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在蒙东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带动作用研究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蒙东赤峰市赤峰

孙 杰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在蒙东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带动作用研究

孙 杰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年来,内蒙古东部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赤峰市,表现出强劲的发展优势,在蒙东地区旅游业区域整合发展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优势带动作用,更好更快地推进蒙东旅游业发展.

蒙东旅游业;战略整合;赤峰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包括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5个盟市,总面积66.49万平方公里,人口1240万人,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量的56.2%和52.9%.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编制并发布《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使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首次上升至国家层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赤峰市5个盟市列入其中,这标志着内蒙古东部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1 蒙东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东部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呼伦贝尔市短短数年,从“幽静的历史后院”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2009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800万人次,旅游接待人次位列全区第一,旅游收入完成118亿元.阿尔山作为兴安盟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和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打造的旅游地区,一直以来,着力构建以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主体,以冰雪娱乐、火山科教和健康运动等专项旅游产品为补充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全力打造13168.7平方公里的旅游区.锡盟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单体数量都比较丰富,民俗和历史遗迹方面的旅游资源尤其突出,在全国同类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己初步形成了国际旅游、过境旅游、国内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态势.通辽市自2007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不断“优化”成果,市场开拓与资源整合全面推进,区域旅游品牌和城市旅游形象不断提升,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均取得了突破性增长.200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4.1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47.8%.赤峰市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发展内涵丰富,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全市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高起点编制旅游景区、景点发展规划,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初步形成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地质奇观为主题的多样化旅游产品.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实现旅游收入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但是,蒙东5盟市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底子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从2005年开始,自治区每年连续召开东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大力支持和促进东部盟市快速协调发展.2011年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东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然而,蒙东旅游业的发展,仅凭政府的扶持力度是远远不够的.《东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产业体系完善、发展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的综合型旅游板块,成为世界知名的冰雪休闲度假旅游区、中温带生态旅游区,东北亚著名的历史文化综合旅游区和商务会展旅游区,国内重要的生态、冰雪、避暑、边境、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产业.要达到此目标,蒙东地区需对各盟市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盘点,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系统整合蒙东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区域合作,形成系列旅游产品或旅游线路,整体打造蒙东旅游业.

2 蒙东地区旅游业发展区域整合

区域整合理论的构成分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指国家间的区域整合;微观层面,是企业空间整合;而中观层面,则是近域城市整合,是特殊的区域整合类型,是指地域毗邻的城市间,建立在合作、竞争和控制三维框架下的动态的、可调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蒙东地区旅游业的整合发展,既有中观层面的近域城市整合,也有微观层面的企业空间整合,根据5盟市的旅游资源类型,突破行政边界,构建协调有序的旅游空间发展新格局,加强旅游市场开发,加强区域旅游分工与合作,互送客源,共建旅游营销网络.

蒙东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区域整合,应“双维”进行,一是区域系统内部旅游业的整合发展,如5盟市旅游资源体系的合理化调整、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等;二是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如蒙东地区与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区域间协调发展是区域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的背景环境和宏观目标,区域内部空间整合是区域间空间整合的基础和前提,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

3 蒙东地区旅游业整合发展的条件

3.1 区域系统内部资源丰富,整合开发潜力大

3.1.1 自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内蒙古东部自然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拥有世界顶级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和原始森林、沙漠、湿地、温泉、湖泊、冰雪等,同时,蒙东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凉爽湿润.非常适宜草原旅游.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无垠,有“绿色净土”、“天然别墅”的美誉.境内广大地域未受到工业和城市污染,蓝天、白云、绿草构成蒙东生态环境主基调.

蒙东境内有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尔沁草原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尤其后者,被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火山溶岩景观独具特色,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坡,分布面积达300km2左右,有火山锥近百个,居东北四大火山群之首.壮观的“石塘林”、溶岩盆地、溶岩洞、溶岩塔、火山锥、高山湖镶嵌在原始森林中.火山溶岩地貌景观与东北地区的五大连池、镜泊湖和长白山构成互补的格局,极具规划潜力.

