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富于民及实现路径探析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富民差距

武 琳

(阜阳市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001)

藏富于民及实现路径探析

武 琳

(阜阳市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001)

我国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但老百姓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富裕,今天藏富于民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要解决贫富差距拉大,政府与民争利现状,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实现真正的藏富于民.

藏富于民;与民争利;收入分配;减税

温总理提出“让中国人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我们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有尊严的活着呢?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让所有老百姓过上体面的生活,既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1 藏富于民的现实性和价值性

1.1 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

在现代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说的是木桶的容量最短的木板而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同样地道理,我们说中国人算不算真正富裕起来,不是看少数人多么富有,而是看绝大多数人,也就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情况,所以贫富差距的拉大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我们所不允许的.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阶段有关系,一个地区的发展,要经历城乡收入差距由低水平的均衡到收入扩大、再到收入缩小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国家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1.2 政府财政收入高,增长快,存在与民争利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政收入每年的增速在20%左右,近些年更是高达30%,而居民收入增长不到9%.政府收入增幅不仅远远超过居民收入,也超过企业利润.政府占有过多的社会财富,而用于民生的投入还不够.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财政支出108930亿.全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1611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636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144亿元,而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09亿元,比上年增加1772亿元,增长19%,政府的公务支出存在很多糊涂账,而用于民生的相对不足.

1.3 强国为富民奠定了一定经济基础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取得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这就为藏富于民奠定很好的经济基础.

2 藏富于民的基本内涵

2.1 藏富于民的渊源

藏富于民不是我们今天才有的经济理论,它是古已有之的经济理论,是古代富民学说的延伸.孔子特别重视富民的重要性,他认为治理国家,“政之急者,莫太平使民富且寿也”,“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不害民”等,几千年前的圣人就认识到民富是国富的基础.荀子在《富国》中主张“上下俱富”,他认为“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不富无以养民情”.清初唐甄也主张以富民为基础的富国,他提出:“立国道无他,惟在于富.夫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困,不可以为国矣”.正是有了古代这种富民学说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形成藏富于民的理论.

2.2 藏富于民的内涵

所谓藏富于民,就是建立起中国式的中产阶级,让财富向民众倾斜,使中等收入者成为主要人群,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地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现象,同时防止政府“与民争利”现象出现.社会学认为最好的社会结构应该是橄榄形,也就是中间粗、两头细的结构,这种“橄榄型”结构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而中国现在是两极分化严重,导致社会矛盾加深.藏富于民不仅是经济上的富裕,还应该有精神上的,也就是说要有幸福感,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在发展规划中各具独特的地位与作用.现在大家觉得生活好了,幸福感反而没了,有钱不等于快乐,GDP不等于幸福.

3 富民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在我国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分为三部分: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目前在我国这一分配格局中明显出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发展趋向,体现企业利润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而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但是,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我们的居民收入增幅仍没有赶上GDP的增长速度.

3.2 政府职能的缺失,没有打造一个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胡锦涛通知曾经着重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因为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民众心情舒畅、社会关系协调、民众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条件.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没有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藏富于民就很难实现.央视新闻报道的“五部门管不好一瓶奶”,就是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出现缺失,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乱管,政府更多的应该是扮演服务的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环境.

3.3 政府对公共产品投入不足

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既可以减少民众的支出,又可以增强民众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另一种方式的藏富于民.政府有钱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实现藏富于民,我国目前就是“国富民穷”现象,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就是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现在有很多农村的孩子到城市来上学,家人陪读,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额外的开销增加了不少,如果国家对农村的教育多投入,农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必要花钱到城市来上学了.

3.4 国有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引发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公现象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传统思想.分配公平是广大群众所期望的,但是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烟草、电信、煤炭、金融等垄断行业职工的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工资的2到3倍,有的甚至更多,这些行业不仅工资高,还存在很多隐形福利,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不仅如此,垄断行业职工涨工资的幅度也大大超过其他行业.

4 藏富于民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4.1 制定并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我国的经济发展倍增的同时,不断进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居民收入也实现倍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年翻一番,农民人均收入5年翻一番,这是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最大的民生实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任务,是民生幸福工程的基础和核心,有效地协调强国与富民的关系,特别是目前职工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的背景下有着积极的意义.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让城乡居民切身感受到收入年年都有新提高、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

4.2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早就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但是要把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不懈努力和积极的作为.应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行政管理事项,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干预,深入贯彻“服务于民,方便群众”的服务意识.用行政公正这个看得见的“手”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4.3 确立收入分配的合理性,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首先,完善增加困难群体收入的政策.困难群体收入低,是我国社会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情况下,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人数较多,主要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失地农民、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及部分老年人.政府结合各方面的救助力量,各行职责,坚持政府救助为主、社会互助为辅;公开、公平、公正;分类施助和长效救助互补的三个原则,建立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给予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就业支持,以定期救助、临时救助、结对助困、社区互助为补充,吸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配套的救助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逐步增加.

其次,继续加强农民收入增长机制.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而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缺乏有效的促进收入增长方式.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我们应该抓住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出台的机遇期,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周边村庄互动发展,今后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构建农村居民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就业信息等服务平台.

最后,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应坚持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4 实施减税政策,降低税收负担

积极减税也是实现还富于民的一种方式.税制结构中的间接税比重过高、由企业承担的比重过高,而由那些先富阶层承担的直接税比重很低,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包括进一步落实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大力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却面临着税费负担相对较重的问题.2010年国企和央企上交的税是1.2万亿,个体户上交的税1.1万亿,民企几乎承担着和国企央企同样的税收,但“同税却不同权”.政府应通过财税手段加强对国企收入的调节转移,扩大对国企利润的征收,以此冲减民众的税赋.

根据《南方周末》的估算,一个家庭51%的所得收入都以税收的形式被抽走了.事实上,不管是在超级市场买东西,还是用电交电费,打电话交话费,里面都有税.从以前在网络中引起热议的的“馒头税”就可以看出,民众对于重复交税,在高税收的同时却没有得到类似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待遇等现实状况有巨大的不满.

〔1〕宋晓梧.弱势群体能否不再为精英埋单——论贫富差距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J].2010(7).

〔2〕人民网.财经新闻.2012-1-20.

〔3〕吴忠民.藏富于民的时代意义及实现路径[J].探索与争鸣,2010(11).

〔4〕胡锦涛.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上讲话.2005-6-26.

〔5〕李长安.收入倍增计划:中国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J].西部论丛,2010(5).

〔6〕徐菲菲,蔡亚冬.浅谈“藏富于民”的必要性及建议[J].商业文化,2011(3).

F812

A

1673-260X(2012)05-0096-02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富民差距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