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

2012-08-15张志刚郭洪松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脑室血肿脑出血

张志刚 郭洪松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区,占脑出血的60%,临床表现重,预后差,死亡率高。手术治疗方法多,但效果均不太满意。我科于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利用显微镜、小骨窗技术,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108例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8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36例,年龄35~78岁,平均56.8岁。脑出血超早期手术者(不超过6h)98例,非超早期手术者(超过6h)10例。

2.临床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共90例,无高血压病史18例。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状况分级标准分级[1],Ⅰ级12例,Ⅱ级34例,Ⅲ级48例,Ⅳ级14例。

3.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行螺旋CT确诊和定位。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分别为:<30ml者22例,30~50ml者82例,>50ml者4例。血肿发生部位:基底节区76例,皮质下血肿32例,伴破入脑室内34例。

4.治疗

(1)手术指征:①幕上血肿>30ml,神志分级Ⅱ级以上;②神志分级Ⅰ级,幕上血肿20~30ml,但局部脑受压迫症状明显,或症状进行性发展;③血肿破入脑室内并铸形,脑室扩大或脑脊液通路梗阻。

(2)手术方法手术时选用气管内麻醉,根据螺旋CT定位,小骨窗(骨窗直径<3cm)开颅,先穿刺减压,沿穿刺道切开皮层(直径<1cm),直视下进入血肿腔,在手术显微镜协助下清除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止血,血痂粘连较紧者可以保留少许血块,用明胶海绵及生物蛋白胶加固止血。对昏迷较深或出现脑疝者,血肿清除后如脑肿胀明显,扩大骨窗行颞肌下减压。

结 果

108例手术中,住院期间死亡6例(5.6%)。其中,超早期手术98例死亡2例(1.9%),非超早期手术10例死亡4例(3.7%)。获得随访94例,随访3~44个月,2例院外死亡(急性心肌梗死),92例存活,失访14例。92例存活者的ADL分别为:ADLⅠ级18例(19.6%)、Ⅱ级 68 例(73.9%)、Ⅲ级 2 例(2.2%)、Ⅳ级4 例(4.3%)。

讨 论

1.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μm的小动脉内膜有损害作用,导致管壁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动脉分叉处小动脉弹力板断裂,中层纤维化及内膜增厚,当血压或血流变化时,此动脉容易破裂出血。高血压病人小动脉张力增大和弹性降低,可使血管薄弱处向外隆起,形成微小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高血压患者血压进一步升高时,微小动脉瘤可破裂出血。动脉硬化、血管痉挛可使脑实质缺血软化,缺血性软化区的动脉失去周围的支持可发生出血[1]。

2.严格把握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适应证:高血压脑出血80%发生在幕上,20%发生在幕下,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皮质下出血、小脑出血、桥脑出血、脑室内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指征的确定,需考虑出血部位、出血量、病情进展和病人情况等多个因素,壳核、大脑半球皮层下,脑叶浅部和小脑半球较浅部位的出血,需考虑手术治疗。幕上血肿大于30ml,占位效应明显,患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结构明显向健侧移位,需考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后病情仍未好转或不稳定,出血部位表浅,应手术,尤其对病情好转又发生恶化者或出现脑疝者,应尽快手术。至于发病后进展急骤,很快进入深昏迷,出现严重功能障碍,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不宜行手术治疗。病人有心、肝、肾脏器严重疾病或功能不全,血压控制不好,持续超过180/100mmHg,眼底出血,糖尿病等情况也不宜手术[2]。

3.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1)快速钻颅血肿碎吸术,存在着血肿清除不彻底,不能止血、徒手穿刺准确性差的缺点。

(2)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适应于原发性脑室出血或血肿破入脑室者及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病人。

(3)尿激酶溶解血肿吸除术,缺点是有引发新血肿的可能。

(4)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骨瓣大,创伤大。

(5)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缺点是操作复杂,计算繁琐,精确度要求高,难以完全清除血肿,止血困难。

(6)小骨窗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彻底,留置引流管可防治二次出血,引流管直径应适当粗,以利通畅引流[3]。

4.高血压脑出血的防治和预后:要根本消除高血压脑出血的危害,预防是关键。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原因和主要因素。在持续高血压的基础上,过度用力、激动等诱因可使血压骤升导致脑血管破裂。防治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于160/95mmHg以下,并防止血压骤升因素,在35岁以上人群中和高血压家族史人群中进行防治高血压和脑卒中,强化教育,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定期随访和督导治疗。还应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心平气和,戒烟戒酒。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日内死亡者多见,首次发病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起病5~7天后死亡者多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所致,多数生存病人常遗留一些永久性后遗症[4]。

1 王忠诚.脑血管病及其外科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2-68.

2 刘承基.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43-255.

3 杨李轩,黄权,胡裕全,等.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1):23 -24.

4 Xi G,Keep RF.Hoff JT.Erythrocytes and delayed brain edema formation follow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J Neuosurg,2008,89:991 -996.

猜你喜欢

脑室血肿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