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韩体育教学目标的比较研究

2012-08-15马丽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目标体育发展

吴 黎,马丽娜

(1.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中日韩体育教学目标的比较研究

吴 黎1,马丽娜2

(1.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中日韩三国同属亚洲国家,通过对中日韩三个国家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中日韩三国不仅在社会制度存在着差异,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三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共性都是为学生健康化、终身化打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韩三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旨在为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建立新的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中日韩;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源泉,是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各国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体育教学目标依据一个国家的国情,根据本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探求符合本国体育教学发展的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关乎到一个民族的兴旺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各个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较为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迥异,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存在诸多差异.分析中国在体育教学目标不断改革的前提下,而学生身体素质还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比中日韩三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为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加快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1 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义及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体育教学目标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即说明做什么和如何做(知识、方法等).第二,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后学生应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即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详细规格[1].

2 中日韩文化背景与体育教学目标

2.1 中国文化背景与体育教学目标

新中国成立的前后,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及各个领域一直受前苏联的深刻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在发展中不断的改善,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体育教学目标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的改革,一、开始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教学目标为: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当时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凯洛夫主智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传授运动技术技能和道德培养.二、探索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由于受文革的深刻影响,文革思潮严重阻碍的了中国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学校体育,文革期间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至文革结束后,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再次受到关注,仍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这一时期我国的教学大纲增加了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的教材.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体育和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发展相对应的趋势.为了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我国在1992年、1996年、1999年颁发的一系列教学大纲中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提出和时代的发展相呼应要求.进入21世纪,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2.2 日本文化背景体育教学目标

日本的体育战前实行军国主义教育,重视其献身、服务价值,战后曾一度学习美国经验主义的儿童中心论体育,后又回归基础,重视传统学科的教学,编制了“以学问为中心”的课程体系.1978年以后接受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以培养人为中心,强调个性发展,提出了生涯体育与快乐体育[2].日本的教育属于中央和地方合作制,文部省下设体育局,负责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其体育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适当的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以培养强壮的身体,设法培养坚强意志和提高身体素质;(2)通过各种运动的合理实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并尝到参加运动的乐趣,同时和树立健康而明朗的生活能力和态度;(3)通过参加运动时的竞赛和协作.树立公正的态度.进而培养遵守规则.相互协作.认真负责的精神;(4)树立能够注意健康、安全以参加运动的态度,进行适合与个性发展的教育;(5)培养学生尊重日本传统文化与武道[3].

日本从二战结束后在教育改革的不同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日本先后颁布了7个体育教学大纲,同时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提出了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如:1953年的体育教学目标是:(1)促进正常的身体发展,提高活动能力;(2)通过身体活动,培养民主的生活态度;(3)正确地安排余暇生活,进行各种身体活动.但随着日本政治、经济、科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和学校体育以民主、和平为目标.1968年和1988分别再次做出修改,并按照不同年级分别制定出小学、初中、高中适宜学生身体有利发展的教学目标.

2.3 韩国文化背景与体育教学目标

朝鲜王朝时代的文治主义所形成的重文轻武和鄙视劳力的思潮严重阻碍了体育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韩国举起创建先进国家旗帜开展国民意识改造运动,打下了体育立国的基础.随着运动竞技的增多,多种运动团体应运而生,仅1906-1910年间就成立了大韩国民体育会等多个体育团体推动了此后年间近代体育的蓬勃发展.1945年光复后韩国体育摆脱日本军国主义的桎梏把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练科改为保健体育科[4].其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维持健康生活必需的正确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后来经过国家不断的发展体育教学目标也随着不断的改革,目前,根据年级的不同分别制定了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了解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关系,学习增进健康所必须的知识和方法,学习挑战活动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阶段:理解健康生活的价值,学会健康管理的方法,培养挑战精神;高中阶段: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有计划地培养锻炼的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实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3 中日韩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

通过对中、日、韩三国的的文化背景及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发现:中、日、韩三国体育教学目标都包含了以下几个内容:一是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使身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二是传授体育技能、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三是充分发展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制度、文化传统的区别,三国在具体目标和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3.1 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多名族的国家,历史源远流长,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所以注重的是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强调体育与社会劳动相结合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及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另外,我国体育教学存在片面追求达标率的情况,使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无法落到实处.

3.2 日本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

日本体育教学目标,首先,较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魅力之所在,达到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从兴趣中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培养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其次,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再次,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通过体育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最后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思想和实践相结合.

3.3 韩国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

韩国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首先,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学目标设置具有季节性、民族性的特点,将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引用到体育教学中来,不仅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而且发扬了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目标多样化.

4 中日韩体育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4.1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三国的基本目标

中、日、韩三国都把增强体质作为最首要的目标,这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各国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方法、方式不同.如日本注重的“体育的娱乐价值”,认为体育或运动方面的游戏性,以及社会体育方面的余暇,对于体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虽然也倡导体育的娱乐价值,但在体育课堂上是无法实施的,教师把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视作体育课的重点.

4.2 终身体育成为各国体育教学的主导目标

终身体育是各国教学的主导目标,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终身体育的思想受到极大重视,中日韩三国都把终身体育作为基础思想,为此,三个国家把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作为奋斗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上,日本尤为明显,强调为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态度和自觉参加运动的能力.

4.3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受教育的过程培来适应时代和国家的需要,各国都确认体育教学对个性发展的作用,通过体育课来发展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日本提出体育教学要培养富于个性的学生,韩国提出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扬挑战精神,勇敢、果断等个性特征,在我国这一目标也被普遍接受,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效果差强人意.我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一直无法改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始终按部就班的完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学生在这过程中无法发挥出自己独立的个性.与提出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想相违背.

4.4 注重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

中、日、韩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体育的教育作用是各国都非常重视的,强调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是一条普遍规律.各国也一直遵循这条规律使体育教学一直在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尤其是韩国,将民族化的体育项目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本国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另外,根据季节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课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大力发展季节性体育课程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4.5 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受社会压力的影响,对人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各国都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提出体育教学目标.

5 结论

“滴水可以穿石”,通过对比分析中日韩三个国家文化背景和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总结日本和韩国体育教学的优势以此来弥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不足.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从竞技体育来看,我国超越了日本和韩国,但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中国不及日韩两国.为把我国打造成一个体育强国,不仅在竞技体育上领先,国民素质更不可少,尤其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重中之重,把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作为最根本的任务,注重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加强终身体育理念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保持发展群体锻炼意识,培养独立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青少年的健康关乎着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1〕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徐慧颖.中美日三国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浅议[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4(13).

〔3〕张飞鹏,李四清.《体育与健康》课程刍议[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4).

〔4〕王悦.中韩高校体育教育之比较[J].西北成人育学报,2011.

〔5〕张伟峰.中日美体育教学目标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6).

〔6〕王健.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7〕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8〕柳克奇.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4(2).

〔9〕陆作生,吕菊,董翠香.对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G811.6

A

1673-260X(2012)05-0195-03

猜你喜欢

目标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