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历史教育研究

2012-08-15聂海斌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院校历史高职

聂海斌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 九江 332000)

新时期高职教育逐步受到广泛重视,伴随科技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教育行业更加注重对应用科技人才的教育塑造,并片面地认为高职学校教育目标在于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即面向生产实践、管理岗位一线教育塑造专项人才。这样一来,将忽视实践教育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建设,形成教育偏差现象。当前高职教育实践中人文素养建设的缺失现象较为普遍,一些高职院校历史教育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职教育全面综合发展需求,并致使该项课程始终无法受到科学重视。历史教育在培养人才基础素养、人文内涵建设层面发挥着广泛的重要作用,面对社会经济体制更新变革,各行业领域需求人才类型的逐步丰富,高职院校应抓住新时期提升专业学科建设的广泛机遇,扩充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全面更新。同时,应科学重视历史教育实践探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令其全面掌握学习技巧。另外,应依据高职学生能力水平、掌握知识状况,遵循专项人才教育标准,促进历史教育的科学创新,进而优化教学效果,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一、高职历史教育现状问题及成因

高职学校生源主体为普通高中生以及职业中学、中专学生,通过高考筛选,一些学习基础功底好、成绩突出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剩下的学生则进入高职学校,因此其生源水平有限,体现出学生群体文化素质水平不强的问题,其历史学科成绩也并不突出。加之学生由于没能升入高校深造,他们深感前途无望,便形成了在高职学校学会一技之长的想法,因此对于高职学校开设历史课程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学习历史是浪费时间,没能清楚明晰学习历史课程的重要意义。在学校师资水平层面,高职学校教师由于在历史专业技能层面没有自主进行锻炼巩固,禁锢于传统教学理念之中,因此多采用灌输式、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对历史教育效果形成了不良影响,令其无法发挥良好的教育价值。另外,由于高职学校历史教育材料有限,教师无法依据高职学生需求特征进行教材内容取舍,进一步对教学效果形成了不良影响。学校层面则无法对历史教育给予充分重视,安排学时数有限,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令学生忽视了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认为历史教育作用无法同技能课程一样具有显著价值。

然而,历史课程教育是一门具有长期效益及内涵价值的基础学科,其教育价值需经过较长时间方能体现。相比于效果显著、立竿见影的专业技能课程,历史教育被高职院校所忽视。同时,一些高职学生受到较多因素的作用影响,还会形成认识偏差。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历史课程已经过时,只不过是老生常谈、毫无实际特色,因而无法提升学习兴趣,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日益显著的就业压力,一些高职学生认为前途渺茫因而始终忧心忡忡,为应对就业考验,高职学生便更加注重基本技能学习,片面重视英语考级、计算机测试,留给历史学科学习的时间则少之又少,体现出了学生在就业考验面前急功近利的不良学习态度,进而对高职历史教育的科学开展形成了抑制影响。从高职教育本身层面来讲,一些学校教育承受水平有限,无法全面满足快速扩充办学水平规模的要求,体现出了教学层次水平的差距。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一些高职学校为显著强化就业率,便调节课程设置,令其结构体系仅注重科技培养、技能教育,却忽视了人文素养建设,令历史教育课程课时一减再减,形成了实践教育的恶性循环,无法优化教学效果。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历史教育科学重要性

历史教育是探究解析人类社会建设发展实践过程与客观规律、特征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塑造人文素养层面,具有它类学科不可比拟的优质教育功能。历史教育可培养学生正确识人类社会的文明建设与发展进取过程,明晰该过程中自然、社会及人的特征关系。同时可令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识素养,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与良好的世界观,进而形成爱国热情,巩固道德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为此,高职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化人文德育教育,注重综合技能人才培养,不仅应引导学生巩固形成综合技术知识,而且应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促进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针对当前较多高职院校片面注重专业技能知识培养,令学生知识体系不全面、素质水平有限的状况,应逐步提升历史教育课程课时比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内涵,促进人格升华,进而在未来就业中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多变环境,提升综合技能水平,并在岗位工作中发挥核心服务价值作用。

