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2012-08-15黄俊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纲领素质心理健康

黄俊荣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提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拓展,也就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善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思想品德过硬的人才,而且有利于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分别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的促进作用。

一、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果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那么它最有利于提高的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思想觉悟和德品修养道质。

(一)提高思想觉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出发,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各种或显或隐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党的纲领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最终奋斗目标,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指明了方向;最低纲领是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最低纲领的实现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做好了铺垫。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积极贯彻党的最高纲领,倡导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争做共产主义新人;另一方面大力贯彻党的最低纲领,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加瓦。我们在强调最高纲领、强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最低纲领、不要忘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因为只有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我们每一阶段的最低纲领才能早日实现,而一个个最低纲领变成现实的时候,最高纲领即共产主义的实现也就不远了。共产主义不是随便说说的儿戏,它必须依靠众多忠实的信仰者以及他们的实际行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二)道德修养品质

伴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持续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内容也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指出,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上加入个人品德建设,这是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重视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建设。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何为荣、何为辱”的直观方式鞭策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为指导和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个人品德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不断修养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个人品德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的本质、内容和意义,了解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应具备的各种品德;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的不良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和践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维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参与公益事业,敢于见义勇为,勇于向不道德的社会现象和行为做斗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克服行业不正之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家庭美德教育,使大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和团结友好的邻里关系;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知荣明耻,践荣拒辱。

二、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能力素质

能力也是一种素质。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能力,人的发展更需要相关的能力作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切实强化他们的能力素质,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实现自我奠定了基础。

(一)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人才,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大学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它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要想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功底,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方面,是非分明的大学生才是政治合格的大学生,而是非不分的大学生是难担大任的。所以,高校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也就是“真理”,还应该培养他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也就是“对待真理的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自身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教育并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有清晰的判断,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不断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治本之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科学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向,从而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通过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认同感;通过解读包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潮的表现和本质,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不断熏陶和强化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鉴别力和判断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将继续发扬下去。

(二)提高分析研究能力

分析研究能力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生活中存在很多问题,能否及时地发现它们、能否合理地研究它们、能否妥善地处理它们,这是对一个人分析研究能力的考验。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大学生理应具备更加出众的分析研究能力,这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突破专业限制,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各种问题、事件、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力。

首先是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因而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把这句话套用过来就是:生活中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鉴于这种状况,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提醒和要求大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要留心生活的细节,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正视它们。另外,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社会调查是以发现问题为目的的,鼓励大学生踊跃参与社会调查能有效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前提,分析问题是关键。发现问题后,如果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就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归根到底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两课”教师在课堂上澄清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问题背后的真正本质,从而教会大学生怎样分析问题。在案例教学课上要求大学生自己对相关事件、现象进行解读和阐释,也有利于拓展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三、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国家不但重视大学生的宏观发展,而且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着力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以国家文件的形式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具体方法等作了说明和规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由此全国各行各业兴起了一股心理健康教育的风潮。大学校园更是如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广泛关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许多学者都做了实际调查和研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师生对北京市海淀区2500个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与全国正常人群相比,海淀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有人对成都几所大学4400个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有心理障碍、疾病或问题的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59%。这些调查结果不见得十分准确,但至少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这既是应对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发端,人的任何一种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都是从知、情、意等心理过程的基本要素的运动变化开始,心理因素的发展变化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先导和起点。人的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展开的心理基础,健康的心理才能带来正确的思想,不良的心理往往导致错误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措施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为大学生化解心理问题;举办心理卫生讲座,向大学生介绍保持心理卫生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使大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等等。借助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实提升了大学生的调节能力和心理品质,从而与之前所说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共同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1]李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倡导健康个性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熊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

[3]杨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与改革,2006,(4).

猜你喜欢

纲领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普京的总统竞选纲领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竞选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