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理念对高职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构建的导向作用研究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理念院校教学方法

李 丽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优化理念对高职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构建的导向作用研究

李 丽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本文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运用文献综述法对优化理念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构建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评述与分析.目的在于为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性效果,运用最具实效性的手段来实现教学的总体目标,提供必要的理论导向.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构建;导向

1 引言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质在于为充分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能力,而进行的有关教学理念转变以及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化与重组的过程.其中,理念的转变是基础,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是必要的途径.教学方法是师生间进行知识传递的纽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作用的发挥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因此,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形成与择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的目标仅限于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由于目标的单一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生成与运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要切实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在个性、自主意识、主观能动性等综合能力均得到有效的发展,促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则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由此,引发了教学方法体系的重组与构建,诸多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教学方法得以研创并加以运用.但是,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只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指定方面的问题,因此具有指向性而缺乏普遍性,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基于此,本文运用优化的理念,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体系重组与构建的发展取向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实现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合理优化,进而在确保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出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优化的概念

所谓优化是指为了获取最大的目标价值,而对相关环节进行整合,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使其应用效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简而言之,即是为了更加优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具体是指:为了在某一方面获取最优的效果而进行的相关改良;或是为了在某一方面达成最佳效果而对其他不太重要的环节与内容予以放弃;亦或使某人、某物变得更加优秀的方法或技术等.

优化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科学,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这些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

2.2 体育教学方法优化的概念

体育教学方法优化是指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为实现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达成知识获得与个性培养的同步发展,对体育教学各子目标所指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与统筹整合的过程.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每一类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达成彼此间的互补融合,以便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学习群体,选择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组合,进而确保教学效果最大价值化的实现.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体系优化的重要作用

优化理念强调探求最具实效性的发展路径,以便获取最佳的行为效果.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目标上进行了重新制定,由此促进了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而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其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运用优化技术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优化,使之形成效能与作用的发挥达到最佳的状态,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3.1 为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其实现不仅需要教学主体的主观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学的各相关因素形成彼此间的有机互动.相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优化的实质在于实现自身教学功能效应的最大化.也就是说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必要的助力与保障.

3.2 实现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互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由教学各相关阶段的子目标所构成.根据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目标具有指定性的特征,可以判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别.而依据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特征,又要求教学方法在功能的作用取向上要具有一致性.因此,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之能够在确保教学整体性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出最佳的作用.由此可见,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优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使之在相关的教学环节,通过整合效应来达成彼此间功能的互补与相互促进,进而确保教学整体性目标的实现.

3.3 引导具有实效性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生成

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不仅是对教学方法功能的整合,同时也是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选择最佳的发展途径.这种择优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引导教师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相关的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对优化理念的理解与感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教学的需求,而运用最具实效性的教学手段,并在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对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思想.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对于教师的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4 促进各种教学方法的涌动与活跃

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过程,是对教学方法的功能与作用有效激发的过程,进而为实现最佳化提供选择依据与对比性的参考.而在此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都将得到验证,因而使之有效地保持活跃状态.这种教学方法所呈现出的涌动状态,不仅能够为优化提供比对与分析的对象,同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择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5 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提供导向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其设置的合理性与否,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析的重要手段,两只之间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协调统一,是教学整体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必然联系.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不仅提高了自身功能所产生的实际效应,同时也必然促进教学内容实现必要的优化,使之更加趋于合理,更加突显出实效性与针对性.

3.6 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自身的体育学习需求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发展.传统体育教学之所以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关键在于没有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现状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违背于学生意愿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与制约作用.而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则是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自身素质的现状,为实现全体学生实现共同性发展而采取的积极手段,目的在于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学生的需求达成最佳的适应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

4.1 整体性原则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是一个由诸多种具有指定性特征的教学方法所构成的综合整体.虽然各构成因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种相互间的联系,使得由若干种教学方法所组成的组合,显现出功能上的新型特质,这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推动力.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优化,其实质在于对这种新型特质的开发与运用.这就要求在实施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任何游离于整体之外的优化行为,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4.2 层次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目标的变化,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对于教学方法组合的择用,也是由简单向着复杂来发展.这种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特征,要求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也要具有层次分明、目的明确的特点.而且,这种层次的划分将伴随着教学的发展而愈加细致化,并在不同的体育教学层次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4.3 功能性原则

教学方法具有维持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进程、实现教学目标、形成师生交流与互动等多种重要的功能.而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则体现为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具有的功能,进行激发、调动与归类.并依据教学发展的需求,选取其中凸显指向性的教学方法,组成有机的教学方法组合,使得组合体内部教学方法的功能得以有效的整合,进而实现功能效应的最大化.对教学方法功能的整合,是实施教学方法优化的主要目的,而只有建立在功能性原则基础上的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才最具有实效性.

4.4 最优化原则

对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其实质在于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是由诸多教学方法构成的较为复杂的整体,在其内部客观存在着一种最优化的发展趋势,而运用优化手段,能够有效地将此发展趋势转化为发展指向,使之能够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发挥出最佳的作用.因此,坚持最优化原则,能够促使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有效地协调整体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关系,使得为实现子目标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在发展方向与理念上完全适应于整体目标的需求,进而促进整体性目标以最优化的效果得以实现.

5 结论

对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是适应素质教育需求,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既要坚持整体性发展的原则,使其与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更为显现,同时又要对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构成因素进行有效的统筹与整合,使之在内因与外显上,都能够凸显出最佳化的特征.因此,相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而言,运用优化理念对教学方法体系进行有效的重组与构建,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范寅虎.关于教学方法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5〕高天明.教学方法研究:历程、问题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G807.4

A

1673-260X(2012)05-0178-02

猜你喜欢

理念院校教学方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