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相关问题研究

2012-08-15李春超李宁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家长学校

李春超,李宁

(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相关问题研究

李春超,李宁

(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也严重阻碍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多年来,尽管全社会都在一直努力根治这一顽疾,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若想破解这一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难题,还需多管齐下,政府、学校、教师及家长在这场变革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负措施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可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十余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它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这一不良倾向如果再不能得到有效抑制,不但妨碍学生的未来发展,还将影响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着眼于国家未来的长远发展,必须给学生松绑,让中小学教育回归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只有认清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找到妥善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我国的基础教育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1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及危害

1.1 学校教育中“超时”、“超量”的现象十分普遍

“超时”体现在小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在校学习时间超过7个小时;而初中生则长达10个小时,毕业班则会更长些;许多教师随意加课、补课,甚至挤占学生的课间休息。“超量”主要表现在超出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相关限量,多数学校为学生开设的课程门数过多;学生手中的复习资料多,各学科的参考资料堆积如山,尤其是与中考、高考相关的模拟练习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频繁的考试更是让学生难以招架。

1.2 占用中小学生的大量业余时间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早已明令禁止学校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为学生补课,但还是有些学校顶风违纪,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及寒暑假以各种名目为学生补课。尤其是学生家长,唯恐孩子的学业被落下,只要学校不上课,便千方百计让孩子参加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和各类艺术特长班,个别家长报班后还感觉不解渴,又通过有偿家教为学生“吃小灶”。学生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疲于奔命,没有一点儿自己可支配的时间。

课业负担过重虽然表现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许多方面,但上述两项是最显露的,它给学生造成的身心伤害更是有目共睹。在身体方面,由于每天学业十分繁重,加之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患有哮喘、肠胃不好、脊柱侧弯等疾病的人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尤其是患近视眼的学生越来越多;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困扰着很多中小学生。在心理方面,繁重的学习任务不免让学生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可许多教师和家长又没有好的疏导方法,不是训斥、威胁,就是处罚、驱赶,致使很多学生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创新、创造便无从谈起,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并且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倘若这些投入没有得到预期回报,家长便立刻失去心理平衡,家庭矛盾也就随之而来。

2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2.1 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

我国的基础教育承载着“科教兴国”的神圣使命,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然而,这一目标如今还远未达到。基础教育实践在中小学的工作重心十分单一,主要是围绕提高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绩来展开。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办学的考核,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衡量标准都用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因此说,基础教育一旦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就随之而来。同样,在中小学的日常活动中,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培养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来换取所谓的高分,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心智发育与社会环境脱节,而且还让他们在“读死书、死读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负担过重就在情理之中。

2.2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对高学历的追求,让学生过早承受生存压力

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它所引发的就业难题折射到学校便加剧了升学的竞争。生存压力并非在任何历史发展阶段都可以成为在校学生的学业负担,只有出现教育与社会生存资源的分配产生紧密联系之后,具体而言就是教育与就业出现紧密联系时,生存压力才通过既定的教育制度(包含考试制度)转化为学生的课业负担,此时,教育便从一种闲暇的生活方式和一种心智培养方式演变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同时,在我国现有劳动人事制度的大环境下,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文凭,也造成了整个社会对劳动者高学历的过度追求。基于上述原因,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唯有“好好读书,刻苦学习,上名牌大学”。

2.3 过度的超前教育,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

在当下中国,家长普遍重视子女教育应该说是件好事。但这种教育如果在观念上出现问题,必然在行为上产生偏差。比如近些年在我国教育界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现象,即“幼教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跟风的是家长,受害的是学生。就拿“幼教小学化”来说,许多家长抱着“赢在起跑线”的信念,违背孩子的意愿,企图通过“抢跑”占得先机。于是,大批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氛围浓厚的幼儿园。不少幼儿园也为了扩大生源,迎合家长的口味,打着“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招牌,堂而皇之地走上了“幼教小学化”之路。由于孩子的人生阅历很浅,向他们灌输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因为没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和对知识的感悟,所以很难引起共鸣,致使很多孩子从上学之日起就对学校产生厌烦心理,这样发展下去很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 确立减轻课业负担的保障机制

