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浅探

2012-08-15陈伟鸿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实务国际贸易情景

陈伟鸿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揭阳 522000)

在全球经济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日益加深,国际贸易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际贸易专业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程序和各个环节的学科,具有涉外活动性、实践操作性、综合性、应用性等主要特点。该学科内容广泛,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运输与保险,还涉及许多进出口业务,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该学科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从总体上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程序的操作环节和外卖合同的各项条款,这种掌握包括理论上的认知和技能上的操作,主要是创新思维及综合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该门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采取客观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际调查研究却发现,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不大。从教学方法分析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陈旧,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实务的业务不断更新,这就造成教科书的内容和案例往往滞后于实际业务发展,学科理论往往与实际脱离,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操作要求不符等问题。这不仅要求教科书联系实际,加快更新,也要求教学方法上有一定创新,不完全依附于教材,利用多元的教学手段,以便把握和传授最新的知识动态。

(二)教学法单一,采取填鸭式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教师讲解知识点、分析案例,学生听讲、做笔记,然后做习题练习反馈”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记住一些知识点,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积极性受挫,真正吸收消化的知识很少,实际操作能力几乎没有得到锻炼,学习效率很低。教学方法单一造成教学效果低下,这就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三)教学法缺乏情景性与互动性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教学语言和文字主要为中文。而实际国际贸易交易中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主要是英语,情景性比较强,主要是双方交流互动的情景。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完全使用中文教学,并且采取一方讲解,就忽视了对外贸易场景特点。这要求新的教学方法要创设一定的贸易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贸易情景,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法探新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操作性强、综合性高的特点,针对目前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认为,要到达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国际交易过程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国际事务贸易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具有易操作、效果明显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实务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主要有两种。一是用案例来解释理论和知识点。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国际贸易术语部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仅仅用理论来解释比较难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用结合贸易案例来解释国际贸易术语,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而且在以后的实际业务中运用这些概念就会更熟练。二是直接通过案例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或引入案例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对情景中的案例加以分析,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这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纯理论讲解的枯燥难懂,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有一定的参与程度,给出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后,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加以引导,使讨论与知识点有一定的结合,避免出现为讨论而讨论的情况,否则就失去了引用案例的真正意义。二是贸易案例要新颖、时效性强。教师要注意选择那些与国际贸易业务发展相一致的案例,尽量贴合实际和最新动态。三是避免滥用案例。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用的案例不能完全取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因此要注意理论和案例的结合,并在教学中避免单一使用案例教学法。

(二)模拟教学法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践教学薄弱,学生业务操作能力不高,研究者们提出了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模拟教学法就是一种典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创设接近现实的情景,使学生亲身参与到这种情景中进行实际演练,并对参与者的业务操作行为进行反馈和评价。模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贸易专业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模拟教学法主要包括软件模拟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两种。软件模拟教学是让学生在仿真的外贸实训软件上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外贸交易中的流程和各个环节,了解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仿真模拟的环境由商务系统(进口方、出口方)、国家机关系统、外汇管理系统、银行系统、运输系统、保险系统、检验检疫系统、海关系统、税务系统等组成。情景模拟教学主要是根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内容,模拟现实中的贸易场景,包括特定的地点、任务、事件,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模拟进行相关的贸易业务,例如履行国际实物买卖合同,与其他公司或当事人建立各种业务关系,建立虚拟贸易公司等。

情景模拟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采用“先实践再理论”的方法,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解决模拟情景中的各种问题,不仅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岗位所需的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模拟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进出口业务的具体流程,熟悉了每一个操作步骤,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对真正步入工作岗位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三)中英文结合教学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包括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熟练使用中英文录入和处理进出口业务。另外,国际贸易实务中大量的业务,如单证操作使用的文字主要是英文,而国际贸易实务很多专业教材是英文版的。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要求具备相当的英文水平,但现实中该门课程的教师主要是中文教学,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法就显得尤为迫切。

采用双语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简单地使用英语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相关人员进行简单交流,能看懂外贸术语、外贸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以及信用证。教师在采用该教学法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开始阶段,只对部分专业术语、贸易合同使用英语讲授。中期阶段,交替使用中英文,对简单的内容,如交易磋商、贸易术语、外贸合同、信用证等用英文讲解;对较复杂的内容,如国际贸易货物、国际贸易保险、商品检索与赔偿等内容使用中文讲解。后期,培养学生双语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思考、解决问题。教学语言由汉语为主转变为以英语为主。

(四)互动研讨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依赖心理,缺乏主动探索性,因此,需要采用互动研讨的教学模式。研讨互动模式既包括师生互动,也包括学生相互讨论,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研讨互动的实施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另外,根据国际贸易实务的涉外特点,教师在促进学生之间互动时,可以让学生模拟演出。例如签订外贸合同,让学生分组扮演贸易双方,模拟练习谈判交易。实践证明,互动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有趣的环节中学习到技能和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小结

国际贸易实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一切教学方法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开始。除了以上教学方法,还可以开发其他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目标导向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将来能更快地适应国际商务的工作。总之,明确教学培养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对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讨教学方法,为适应对外贸易的全新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1]蒋恒蔚.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

[2]杜玲.浅谈《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才智,2009,(34).

[3]张庆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1).

[4]刘珍.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情景教学在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J].教书育人.2005,(01).

[5]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

猜你喜欢

实务国际贸易情景
情景交际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