三、高职院校历史教育科学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对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筛选,去除简单知识,扩充教材内容,满足不同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令他们开阔视野,掌握综合学习本领。可在教学中引入新课程内容、知识环节,例如在讲授洋务运动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该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引发时间、具体作用与综合影响基础上,还可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为学生介绍洋务运动不同历史人物的具体资料,通过对其镇压大众以及反侵略精神的多层面分析,使学生掌握事物两面性特征,进而学会用统筹的眼光、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掌握对历史人物的综合、客观评价技能。同时,为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掌握水平,教师可有目的地引入与教学内容贴近的事物展开横向对比,进而从中总结出历史知识核心精髓,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理解,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中外改革历史事件时,可将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展开横向延伸与纵向对比,通过明治维新同戊戌变法的延伸衡量,帮助学生明确不同历史事件存在的差异与包含的共同点,进而得出失败的真正成因,通过持续锻炼汲取丰富的历史经验,形成引以为戒的优质实践效果。伴随时代的不断进步,新形势下高职历史教师应科学引入史学研究的相关丰富理念、具体成果,应满足新时期市场环境特征,跟上时代快速发展步伐,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类价值化全新研究成果,通过反映生活现实的历史素材,提升教学感染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争议事件,教师不仅应对争议问题的矛盾焦点进行深入阐释,同时也应顾及各方不同观点,并引入自己对该类事件的具体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视野的全面开拓,进而真正体会到学习历史、主动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提升综合学习水平。

(二)扩充教学方式,优化历史教育效果

为全面优化高职院校历史教育效果,应深入研究如何科学扩充丰富教学方式。在进行基础讲授、综合分析比较教学基础上,应引入课堂分组讨论、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教学法,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令其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意识思维,在课堂中与教师积极互动、踊跃发言,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意识精神层面,应组织学生展开分组谈论,针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生的社会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组思考。可令学生通过学习资料汇总、自主查询,列出发言提纲,并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小组竞技比拼,激发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进而积极抒发自身理解和想法,巩固辩证意识思维。同时,在高职历史课堂教育环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优质教学情境,通过引入贴近生活的教学实例形成对学生循序渐进的教育感染。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郊区、农村体味不同生活环境,重走革命之路,陶冶情操,真正被百姓的艰苦奋斗精神所感染,进而提升了解历史、丰富人文素养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想提升教学效率,高职院校历史教育应科学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爱国主义、价值观念教育阶段中,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放映该类精神的教育影片、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手段截取重要片段展开课堂教育。可为学生播放《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影视片段,向学生展示日本侵华历史事件。在进行价值观培养阶段中,则可为学生播放《孔繁森》、《建国大业》等视频,令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地受到爱国教育,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感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卑劣行径以及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进而化悲愤为力量,在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高职院校历史教学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开展人性化历史教育,可激发其综合育人功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杜绝对历史学科产生偏差认识。应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发展特征,激发历史学科情感教育、史鉴培养功能,凸显时效性。应通过揭示现实的历史教育激发其爱国精神塑造功能,提升学生热爱民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爱国情结意识,进而令他们巩固自信心,强化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另外,高职历史教师应基于历史学科功能开展挫折教育,针对高职学生心理年龄尚未成熟、生活经验有限的状况,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挫折观,遇到艰难困苦应勇于面对,不应畏缩不前。可通过历史名言名句、典型事例人物感化学生,引入人民教师张莉莉感人事件、张海迪典型事例感化学生,令其振奋精神,面对逆境勇往直前,不断进取拼搏,形成良好的人生历练体验。再者,高职历史教师还应利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与团队意识,令其形成健康的情感心理、发展奋斗精神,通过合理分工、竞争合作,提升综合学习能力与实践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应为学生讲授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应引导学生注重实际,学以致用。可引入专题讲座模式,结合历史内容与现实事件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可鼓励学生自主展开社会实践调查、通过自主实践,加深认识,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学习思维,进而真正优化学习效果,提升综合能力水平。

总之,针对高职院校历史教育现状及科学重要性,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真正解决现状问题,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建设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期人才。

[1]纪剑梅.高职历史教学之我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唐晴晴.试论历史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0,(31).

猜你喜欢

院校历史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