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2012-08-15孔伟婧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那达慕红山赤峰市

孔伟婧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孔伟婧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些民族地区获得经济收益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草原文化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发现,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在增加当地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为当地蒙古族的语言、服饰、饮食风俗等文化认同方面产生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那达慕;民族认同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一些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民族地区来说,民族文化的资源开发成为了当地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活动,通常就是一个将文化符号化并进行移植,从而使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打入主流社会,参与主流经济活动的过程.”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间的交往比以往更强,通过相互的交往和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可以作为文化产品进行开发.“所有的行为都是与利益相关的,包括符号的追逐.”这种对民族符号的回顾与重现是在各民族经济资源的博弈中获得资本和权利的途径.而民族文化产品被接受的同时,就是他者对这些文化产品所包涵的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本文从对内蒙古赤峰市草原文化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行为展开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对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行为在增加当地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对当地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有重要意义.

1 贡格尔草原上的那达慕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南与辽宁省毗邻,西南与河北承德接壤,西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因城区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全市总面积90275平方公里,辖4区7旗2县,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总人口460万,其中蒙古族人口82万.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是草原青铜文化和契丹文化、辽文化的发祥地.“八五”时期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敖汉“兴隆洼聚落遗址”,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被史学界定名为“华夏第一村”.在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草原、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在赤峰市境内克什克腾克旗有一片面积广大且未受过工业或城市污染的草原——贡格尔草原,多年来该草原作为蒙古族牧民的主要生产生活区,一直是赤峰市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区域,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当地的蒙古族牧民也保留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每年七八月时是草原水草最为肥美的季节,也是当地蒙古族牧民举办那达慕大会的时间.“那达慕”意为“娱乐、游戏”,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族的祭敖包的活动,是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竞技项目.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民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习俗沿习至今,每年草原上的蒙古族都会举行那达慕大会,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8月份的贡格尔草原,秋高气爽,绿波追逐,是草原景色最美、牛羊最肥壮、马奶酒最醇的季节.这时贡格尔草原上举办的那达慕大会是牧民对欢乐、吉祥、庆贺丰收的期盼.那达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贡格尔草原举办的那达慕属于小型那达慕,来自各苏木的牧民在节日期间着蒙古族传统服装聚集到贡格尔草原参加或者观看那达慕比赛.贡格尔草原的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等民族传统项目.白天竞技完毕当夜幕降临时,草原上飘起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牧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贡格尔草原的那达慕每一年或者三年举办一次,在一年中草原最肥美的时光度过蒙古族最重大的节日.

从2000年以后,随着《康熙王朝》、《笑傲江湖》、《无极》等影视剧来到贡格尔草原取景拍摄,赤峰市政府开始认识到这片草原的经济价值,以蒙古族文化为主对草原进行旅游资源开发.那达慕也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宣传内容.那达慕由以前的一年或者三年一次固定为每年一次,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为了吸引游客参与性和观赏性、增强那达慕的娱乐性,当地政府也对那达慕大会进行了内容上的重新打造.增加了开幕式,活动的内容由传统的摔跤、赛马、射箭这被成为蒙古族“三艺”的活动,又添加了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增加了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表演性观赏节目.在节日期间,当地政府还以蒙古族文化和游牧生活为主题安排有蒙古族婚礼表演、传统奶制品制作展示、“做一天蒙古人”的游牧生活体验等活动.那达慕这个牧民自己的节日,作为吸引外来者对异文化生活体验的宣传招牌,逐渐成为蒙古族文化符号不断移入的大拼盘的活动.

2 从草原的那达慕到城市的草原文化节

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的结合部,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加之政府的宣传得力,大力推进赤峰旅游业的开发,在2003年赤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78亿元.在此之前,赤峰市一直以畜牧业和矿产资源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发展相对薄弱,旅游业的发展使当地政府找到了发展经济的新的途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旅游资源开发,除草原生态游外,对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也开始了旅游开发.而处在民族地区,蒙古族的草原文化依然是当地旅游的主要的招牌.其他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开发也要以草原游为主,在那达慕大会的基础上加以宣传和打造.

