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量脑出血临床特征与CT分析(附23例报告)

2012-08-15穆志斌卢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小量脑室脑梗塞

穆志斌 卢军

少量或小量脑出血,临床表现似脑梗塞,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为提高对本病认识,现将我院二年来收治的经CT确诊的23例少量脑出血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6.2岁。原发病:高血压病17例占73.9%;糖尿病3例,冠心病2例,脑梗塞1例。活动状态下发病17例,精神紧张时发病3例,睡眠状态发病3例。

2.症状与体征:头痛16例(69.5%)其中剧烈头痛4例,多能说出与出血相一致的头痛部位,呕吐5例(21.7%),头晕 2例(8.6%)。以发病24小时为准,意识清醒20例(86.9%),嗜睡2例,浅昏迷1例。发病后立即出现肢体偏瘫19例(82.6%),肌力0~1°4 例,2°3 例,3°13 例,4°3 例。巴氏征(+)17例,颈强可疑2例。且随病情好转血压由高向正常水平波动的特点。眼底检查多有不同程度的眼底动脉硬化改变,而无视神经乳头水肿。脑CT扫描:病后1~2天检查15例,3~8天检查8例,壳核出血18例(左10,右8),丘脑出血3例(左2,右1)脑叶出血1例,尾状核出血1例,破入脑室3例中丘脑出血2例壳核出血1例。出血量小于5ml3例,6~10ml9例,11~20ml11例。经积极治疗后生活基本自理20例不全自理3例。

讨 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又称脑溢血,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在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小动脉破裂所致的脑内血肿。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基底节,其次是丘脑、脑干和小脑。少量(或小量)脑出血是指出血量在20ml以内,本组均符合少量脑出血标准。小量脑出血的基本病因有:

(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多数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并存,单纯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较少。

(2)脑内动脉瘤:主要是先天性动脉瘤,少数为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和真菌性动脉瘤。

(3)脑内动静脉畸形:尤其是静脉畸形。

(4)其他:动脉炎、血液病等。脑出血最主要的内在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本组病例中有高血压史17例,占73.9%,在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下血压更趋升高而发病。说明血压升高与脑出血密切相关,所以对血压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人应首先考虑脑出血。对部分安静状态下发病的,如病初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亦应考虑脑出血可能。

神志清楚或意识障碍轻是少量脑出血的重要特点之一,本组23例中仅3例意识障碍(2例嗜睡,1例浅昏迷)。其发生机理与少量脑出血未靠近中线结构或占位效应小,未引起脑中线结构偏移有关。对于意识清楚,头痛较剧烈,如能明确说出头痛部位,情绪激动下起病者,首先考虑脑出血。小量脑出血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依据:①中老年人,在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生头痛者。②高血压病人,突然血压升高,伴有头痛;病情好转后,血压又很快恢复正常者。③既往无卒中史,常为首次发病。突然出现轻微面瘫、偏瘫、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症状者。④无意识障碍,呕吐,颈项强直及双侧巴氏征阳性。

CT检查是确诊小量脑出血安全可靠的方法。它不仅可显示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而且还可显示中线是否移位,脑室受压情况等。

少量脑出血神经系统体征轻,甚至不明显,肌力恢复快,这与出血部位多在基底节外侧有关,因此处无主要传导道,脑结构受损轻。这与脑梗塞不同,脑梗塞时梗塞动脉多为主干或大分支,累及范围广,局部体征重。因此,越是局灶体征轻,越要警惕脑出血可能。

据文献报道,小量脑出血的平均误诊率为47.6%。但由于各级医院有或没有头部 CT及数字检影等设备,因而误诊率也不完全一致。就是有CT等设备的医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有不少误诊情况发生。

小量脑出血一般预后较好。但若出血部位靠近脑中线结构,或者病程中再次出血,同样可危及生命。因此,应严密观察病情,积极进行治疗,防止继续出血。

总之,对少量脑出血的诊断,只要全面分析病史,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可以做出早期诊断。有条件时尽可能做CT检查,这样可提供更准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猜你喜欢

小量脑室脑梗塞
小量给水对放空塔操作的影响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评价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