设计师的亚当·斯密就说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和以牙还牙似乎是造物主指令我们实行的主要规则”。功利主义大师边沁把功利主义原则归结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说,“如果这里的当事者是泛指整个社会,那么幸福就是社会的幸福;假如是具体指一个人,那么幸福就是哪个人的幸福。” 任何社会都希望无私利他,然而,美好的憧憬并不能代替严峻的现实,在“私”的存在尚具合理性的时代,我们就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用一种作为公平的“义”来统摄人们对“利”的合法追求。这样,政治道德在利益处理中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才能不再是空谷幽兰——可望不可及的圣贤的道德,而成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德福一致的、义利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道德。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政治道德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虽然理论界对政治道德相关问题的探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研究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急需突破和加强。总的来看,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从思辨的宏观层面的研究转到微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我们坚信,在党的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全体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政治道德的研究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虞崇胜.重视政治道德建设[J].理论前沿,2002(9).

[2]吴灿新.政治伦理学新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3]杨丙安.政治伦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

[4]杨松.论政治道德与政治道德化[J].暨南大学学报,1997(4):9.

[5]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4(2).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道德价值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也谈微博新闻传播与政治文明建设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