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定位的思考

2012-08-15肖俊峰

文教资料 2012年25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高校学生群体

肖俊峰

(扬州大学 广陵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学生干部群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高校学生干部起着专职政工队伍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群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班集体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成效。而当前,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角色定位不清、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加强教育和引导,努力实现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再提高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新跨越。

一、高校学生干部的多重角色定位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要“认识你自己”。这是发自他内心的智慧之语。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因此“认识你自己”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行者、佼佼者,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就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甚至会迷失自己,对学生群体产生负面影响,干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合格的高校学生干部首先必须对自己在校期间的角色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学生”角色。

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这也是每个进入高校深造的学生必须明确的第一角色。学生和受教育者应该践行学生的“天职”——学习。除了要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学以致用,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学做人、学做事。作为学生干部,这个角色定位必须明确,而且要比一般的大学生做得更好、学得更精。

2.“干部”角色。

学生干部是学生,但又不是普通学生。学生干部是“具有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的学生”,也是“具有学生身份的特殊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作为“干部”,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担任相应职务,履行特定职责,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学生干部发挥着管理者作用,是特定学生群体成员的引导者,是各项活动的决策者、领导者,也是特定组织文化的缔造者。

3.“桥梁”角色。

正是基于“学生”和“干部”的角色定位,学生干部应该切实担负起老师和同学之间无障碍沟通的“桥梁”作用,发挥好沟通信息、上通下达、组织协调的作用。作为老师开展学生工作的助手,学生干部承担着学校有关政策和管理规定的宣传讲解职责,并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而作为学生的代表,学生干部也必须充分反映这一群体的利益诉求。如果学生干部不能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学生管理信息的传递、学生群体诉求的提出和落实情况的反馈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严重脱节,更严重地会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4.“榜样”角色。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在特定学生群体中是一面旗帜,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干部”,这样的双重身份,带来了特定学生群体对其的角色期待——学生干部既要学习成绩优异,又要在其他方面强过普通学生,是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只有努力符合这样的标准、达到这样的期望值,成为特定学生群体学习的榜样,学生干部才具有威信,才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同。

二、当前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干部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性,特别是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角色的交叉和转换,会使学生干部感到困惑,甚至无所适从;加之受到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直接影响整个学生干部群体的素质和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现象。

1.重干部特权,忘学生本分。

学生干部来自普通学生,要扎根学生群体,学生身份万不可忘记。但在现实中,因为要配合学校开展日常管理和学生“自治”工作,还要策划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加之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少数学生干部常以“干部”自居,而忘却“学生”本分。一方面,少数学生干部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普通同学吆五喝六、指手画脚,甚至站在普通同学的对立面,导致普通学生对学生干部产生抵触情绪,既破坏了学生干部的整体形象,又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个别学生干部不能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认为工作重于学习,常以“工作忙”为借口,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导致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也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较坏的影响。

2.举管理大棒,丧服务意识。

管理角色定位是学生干部区别于普通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干部和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一样,都承担着学生管理的职能,这也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障。但管理只是手段,服务才是宗旨。学生干部的管理角色是建立在服务者角色之上的,如果违背了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学生干部的管理就是苍白无力的,也难以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共鸣,更会逐步丧失自己的群众基础。而在现实中,也确实有少数学生干部以管理者自居,高举学校常规管理的“大棒”,居高临下,独断专行,违背了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在普通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3.谋求职资本,轻榜样示范。

高校的学生干部一般都是通过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的威信不是通过职务产生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树立的。但由于受到社会上“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学生干部身份有利于评奖评优,有利于入党,有利于为将来就业增加砝码,因此将其作为一个“跳板”,处心积虑,制造种种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的假象,以达到进入学生干部队伍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他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率先垂范”,而一旦成为学生干部,达到自己的目的,就露出本来面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榜样不再,示范全无,严重破坏了学生干部群体的形象。

三、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定位的引导

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个高校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正确角色定位的引导。广大学生干部也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好地为同学、为老师服务。

1.强化学习意识,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在校大学生,学习是第一位的,学生干部也不例外。学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学习第一”的观念。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为将来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同时,学习和工作也不是矛盾对立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认真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没有扎实的理论、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路,学生干部难以赢得广大学生的认同,难以出色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其次,好好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在工作中,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更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再次,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双赢”,也是学生干部能力的体现。

2.强化宗旨意识,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高校学生干部的宗旨是服务同学,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是学生干部角色定位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过多地强调管理者的角色,淡化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学生干部就会逐步脱离学生群体,失去群众基础,也就难以真正行使好管理的职能。管理只是实现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服务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和指针。管理之中包含着服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而服务又离不开管理,服务必须通过管理来实现。要牢固树立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工作过程中防止为管理而管理、减少并避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3.强化榜样意识,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集体是由个体组成,个人离不开集体,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能够为个体的成长创造一定的条件和营造一定的氛围,而个体也能对集体产生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的影响。学生干部不能只关注个人的得失,要自觉将个人的责任和他人的成长,以及集体的发展联系起来,要勇于承担“学生干部”这个称号赋予的、比普通同学更多的责任、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干部发挥好榜样作用,就能感召更多的同学,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共同进步,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反过来又能促进个人素质的提升。但如果学生干部出于功利,存有私心,这个集体就会人心涣散,难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对个人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1] 林宇晖.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12.

[2] 杨文凯,王智勇.高校学生干部:定位及发展路径.民办教育研究,2008,3.

[3] 师文慧.高校学生干部心理角色冲突及调适.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高校学生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