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脚竞速体能训练方法初探

2012-08-15徐东富刘启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高脚竞速柔韧性

徐东富,刘启坤

(文山学院 体育系,云南 文山 663000)

高脚竞速体能训练方法初探

徐东富,刘启坤

(文山学院 体育系,云南 文山 663000)

探讨发展高脚竞速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寻求适合高脚竞速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本文旨在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指导选择正确的训练手段,为进一步提高高脚竞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高脚竞速;体能;训练方法

高脚竞速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比赛项目.比赛中运动员要双手握住马杆,双脚踏在马镫上,同侧手脚配合运动.因此,应根据其项目特点和表现形式,指出其项目的规律性,从中发现其技术重点与技术关键,通过高脚竞速运动的技术学习和训练,在身体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高脚竞速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因为受马杆的限制,运动形式为同顺运动,即左手左脚同时向前摆动,右脚右手同时向后蹬地.因此提高运动员的同侧.运动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具有重要地位.高脚竞速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主要有: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及同顺用力等.

1 高脚竞速体能特点

1.1 身体形态

目前,对于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特点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优秀运动员部分形态的描述性研究,并且多以定性和常用的定量指标为主,而对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指数及其与运动成绩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对高脚竞速运动员的形态描述为: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中等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腱长且平,清晰;脚趾齐且短;并对身高、比大腿长、比踝围提出了一些要求等.身材匀称、健壮,肌肉细长、明显,下肢长,骨盆窄,小腿长,重心高,踝关节围度小,足弓高、脚面蒲.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一个针对短跑选材定量的系统研究,大多只是以身高、体重等常见的人体测量指标做一些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因此,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1.2 身体机能

高脚竞速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指标,主要反映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与心血管功能,了解不同负荷状态下机体的代谢与反应状况,能够为训练的负荷控制提供依据.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万利等2009年对12名青年高脚竞速运动员的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组与一般水平组高脚竞速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将它作为高脚竞速运动员选材的重要生理生化指标.血清T含量只能作为高脚竞速运动员科学选材的辅助性参考指标;血清C可用于高脚竞速运动员选材时的主要参考指标;T/C值虽然不能直接用于高脚竞速运动员选材,但是它可结合血清T、C等指标,对于运动员选材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运动训练的评价与监控,特别是对提高运动成绩和预防过度疲劳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动脉终端阻抗高,成绩趋好;冠脉缺血阈值高,说明不易造成冠脉缺血现象,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研究表明,高脚竞速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血液氧运输能力强;血尿素氮安静较低,表明合成和分解代谢处于平衡状态,是机能优良的表现.

1.3 运动素质

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几方面.从运动素质的角度分析,高脚竞速是速度力量性运动项目.其运动强度大、对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要求较全面,特别是对速度素质的要求更高,其中包括反应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而要提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又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高脚竞速运动对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髋关节和肩关节的柔韧性更是高脚竞速项目主要运动素质.

2 高脚竞速体能训练方法

2.1 力量训练

力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力量素质的发展水平是制约和决定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快速完成动作的快速力量,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以同样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多次重复动作的力量耐力.为此,在高脚竞速的速度训练中,提高快速力量必须与肌肉耐力同时进行才能有助于提高机体持续快速工作的能力.在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有:复练习法、循环训练法、克服自身体重法.

2.2 速度训练

高脚竞速属于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竞速是比运动员的移动速度.在移动速度中,影响移动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当高步频和大步长合理结合才能体现出较高的移动速度水平.训练中,步频因素虽然通过训练能得到改善提高,但是后天的训练只能产生很小的变化,步频主要还是取决于遗传.因此在一定的步频下,增大步长是提高移动速度的有效途径.在高脚竞速技术中,在步长因素方面除了运动员自身的腿长以外,很大程度上与使用的器械高度有关系.使用踏镫高的运动员,其步长要比使用踏镫低的运动员的步长要大得多.为此,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选择器械高度能有效增大步长.在训练中结合使用器械采用标记跑、比赛法、追逐跑等短跑速度训练手段进行训练,提高移动速度.

2.3 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

运动员柔韧性的提高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与时间,能使肌肉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肌肉阻力和增大肌肉合力.在高脚竞速运动员中肩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对动作幅度影响很大,对运动成绩也起着较大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对运动员肩带柔韧性的训练.训练中采用双人对抗、背向压肩等方法来发展运动员的肩带柔韧性,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动作幅度.对于髋关节及下肢的柔韧性,采用坐立反向转体、原地和行进间转髋等练习达到拉伸髋部和臀部的目的;采用正压腿、坐拉引、青蛙伏地、扶墙上拉脚等练习来拉伸大腿后部内侧和前部,发展运动员下肢及髋关节的柔韧性.协调能力的练习方法:两臂体前交叉摆动侧身跳、后退跑、持马后退跑、同顺跑等.

2.4 耐力训练

高脚竞速运动员的耐力训练主要是发展有氧耐力和速度耐力.有氧耐力可以增大吸氧量,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关于速度耐力的训练,应采用接近或超过专项距离的大强度间歇跑和反复跑方法来完成,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应注意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及间歇时间.

3 建议

3.1 教练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加强交流学习,借鉴优秀运动队的体能训练经验和模式.

3.2 细化运动队教练组成员结构,在运动队教练组中增加专职体能教练职位,加强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实现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教练专业化.

3.3 对于不同距离运动项目,应在遵循项目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细化每一运动项目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对该运动项目所需要各种体能因子及其他们的作用和地位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提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防止盲目地移植非专项化体能训练的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指导思想.

〔1〕王林,王蕾.高脚竞速运动[J].中国学校体育,2005(3).

〔2〕万利,倪东业.我国男子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机能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3〕辛静,申存生.高校男子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模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4).

〔4〕万利.AP、T、C、T/C 及平衡能力对高脚竞速运动选材和训练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10(6).

〔5〕王锦,陈劲.浅谈高脚竞速技术教学与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8).

〔6〕王林,王蕾,张鹏.高脚竞速运动训练方法(二)[J].中国学校体育,2006(2).

〔7〕王锦.高脚竞速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8〕徐东富,张濒化.浅析影响高脚竞速短距离项目成绩的因素[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9〕李景伦.高脚竞速与短跑的比较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2005(2).

〔10〕朱东春.高脚竞速运动项目特征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11).

〔11〕李莹.高脚竞速运动训练的“五性”[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G808.1

A

1673-260X(2012)02-0179-02

猜你喜欢

高脚竞速柔韧性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氢能“竞速”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美的历程
啜饮
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专项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竞速大挑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