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民族音乐教育为载体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12-08-15史夏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5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民族音乐民族

史夏洋

(福建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以民族音乐教育为载体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史夏洋

(福建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音乐就是这历史长河中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它是中华祖先几千年灵感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映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音乐蕴含着如此之多的内涵,对于正处于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大学生来说,学习民族音乐,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文化的再认识,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并且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可见,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是一个绝佳的载体.

民族音乐教育;载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不竭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新发展.

1 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柯达伊(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曾指出:“学校的音乐教育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文化生活更加开放也更加多元化.中国音乐文化领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甚至有被逐渐弱化的趋势.因为,多元音乐文化的不断涌入,正适应了年青一代大学生追求新奇特的心理特点,所以很多大学生对西方音乐文化乐此不疲.这不可避免地对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传统民族音乐教育增加了难度.首先,据调查在许多普通高校,特别是没有音乐系的理工科大学,往往只注重本专业化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把音乐教育仅仅设为选修课,更不用说传统的民族音乐教育,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选修课,选修的学生也是微乎其微,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其次,从社会大背景上看,民族音乐不但没有很好的前景,甚至出现了萎缩现象,包括其创作及表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疲软萎靡的不良状态.尤其是流行音乐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更使其影响面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给专业的教育机构及演出机构带来了很大影响.第三,民族音乐教育不但是音乐知识技能的教育学习,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然而随着西方音乐的不断融入,西方的小提琴、钢琴以及歌剧、交响乐等不同的音乐形式以及西洋乐器,均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造成了极大影响.这同时也是制约我国当前大学校园民族音乐教育的关键点,除此之外当前社会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学生不断西化的审美观等均对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是时代需求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她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及气质,也就是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背景;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音乐艺术精华,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而中华民族的民族音乐也时时刻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追求、力量及意志.正如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弹唱我国各族民间音乐,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操及民族团结意识.”从音乐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民族文化也处在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务之急我们必须高度发扬和认知我们民族自身文化的特点,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生动写照,同时也是中华名族的灵魂,尤其是随着各国文化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应该更多更快地进入中国音乐文化教育的行列,音乐教育以中华文化为母语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音乐教育的一次重大革命,是我国在音乐教育发展方向上做出的正确选择,因此,作为大学音乐教育,将民族音乐教育放在首位,是顺应潮流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将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将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同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其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3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辩证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崇高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在高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民族音乐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科学素质.

3.1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教育分为如下五大类: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歌曲、民间歌舞以及民间器乐.它们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所特有的审美观及审美习惯.中国民族音乐,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可谓世界第一,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着重强调音乐作品的内外的和谐统一,同时善于通过旋律来营造其要表达的意境.中国民歌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如:蒙古族民歌《牧歌》,藏族民歌《酒歌》等作品高亢悠扬,节奏宽广,表现了人们单纯质朴,清新自然,真挚的情感,在特色鲜明的音乐伴奏的陪衬下,充分发挥旋律的美丽,使音乐充满生机,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又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伴有跳跃的舞蹈性节奏等;我国的戏曲音乐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全国几乎所有地区均有属于其地方特色的剧种,他们在念白、唱腔等方面有着专属自己的特色,同时也代表着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又代表本剧种的声腔,语言的地方特点及时代特征;我国的民族管弦乐曲也在继承民族音乐和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如《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优秀器乐作品之一,它情思深切,意味隽永,动人心魄,鲜明的作品形象,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美学价值,让人们从优美的音乐中感受春风和煦,明月当空,花月相映、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但令我们遗憾的是,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欣赏不到其内涵美及所饱含的历史遗留的珍贵财富.由于当前高校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造成大多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十分肤浅,同时会经常受到别人的左右,甚至盲目追星、盲目赶潮流,以矫情为美,以庸俗为美.长此下去,很容易造成民族文化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正确树立“三观”理念.要改变学生单一的审美倾向,就必须将民族音乐教育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只有将民族音乐如同一顿美味大餐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在民族音乐的学习、欣赏中感知流传至今的民族音乐艺术内涵,必然对他们的心灵有所触动,他们肤浅单一的审美取向会得以动摇,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年青一代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3.2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民族音乐中可找到中华民族遗留的各种传统文化的缩影,民族音乐集中体现了民族的气质、文化、精神、风土认清以及传统审美情趣等等,是中华民族最为鲜明的特征,因此通过加强学生民族音乐的教育,是振奋学生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其民族意识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并从艺术的角度深入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民族意识.

3.3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当代中国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的任务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以外,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而且更要让他们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遵守社会道德,让大学生成为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又具备高尚的精神道德情操,让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与高科技素质相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就特别指出“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精神的培养,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可见,人文道德素养已经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作为高等教育的理念正在付诸实践.而民族音乐教育正是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对大学生身心得以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民族音乐的教育过程,是通过传统审美活动以及音乐欣赏的不断渗透,通过诸多有益的因素来充实学生的思想灵魂,进而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其精神家园,并在此影响之下,干预积极主动的扩宽其自身技能,从而实现人文及科学素养的高度和谐统一.

4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任何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有史为鉴,无论哪个民族,如果不能发扬民族精神的精髓,不能坚持民族精神中的优秀品格,不能传承民族精神中的志向,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就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因此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直接关系着中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如何通过传承和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培育民族精神,大学音乐教育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已是大家共同关心、探讨和寻求解决的问题.

首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高校必须结合其自身情况,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秀课程,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对艺术的不同需求[2].在这一要求下,目前全国各高校相继开设了艺术概论课、戏剧欣赏等公共艺术课程,民族音乐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契机.高校更应该抓住此次机会,以此来提高公共艺术课的地位,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教育课程体系中,以此来增强高校民族音乐的教育.同时通过民族音乐教育的广泛开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建设.

其次,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凝聚了传统民族文化的民族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要以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宗旨.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之上,还应努力拓宽他们对音乐及文化的视野,以此来提高高校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提高学生辨别庸俗、高雅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及继承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吸纳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成果.

第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动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社团,来抢占健康向上的音乐园地,多途径、多方式吸引学生参加,给学生提供音乐艺术实践的有效空间,除此之外还可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音乐演出活动,来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及参与意识,改变流行音乐一统校园的局面.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学生文化素养,以此来提高学生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总之,民族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教育的主人公身份来参与到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作为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客观、全面、积极正确的认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民族音乐教育改革可以科学地沿着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有序的发展[3].

第四,应该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的活动把更多的民族音乐、民族剧目送到校园,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里.高校教育过程中必须推行规范化系统化的传统音乐教育,使其不但有效传播民族音乐文化,还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保留和继承,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民族意识及民族精神.

正如江泽民在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五千年来,我国各民族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共同抵御外辱的斗争中,相互帮助,增进友情,融汇为统一的、团结的中华民族,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无数人物和事件,波澜起伏,可歌可泣,每一块砖瓦,每一捧泥土,都记载着祖先们的勤劳、智慧和创造.”文化艺术方面,他更是自豪地指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以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为人类文明画廊增加辉煌的民族,是产生了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这些世界文化名人的民族,是产生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产生了郭沫若、茅盾、聂耳、洗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等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民族”由此看来,我国的民族音乐正是我国几千年来人文理念和东方美学的浓缩,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情操.因此,民族音乐教育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交织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弘扬着我国传统民族遗留的优秀文化,时刻推进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深入发展.

〔1〕杜元媛.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提倡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性 [J].中国教育导刊,2007(7):20-21.

〔2〕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Z].2002-05-13.

〔3〕吴跃跃.实用音乐教学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2-24.

G641

A

1673-260X(2012)08-0224-03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民族音乐民族
我们的民族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