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
——以赤峰市林西县为例

2012-08-15刘艳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刘艳英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
——以赤峰市林西县为例

刘艳英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农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及后续的助推作用.有效的金融支持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的保障.本文通过对赤峰市林西县农村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国外一些国家金融支持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如何合理、有效完善林西县的金融体系,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金融体系;金融支持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是基础,是压倒一切的基石.农民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资金是核心问题.有效的资金融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条件.林西县作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需求,金融支持体系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1 林西县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林西县金融体系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在金融体系自身、生态环境、金融“二元”结构及金融制度等多方面存在突出的缺陷,制约了农村经济健康的发展.

1.1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呈现高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更大.然而与需求量大不相符的是资金的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表现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单一,可为农村经济提供支持服务的金融组织较少.另一方面是机构撤并后金融机构的功能也弱化.

1.2 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金融机构作为企业法人,其经营管理遵循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原则,产生了“惜贷”现象.甚至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目的,使农业资金从农业转向工商业,竞争视角也从农村转向城市,以获取高额回报.金融机构的主要负债业务把吸收来的大部分存款并没有反哺于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资金流向发生了转移.

1.3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产品,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多样化和的资金需求

目前林西县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是传统的存款、贷款和汇款为主,产品服务形式单一.贷款的期限、规模、品种也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中间业务除了一小部分的代理类外,其它如保险、理财、期货、网上银行、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在农村市场上几乎是空白的.

1.4 农村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

金融机构制度执行情况不严,监管力度不够.利润空间有限.

1.5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的外在推动力量.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林西农村生态环境虽较以前有所改进,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农村市场上,资金的需求者获得融通资金的途径很少,主要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其次,农村的人口众多,但是知识底子薄,金融知识匮乏.

1.6 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问题

我们所说的“二元”指的是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问题.前面讲到由于正规金融的功能弱化、惜贷、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农村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导致资金需求者在正规渠道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下寻找非正规金融融通资金.滋生了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挤占金融市场,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1.7 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

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市场行为,即使有法,但执法力度不够.政府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体部门,在维护地方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越位缺位的现象.

2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成功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基本模式类似,即都以合作金融为主,、政策金融为导向、商业金融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1 美国多层次复合型金融结构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层次分明,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型金融并存,被称作“符合信用模型”.其主要特点是以农村商业金融为基础,以合作金融的农业信贷系统为主导,以政策性金融为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

2.2 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模式

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是小额信贷的成功典型,该银行深入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经济特点,创造了非传统性的农村金融模式.主要特点是:由相同收入水平的农户组成小组按期缴纳一定的资金,以此作为贷给其他农户的资金.解决了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问题.同时为农户提供培训服务和保险,提高农户的金融知识,降低农户的还款能力风险.

2.3 日本、德国和法国政府适度引导型金融模式

日本、德国和法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共同点是政府主导参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初期建设,待成熟后退出或减少行政干预.例如日本的政府运用自身大量的财政资金注入,但是对于金融机构的运作不直接干预,只是给予窗口指导.

以上例子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政策性金融在农村金融服务中起导向作用;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针对性地服务是支撑农村金融体系的有力手段.

3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地措施

3.1 培养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多机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结构

首先在农村市场的资金供给上,为了与资金需求相适应,加大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的覆盖面.这里的机构网点多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而是多而有序,功能强化,同时彼此之间良性竞争.其次,政府科学的对待非正规金融的地位,放松对它的抑制,引导其向阳光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确定它在法律上的地位,使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3.2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在外在环境上要积极建立农村信贷体系,完善抵押担保体系,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财产登记表.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规范农村的金融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最后,加强对农户的金融法制宣传,通过培训或是其他方式解决农户金融知识匮乏的处境.

3.3 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除了种植业、农业产业化及加工业需要资金外,日常农村消费性贷款及服务农业的辅助设备的购置款、季节性的用款等多方面对资金都有需求.面对多样化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在保证正常放款的基础上,可通过农户联保、企业为农户担保或者是为农产品投保的方式,增加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额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4 政府补贴或是注入资金解决金融机构“惜贷”、农业资金流向问题

金融机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如何解决企业利益最大化、资金安全性与农户还款风险之间的矛盾.农户贷款的偿还是以资金的收回为前提,如果资金使用不当或是因自然灾害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存在,加大了金融的风险.目前,有些地区除了设立农业专业性银行外,政府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政府为金融机构的特定业务实行补贴,为农户培训风险防范意识,恢复了金融机构对农户、农村的信心.

3.5 转换农户的融资方式,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

首先农户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获得所需资金,这也是最传统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有其弊端,例如农户无担保抵押物品,金融机构如何放心把资金借贷给他?其次,通过“放款人”融通资金.最后,农户通过自有资金对外直接投资获得投资收益增加资金的来源.

3.6 完善农业保险市场

农村市场可以称之为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大市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农业保险市场的完善有益于资金供需矛盾的减化,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

总之,农村经济发展最关键的是资金问题.只有深刻了解农村金融实情,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才能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又快又好的发展.

〔1〕张路通.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理论导刊,2009(11).

〔2〕周立.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逻辑[J].经济学家,2009(3).

〔3〕余传奇,韦永忠.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

〔4〕屈晓娟.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以陕西省为例[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F323

A

1673-260X(2012)02-0076-02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