3.1 充分发挥政府及教育职能部门的引导作用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曾多次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负”。据统计,从1985到2000年,仅中央下达的“减负令”就多达40余次,但期间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这些“政令”在中小学之所以执行起来阻力很大,主要是因为多年来我们营造的社会氛围以及评价学校和学生的标准很单一,除了考试和分数几乎没有其他标准。既然大家都认为“高考是指挥棒”,今后就看操纵指挥棒的职能部门如何引领中小学的办学。具体而言可抓两项工作。

一是针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好的现状,重点抓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鉴于运动成绩有比较容易量化的特点,只要事先确立好测试项目以及它的具体执行标准,便可在中小学进行操作。通过严格的运动项目考试,在中、高考期间把每位学生的测试成绩计入中、高考总分中。如果我们能迈出艰难的这一步,不但能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还能为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做出贡献。

二是在媒体上多宣传报道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观摩、组织现场研讨等方式让更多国内同行从中汲取养分,淡化对重点中小学校的宣传。同时,还应加大对学生群体中“德智体全面发展”典型事例的报道,弱化对各类单项获奖者的宣传。长此以往,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好学生”便有了一个新的标准。

3.2 端正学校办学思想,科学管理教师队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应该说,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实施,给中小学办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今天的办学,要彻底改变以往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智育的提高,忽视其他各育发展”的不良举动,学校应把办学的重心转移到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来。

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严禁用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是否被聘任的唯一依据,取而代之的是对任课教师的全面考察。其中,应把能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内容作为任用的重要条件。

3.3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每位教师的从教素质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的引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为学生打下一个好的人生基础,但它离不开教师团队的辛勤浇灌。而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还源自一些教师素质偏低。体现在师德方面,个别教师只把精力放在班级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学生不予理睬;有的教师抵不住金钱的诱惑和利益的驱使,搞起有偿家教或受聘于社会上的各类辅导班。表现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认真备课,既不了解学生也不研究学生,对教材理解不透,讲授内容不能突出重点,更没有能力驾驭整个课堂。由于缺乏启发教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有效地得到调动,致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为此,今后在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既要重视师德建设,也要加强教师执教素质的提高,让中小学办学走上“以教师高水平的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学业水平全面上升”的健康发展轨道。

3.4 家长应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既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又能使孩子的课业负担减轻许多。为了营造这一氛围,家长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正确人才观指导下丰富家庭教育内容,不把“上最好的幼儿园……一直到升入最理想的大学”作为教育孩子的唯一目标,不把“学习和考试”作为大人与孩子每天谈话的唯一话题,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二是配合学校的减负工作,不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立起来,尤其当学校的“减负”初见成效时,家长绝不可再盲目地买参考书、练习册和报各类补习班,他们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减负”中的独特作用;三是家庭教育切忌盲目超前、急功近利,家长应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好人生规划,坚决摒弃“起跑线说”,让“全方位育人”成为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1]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2011-02-21].http://www.gov.cn/j 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冉亚辉.基础教育应试倾向的深层原因论析[J].教学与管理,2010(10):7-9.

[4]王华.关于教育起跑线问题的若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2 6-2 8.

Research on Related Issues in Alleviating Homework Burde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 Chun-chao,LI N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The overweight homework burden will not on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body and mind directly,but also severely hinder the quality of the basic education.Even though the whole society has strived for curing this chronic disease over many years,its effectiveness has been not good.If we want to break through this difficult issue which has perplexed the teaching fields,we should take a multi-pronged approach.The government, schools,teachers and parents will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is education reform.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homework burden;burden alleviation measures

book=1,ebook=1

G62;G63

A

1008-178X(2012)09-0130-03

2012-06-13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ZC11113)。

李春超(1960-),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
——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轻负提效”大家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