此时的由那达慕大会演变来的草原文化节的地点还是停留在草原上的,贡格尔草原距离赤峰市市区有7-8个小时的车程,草原的旅游业的发展对带动市区内旅游消费的效果有限.为了带动游客在赤峰市市区内的旅游消费,当地政府决定在草原文化节举办的同时在市区也出一个文化节日.贡格尔草原上的草原文化节保持以蒙古族文化为主,市区内的节日除了蒙古族文化以外,对当地的红山文化也进行开发.于是在2006年8月12日,赤峰市草原文化节暨首届红山文化节在远离草原的赤峰市市区拉开帷幕.活动历时一个月时间,文化节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体育竞赛、旅游观光、媒体传播、经贸洽谈、理论研讨六大类活动.为了宣传红山文化,确立学术上的文化的地位,政府还举办了红山文化高峰论坛.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高峰论坛暨赤峰市红山文化节高峰论坛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和赤峰市政府主办,由当地的本科院校赤峰学院承办,于2006年8月29日举办,为期两天.红山文化节高峰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草原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国内外红山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到会.如请余秋雨举行草原文化红山文化的专题学术报告,并被聘为“赤峰文化顾问”.论坛分别围绕“草原文化的社会价值、地位和作用”,“红山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以及草原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关系”等主题进行学术交流.通过论坛的举办,意图将草原文化和红山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提高草原文化和红山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市区里的草原文化节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打造和举办,其模式也日益成型.主要内容有四类,分别为:第一类为蒙古族文化为主的文艺演出活动,在赤峰新城区玉龙广场举行10场左右演出,另外在市区其他场地还有几场规模不等的演出活动;第二类为民族文化宣传活动,包括草原文化暨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民间古玩藏品交流展示大会、赤峰文物精华展、书画摄影作品展等;第三类为经贸活动,举办赤峰汽车博览会及其他经贸活动;第四类为旗县区文化节庆活动,包括巴林右旗举办的中国巴林石节、喀喇沁旗举办的王府文化旅游节、宁城县举办的辽中京文化节等.

3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赤峰地区对于草原文化节的开发无论从草原还是到城市,都是以蒙古族文化为主,这与当地所处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地区有关.而能够开发的基础在于蒙古族文化或者说草原文化相别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立地位,有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就可以把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素打造为一种资本资源来运用.“无论是对于符号所具有的命名指述功能、表现功能、还是对于符号的传递交流功能所进行新的调整,都主要的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打造后的草原文化节和传统意义上的那达慕相比出现某些差别,明显带有旅游商品的色彩.文化把一个传统的民族竞技赛事打造成充满现代要素的节日,再把节日从草原移到城市里.在传统的那达慕的三项运动:摔跤、射箭、骑马这个简单的文化符号的形式上,加入了大量的现代赛事和演出及经贸活动.“从根本上讲,进入到旅游中的包括所谓文化的一切,都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东西,都是一种仿真.”大量现代赛事和竞技项目的参加也使得传统的民族节日有了更多的参与性,在民族文化吸引来游客的基础上使游客有更多的体验机会,最终目的是经济收入的增加.并在当地旅游的良好发展下使得当地其他的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开发利用的机会.在取得旅游收益的同时,也使当地民族的文化得到参与到主流文化制度框架的机会.从边缘到参与,取得了获得资本权利的机会.

