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2012-08-15施锦芳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东北财经大学商务硕士

施锦芳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施锦芳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在我国虽刚刚起步,却成为了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的人才必需是符合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化人才.本文试图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习和就业的国际化角度出发,探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专业硕士教育体系,许多行业将专业学位教育视为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条件.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特别是2009年后,专业硕士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已经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等多种专业硕士.2010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国际商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质量,在参考和导入发达国家模式的基础上新设置了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MIB: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是我国惟一直接面向国际化的专业硕士学位.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旨在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战略思维、深厚的国际商务素养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胜任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运营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是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区别于其他专业硕士的主要特征之一.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并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管理经验.本文拟参考和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人才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习和就业的国际化角度出发,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并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国际化

(一)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化人才指的是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次人才.近年,在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带动下教育也逐步走向全球化,英、美、日等国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与国际化和现代化相结合,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从事生产一线组织领导和关键技能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并建立起高端技能人才国际化培养标准体系和配套的课程教材,形成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发达国家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主要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是注重培养创新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际化人才决定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能优先取得商业机会,因此,结合国际化人才的内涵,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精通现代商务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体系;三是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四是具备较强的母语以外的外语交流沟通能力和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五是胜任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国际商务业务、国际商务策划、运营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国家化要本着紧密跟踪全球国际商务课程设置的最新发展趋势,注重课程体系的前瞻性、运用性和科学性原则,力争做到一方面是整合我国民族传统特色课程(例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宏观经济与政策、中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面向世界开放;另一方面是要打造国际课程体系(例如:国际商务谈判、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跨国公司企业经营战略等).通过建构上述国际课程体系规范使我国尽快融于世界高等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硕士课程体系.

值得重点指出的是课程设置的国际化还应该包括置入一定数量的外语双语教学课程、课堂授课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学生考试方式的国际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双语教学模式的导入.教育全球化下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承接了中外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涉及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加拿大学者麦凯和西班牙学者西格恩指出双语教学应该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目标:一是语言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二种或二种以上语言的熟练程度;二是学术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三是社会目标,即满足社会和文化需要[1].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双语教育也应该围绕上述三个目标展开,配备优秀的能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师资,引进国外国际商务硕士教育原版教材开展教学.

(三)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

发达国家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的教学模式秉着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展开,例如,日本明确提出教学的展开必需坚持"三不原则":不是培养研究者、而是培养既有高度专门职业能力的高级人才;不是以研究为中心,而是实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高度实务运用能力;教师队伍不是以理论教师为中心,而是配备大量有高度业务能力的实务部门的专业成功人士[2].结合发达国家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的教学方式,我国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学可采用"TWFI"三段式方式:"理论授课(Teaching)+研究讲习(Workshop)+实习(Internship)"的模式.具体实施方法是:第一阶段,学生入学后根据国际商务专业领域的特点,以理论教师讲授方式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国际商务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培训;理论授课结束后的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讲习,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研究(Casestudy)、模拟实验(Simulation)、角色扮演(Roleplaying)等方式利用学校的教学实验室中的各种教学设备器材进行实践操作,在此基础上分组发表研究讲习报告,并由理论教师和实务部门的专业成功人士进行点评;最后是进入实地考察(Fieldwork)与实习(Internship)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国际商务业务部门开展社会实践.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实地考察与实习)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将来赴实地考察和实习的基础,而实地考察和实习是对理论的高度运用与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

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中坚力量,构筑一个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对高等院校教学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首先,应该重视以良好的用人机制及激励机制引进高层次的教学人才;其次,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的特点,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选留高学历优秀教师特别是有海外背景的优秀人才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和学位提升,使更多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也有机会到国外访学、进修,从而使得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例如,东北财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采取的"请进来+走出去"国际化战略值得推广:"请进来"战略的具体作法是东北财经大学与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82所大学、1个国际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在10个专业或专业方向上与7个国家的1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16个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合作项目.在此基础上,东北财经大学还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走出去"战略的具体作法是2011年正式启动教师海外提升计划,每年在全校范围内选派了数名教师前往世界各国名校做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或开展博士后研究,使得师资队伍业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针对大连地区每年需要数量可观的既具备高级日语或韩语能力又拥有国际商务专业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东北财经大学在2011级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中新开设了《日韩经营环境理论》课程,配备了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日本、韩国留学归国的教师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还需重视吸收来自国际商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课程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每一门课程应组建一支理论造诣深厚、拥有国际化视野及业界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授课教师团队.

四、实习和就业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实习和就业的国际化成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教育的学校应充分整合和调动校内外以及校友资源,加快海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拓宽海外就业途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国际交往能力、专业技能,高等院校要积极联系国外企业,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创建学生的海外实习实地,把学生的实习送出国门.尤其是当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和选择时,更可拓宽他们视野,打破现有的国内就业的传统思维模式,鼓励学生立足于全球化视野下规划自己的就业和人生发展计划.同时,高等院校还可采取与外资独资企业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通过在国内外企实习体验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学习先进的国际商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随着我国开发经济和全球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目标中指出,国际商务以及金融财会将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列入规划的两大人才门类.如上所述的在借鉴了发达国家基础上创建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高级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麦凯,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严正,柳秀峰,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5.

[2][日]文部科学省.专门职大学院制度概要[R].东京:文部科学省专门职大学院室,2011(4):1.

Thoughts on Training Mode of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HI Jin-fa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rade,DUFE,Dalian 116025,China)

Though the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gram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i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one in China.Personnel training mode depend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needs, thus,students in this program have to be trained to meet requirements of globalization.This paper is to give some thoughts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program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goals,curriculum plans,teaching methods,faculty team building,internship and employ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gram in China.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Internationaliz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

book=4,ebook=87

G642

A

1008-2395(2012)04-0081-03

2012-05-03

施锦芳(1971-),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丛事日本经济及国际经济合作研究.

猜你喜欢

东北财经大学商务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Vehicles for Reading—Open the Door to Education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国际化国际商务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2015年全国会计学博士毕业生名录及博士学位论文题目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