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分银行”下促进普通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对策研究

2012-08-15范风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资格证书普通高校

范风华,李 勤,李 波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学分银行”下促进普通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对策研究

范风华,李 勤,李 波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普通高校推进职业技能鉴定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工作的能力,职业的能力和创业的能力,全面提升劳动者的学历素质和技能素养.“学分银行”则是沟通和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普通高校如何构建“学分银行”,促进职业技能鉴定有序有效开展的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学分银行;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对策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立交桥,满足公民个性化与多样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的横向,纵向沟通和衔接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而随着本科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后,普通高校担负的社会责任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岗位需求的普通劳动者.从1993年开始,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了相关法律体系,建立了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就业者提出了不仅仅是学历的要求,更有技能的要求.“双证融通”模式下的高职毕业生比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普通高校科学有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本科毕业生,有利于全面提升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职业能力,全面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在这一目标下,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有效结合的载体应该能以学分认定为基础,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为内容,搭建不同教育形式之间的“立交桥”.由此,“学分银行”开放,公平,终身,服务的功能优势尤其凸显,是促进普通高校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相互衔接融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 “学分银行”的概念和功能

“学分银行”的概念定位:面对全体的公民,为每位注册学员设立个人的学习信息档案,即将学生个人在各个学习阶段、各个教育机构所获得的学习成果通过授权的评审机构认证,然后转换成标准学分,同时这个机构还承担着标准学分的存储、汇兑、借贷等功能.

“学分银行”借鉴了银行的功能和作用,存储和汇兑自然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即将学分储存起来,然后相应量的学分可以汇兑成学历证、职业资格证、学习证明书等.作为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载体,它最主要的功能凸显如下:

1.1 学分登记和查询

对每个注册学习者建立终身学分账户,账户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各级各类学习的内容,时间,学分.学分制银行存储有学生完整的学习信息的电子资料,学生可以在很便捷的随时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获得授权的社会组织也可以查询学生的学习情况.

1.2 学分认证和累积

为学生在任何时间、任课教育机构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授权评审机构的统一认证,转换成学分,学习者可以把任何时间的学习情况转换为标准学分存储起来,就像把货币存入银行一般,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不断的把学分存储到学分银行中.

1.3 学分兑换和折旧

学分兑换就像银行之间的货币转换一样,学分银行既可以把不同学习层次、专业的学习成果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互相认可与兑换,也可以将各类非标准的学分兑换为国家教育单位认可的标准学分.同时,在学分制银行中的学分会根据一定期限进行相应的折旧.

2 普通高校职业技能鉴定开展现状

职业技能鉴定是特殊的国家考试形式,是指就业者的技能水平以国家划分的职业标准、职业分类以及就业资格标准为依据,通过被授权单位的考核鉴定后,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既是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就业的通行证,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员工时的考核依据.我们国家从1993年开始首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已经有成熟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体系.目前我们国家认定的职业已达2000多个,确定了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目录也达87个.国家现总共有800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有将近1900个考核组织,同时近7万余人考评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网络覆盖全国.浙江省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近300个,其中社会机构146家,高职院校中建立145家,而普通高校建立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所(站)的只有14家.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

2.1 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思想的制约

我国“学历社会”所形成的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严重,导致学历证书成为唯一衡量公民接受教育程度和能力大小的权威凭证.因此,普通高校教务部门对职业技能鉴定陌生抵触,少有普通高校能把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它的教学计划.大众化教育的学历重于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让普通高校毕业生专业理论不专不深,职业技能不强不精,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就业竞争力明显弱势.

2.2 学历教育计划与职业技能鉴定严重脱节

2004年,教育部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双证书”制度,对普通高校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双证书”制度推行意见.目前,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计划都归属于教务处管理,而职业技能鉴定则大多是普通高校地继续教育学院在自主开发.因此,学历教育课程和计划与职业技能鉴定脱节严重,各自为阵,无法合理地、科学地、统筹地进行沟通和衔接.

2.3 普通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缺乏“学分银行”机制的有效支撑

“学分银行”有效实行的基础是学分的认定,普通高校的学分制改革虽然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但“重学历”轻“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普通高校在学分制改革中,注重的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课四大块的学分认定,对于证书门类繁多的职业技能鉴定缺乏专业的,统一的学分认定.导致“学分银行”融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载体优势无法体现,无法构建普通高校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管理机制和部门,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助推力不强.

3 基于“学分银行”下促进普通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对策思考

3.1 以人为本深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就业准入制对毕业生提出了“学历”+“技能”的要求,普通高校毕业生应该是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用工单位的需求.因此,普通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择己所爱,择已所长,择世所需,择已所利”的择业观,确立和制订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每一位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顺势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价值观等因素,结合专业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增加就业砝码和就业竞争力.

3.2 建立“学分银行”下的职业技能鉴定组织机构

“学分银行”既要承担认定学历教育学分的任务,又要承担职业技能鉴定“积分”的任务,一旦实施,即将面临业务开展的繁多和复杂.因此,完善的组织机构,分明的职责要求是“学分银行”助推普通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关键,建立以教务处为主负责“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继续教育学院为附负责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系统,才能有效衔接学历和职业技能教育,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模式.

3.3 构建科学的普通高校“学分银行”运行机制

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转换是建立在有效学分认定和兑换的基础上.科学的“学分银行”运行机制能提升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使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并举.因此,构建科学的“学分银行”存分机制,学分互认转换机制,学分兑换机制甚为重要.

3.4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整合专业课程体系

依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依托专业优势和特色,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将在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加入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以达到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的融通和衔接,通过“学分银行”完成学分互认和兑换,促进教学、培训、考证三方有效结合,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动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1〕张莹.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J].云南电大学报,2011(6):9-11.

〔2〕杨敏,孙耀庭,顾凤佳.态势分析法视野下的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13-15.

〔3〕崔铭香,乐传永.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8):20-21.

〔4〕陈炜,陈叶梅.构建“学分银行”是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1(8):4-6.

〔5〕樊继轩.对“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0(5):61-63.

〔6〕毛波军.论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教育的接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44-46.

G647

A

1673-260X(2012)02-0229-02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统计学会2010年度研究课题((09)B-02),浙江省教育规划2011年度高校年度课题(SCG13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资格证书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