3.1.2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品味上乘

蒙东地区拥有国内外著名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品味上乘.

被称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是目前国内第一个揭露出围沟、房址、窑穴、墓葬等全部居住遗迹的史前中华始祖聚落,是中国目前所知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原是聚落遗址,距今8200年左右,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近年来,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巨大成就.以牛河梁女神庙、祭坛、积石冢三位一体的古国古都和三星她拉“中华第一龙”为标志的红山文化,改写了中华文明史,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

再有,民族更迭频繁,古老的东胡、鲜卑、女真、契丹、室韦等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许多壮丽的遗存.较著名的有金界壕、春州古城、公主陵古城遗址等文化遗迹,其中金界壕最具旅游价值.通古尔盆地出土的恐龙化石是目前已出土的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曾多次赴美、日等国展出,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辽、元时代的文化遗存,如辽上京、辽中京、元上都遗址,也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

3.1.3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别具一格.

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民族文化资源,构成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尤其是蒙古族的察哈尔、阿巴嘎、乌珠穆沁、苏尼特四大部落仍生活在大草原上,他们的文化风俗,更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其特色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蒙古族.

3.2 区位优势突出,区域与其他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广

蒙东西部、北部分别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度达1850km2,有8个国家级陆路口岸.对于输入俄罗斯、蒙古的客源以及东北进入俄、蒙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满洲里是由俄海参崴经中国通向欧洲地区大陆桥的重要枢纽;阿尔山是由图们江口地区通向欧洲的另一条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

蒙东东部与东北三省黑吉辽相毗邻,东北与内蒙古东部的互补性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事实上,从自然环境、经济联系、历史渊源等方面,推动内蒙古东部地区深化与东北地区的合作,既有利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振兴.蒙东与东北省会城市的距离比与呼和浩特的距离更近,因而,把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划入东北经济区范围合情合理,加强蒙东5盟市与东北经济往来符合地域经济发展规律.

蒙东南地区的锡林郭勒、赤峰市、通辽市距离京津冀经济区不远,产业互补性较强.加强蒙东与京津冀之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衔接,可以使蒙东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开发,更大范围地加强与京津冀经济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使京津冀的经济腹地深入蒙东,京津冀的旅游路线扩展到蒙东,可以实现互惠多赢式发展.

4 赤峰在蒙东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分析

4.1 交通优势

赤峰交通便利,利于经济发展.自2003年以来,赤峰市先后筹建了赤大、赤通高速公路,现已通车,结束了蒙东地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赤朝高速即将通车,赤承高速正在筹建.至“十一五”结束,赤峰将建成5条高等级高速公路,构成天字型交通网络,成为连接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的重要交通枢纽.2007年赤峰火车站原地扩建,现已已投入使用.赤峰机场整体搬迁,新建玉龙机场,为国家标准4C级机场,现已投入使用.赤峰市已初显立体化交通雏形,走在内蒙古前列.

4.2 经济优势

赤峰市幅员辽阔,是中国第二大地级市,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60万人,为内蒙古自治区除包头呼市外确定建立的第三个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初步确立区域性大型中心城市的地位.赤峰市的建设,走新型集约化路线.依靠发达的交通体系建立的红山物流园区,现已成为内蒙古最大的物流园区.赤峰风力资源得天独厚,世界最大的风电场就坐落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制药业、稀有金属冶炼、农副产品生产均发展迅猛,涌现了草原兴发、巴林石、赛飞亚、蒙都、雷蒙、伊泰丹龙、库博红烨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和企业.赤峰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赤峰市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距北京、天津、沈阳等大城市均在500公里经济辐射圈内,距锦州港仅200公里,为内蒙古最近的出海口.赤峰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圈”的第四增长极,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环渤海经济圈影响巨大.由于赤峰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蒙东经济中的地缘地位显得较为突出,这一点是蒙东地区其他盟市无法比拟的.