这种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用,也为民族认同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一种文化物品的意义与价值取决于其使用中的活性,就意味着该特定的民族文化要获得产品的资格和权利;这在根本上取决于他者的认同,那么获取这种认同的基本方式,就是这些文化要素在群体层面上的资本化运用.”在各种族群认同的界定中,文化的认同是种很重要的界定.“所谓文化的民族功能乃是使民族聚合为一个整体而区别于另外的民族单位的功能.”宗教活动、饮食习惯、语言、民族服饰、传统节日这些文化习俗的表现形式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性因素,通过不同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彰显和其他民族的差异,加强自身的认同心理.在那达慕从一个民族自身的节日向旅游产品打造的努力过程中,本来已经出现弱化趋势的饮食习惯、语言、民族服饰、传统节日等这些蒙古族文化的符号、表现形式又重新得到强化.无论是草原上的那达慕还是市区里的文化节,蒙古族文化特殊性在节日的时间内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在文化节的演出活动以蒙古语为主,演唱的歌曲大多采用蒙文歌曲,而蒙语使用的加强、蒙古族语使用频率的加强对于蒙古语言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语言是族群文化的载体,不仅如此它还是族群文化的核心.”在赤峰当地还存在着全部课程用蒙语授课的蒙古族中学,而在市区的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在和同族人交流中使用蒙古族语言,民族语言的使用空间狭小.而这一节日的开发这一民族文化的开发过程,城市里的蒙古族语言多了使用和展示的平台.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对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使蒙古族语言得到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对蒙古族文化的发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蒙古族饮食习惯方面,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民族餐饮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现代知识体系下,人们对蒙古族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饮食习惯的认知也颇为了解.在当地旅游业得到良好发展后,牧区出现了很多主要顾客群锁定游客的蒙古族饭店,这些饭店主打菜是手抓肉、烤全羊、奶茶、马酒、草原肉饼等.在市区里,蒙古族特色酒店大多以招待旅游团游客为主,安排有蒙古族歌舞表演.除了相对规模较大的特色的酒店.近两年来市区也先了一些蒙古族奶茶店,以引蒙古族奶茶为主要经营特点的小型民族餐饮店.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所带来的这些蒙古族特色餐饮业的出现和增加,在带来旅游收益的同时,也方便了当地蒙古族的生活.各地游客在消费这一饮食产品的过程中,也接受并融入了这一民族文化.在消费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民族的了解和认识.

赤峰市对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但在经济收益上取得了很好的收入,而且使民族文化得到了价值实现的途径.“与其说表示这种文化原本就具有什么优越之处,不如说是这些文化在新的制度框架中获得了新的价值实现.那些文化在新的文化制度中的价值实现,往往要求他们改变自身,无论是从具体的运用方式,还是从蕴涵的神圣性方面都会改变,毫不奇怪,由于更多的趋向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世俗性而不是神圣性,创新性而不是守旧性就成为了民族文化资本化过程中的明显特征.”无论是草原上还是城市里的草原文化节,都是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在旅游这种商业活动的过程中,那些打造过的民族文化要素在游客的消费活动中逐渐增强了对蒙古族的文化的认同和接受,而对民族文化的消费本身可以说是一种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行为.在各地民族旅游的宣传下,游客选择到当地来游玩,就是种对所要体验的民族文化的一种理解的意图.而当地政府对民族节日的打造,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是通过节日这种仪式的举办以此获得无形的文化资本,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旅游收益.而这种无形的文化资本得以打造成功的就需要该民族文化要获得产品的资格和权利,这种资格和权利在根本上取决于他者的认同.而要获得他者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的基本方式,就是文化要素的资本化运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本民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在与主流社会文化体系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边缘转向为参与,在新的制度框架中获取资本符号的权利,而在参与中才能获得自我保护和生存的基本条件.

〔1〕陈庆德,马翀炜.文化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利——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顾肇基.民族意识的若干问题探索[J].民族理论研究,1993(4).

〔4〕马翀炜,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马翀炜.文化符号的建构与解读——关于哈尼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人类学考察[J].民族研究,2006(5).

〔6〕马翀炜.众神狂欢与意义追寻——彝族阿细人驱火妖节日的人类学分析[J].民族艺术研究,2002(5).

〔7〕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F590

A

1673-260X(2012)02-0084-03

猜你喜欢

那达慕红山赤峰市
红山荞麦看木森
内蒙古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 草原夏日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新疆那达慕草原节体育赛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
5000年前红山文化庙、坛、冢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