4.3 旅游发展优势

赤峰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4.3.1 自然旅游资源

赤峰市被誉为距北京最近的草原.拥有内蒙古唯一一家由世界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世界地质公园.境内的白音敖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的沙地云杉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巴林右旗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赤峰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造就了多山的地貌.境内主要有红山、马鞍山、黄岗梁、茅荆坝、罕山、乌兰坝、台香山、大黑山等旅游景区.在赤峰地区广泛分布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国内外实属罕见,堪称“世界奇观”,而沙地风光、湖泊水库、热泉和矿泉以及草原、山地森林、冰雪等旅游资源,也皆堪称道.

4.3.2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有史文明以后,赤峰成为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是草原青铜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八五”时期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敖汉“兴隆洼聚落遗址”,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被史学界定名为“华夏第一村”.在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赤峰地区的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发展人文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4.3.3 城市人文环境

赤峰市近年来努力致力于城市商业发展,使商业成为立市之本,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建设多年的新华步行街为内蒙古第一条商业步行街.“金钰大都会”、“奥翔财富商业广场”两处大型商业中心,均为国际顶级商业业态.新城区建设成为城市建设典范,玉龙国宾馆、赤峰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已经投入使用,高层建筑此起彼伏,新城区的建设,成为赤峰市人文环境的亮点,体现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广场建设则代表着城市的风貌,传承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赤峰市兴建、改建了一系列充满人性关怀的文化广场,将赤峰市的城市整体环境装点的优美、清雅,打造了充满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显示出赤峰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

5 发挥赤峰在蒙东地区旅游业发展中优势带动作用的途径

5.1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抓好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赤峰市的旅游辐射力

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旅游产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操作和挖掘旅游资源.另一方面,针对未来需求,做好旅游产业调研,推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拓一条多领域、多元化,规模发展的特色之路,加快旅游产业化步伐.

5.2 健全商贸流通网络,打造蒙东地区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重点推进以红山区新华步行街为轴心的新华商业区、以新城区市政府广场为中心的玉龙商业区、以松山区政府广场为中心的迎金商业区、以元宝山区银河路为中心的平庄商业区等4个商业区建设,重点建设大型粮油、蔬菜、花卉等专业批发市场,将赤峰市打造成蒙东地区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5.3 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内容,打造北方草原文化旅游胜地

围绕“梦里草原,神奇赤峰”这一主题形象,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红山玉龙文化、草原民俗文化两大亮点,充分发挥赤峰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努力打造“大辽皇都、契丹祖庭”这一品牌形象,在准确定位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塑造特色鲜明而富有文化品位的旅游形象,将赤峰市打造成北方草原文化旅游胜地.

5.4 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加快艺术品业发展,丰富旅游产业层次

鼓励发展影视动漫制作等创意产业,扶持现有民营影视动漫企业.加快发展以艺术设计、节会策划、咨询服务、广告传媒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赤峰日报传媒集团、巴林石集团、力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启动实施赤峰市文化产业园区工程,重点抓好辽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建设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博物馆、辽上京遗址公园.进一步提升巴林石品牌,打造巴林石创意文化产业园和赤峰石博园巴林石文化产业园区.

5.5 积极发展科技、信息、商务等服务业,争取实现新突破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构建以大中专院校为主体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赤峰市旅游业发展起步早,在蒙东地区旅游业发展区域整合中,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从而为巩固蒙东的经济战略地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崔卫国.区际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吕拉昌.区域整合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王士君.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6):558~563.

〔4〕刘丽梅,李岩松,吕君.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0):113-117.

〔5〕王莉华.内蒙古旅游景区的营销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1):94-97.

〔6〕李雯.生态旅游开发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之路[J].北方经济,2003(4):7-11.

〔7〕吕君.内蒙古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营销策划[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3):86-88.

〔8〕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统计局.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F592.7

A

1673-260X(2012)02-0080-04

猜你喜欢

蒙东赤峰市赤峰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基于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协同发展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基于风险评估的蒙东电力外送串补方案评价
蒙东地区煤炭工业现状及科学发展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