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年,见证农资流通行业的改革激荡:2012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隆重召开

2012-08-15中国农资徐晓磊张艳潇

中国农资 2012年45期
关键词:农资流通

□ 《中国农资》 记者 张 番 徐晓磊 刘 颖 张艳潇 郑 晓 高 远

11月18日,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主办的 “2012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各地农资人欢聚一堂,回顾 “昨天”、 畅谈 “今天”, 展望 “明天”,业内精英饱满的热情和对行业发展的信心,以及他们对农资行业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无不感染着每一位参会代表,此次年会是一个农资行业交流的盛会,是一个鼓舞士气的盛会。此次年会也是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为庆祝协会成立20周年、弘扬农资人顽强拼搏、扎实奉献精神而举办的大型主题活动之一。

在掌声中,在欢笑声中,与会代表回望农资流通行业20年的改革征程,见证20年的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足迹,总结经验、梳理思路、辨明方向、汲取力量,再次坚定出发、铿锵前行。

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党组书记周声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骆琳,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兼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会长顾国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常务理事于培顺,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原副主任王如珍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企业代表约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还隆重推出了其研究性精品报告——《2011年度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报告》,进行了现场首发;并向社会公布了 “2011年度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 (前100名)”,以更好地展现企业形象,树立行业龙头。

盛会:首次推出2063位“最美农资人”

20年来,中国农资流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见证了农资流通行业的改革激荡,并为行业迅猛发展助推发力。为了弘扬20年来中国农资流通体制变革中默默无闻、勤勉付出的农资人精神,表彰为农资事业奉献青春、做出贡献的人们,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今年举行了 “创新改变流通,服务振兴三农”大型主题活动,并开展了 “中国农资金禾系列人物”评选活动。

此次活动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共评选出中国农资金禾系列人物2063人,涵盖全国农资界各个层面的精英。其中,共评选推出20名 “中国农资金禾功勋人物”,他们在农资流通行业工作了至少30年、为行业发展和企业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评选推出了30名 “中国农资金禾特殊贡献人物”,他们为促进中国农资流通业改革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评选推出了64名 “中国农资彩禾人物”,都是在农资流通行业工作20年以上的杰出女性;评选推出的60名 “中国农资青禾人物”,是行业的新星,未来的希望;评选推出了172名“中国农资丹心人物”,是基层经销商的典型代表;另有1996名“农资服务奉献荣誉奖章”获得者,他们代表了至少将20年宝贵年华奉献于农资行业,不求名利、无怨无悔的广大农资人队伍。此次会议上,与会领导和嘉宾对 “中国农资金禾系列人物”代表颁发了荣誉奖章。

回顾:在改革中成长

从1992年计划经济时期的农资专营时代,到“一主两辅”政策的实施,再到“三驾马车”的重视,发展到如今实行农资全流通的格局,农资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过这20年的路,老一辈农资人尽可能多地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回顾这20年,他们体会到的是艰难与欣喜、突破与蜕变、创新与坚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兼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会长顾国新对农资企业家的贡献做出高度评价。他说:“很多农资人都亲身经历了农资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风风雨雨,从执行计划调拨到勇于在市场海洋里游泳,农资流通行业的企业家,始终肩负为农服务的责任,不畏艰难,改革探索,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改革成果和经营业绩。”

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苏东桥始终忘不了1999年3月19日的那一幕。“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的做好农资供应工作,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帮助农民致富,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保证需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到公司视察后讲的这一番话至今令他记忆犹新,也正是这句话激励着苏东桥一步一步向前行。

15岁就参加工作的原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邦宁对农资行业有着很深的感悟: “这20年,对农资行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20年,农资行业经历了冰与火的两重天。但我们收获的是农资人的坚持、农资人的骨气。”他将这20年的积累视为老一辈农资人巨大的精神财富。

畅谈:寻找腾飞之路

经过20年的洗礼,如今,农资行业已经迈入转型和升级的阶段。发展,为行业带来了一片繁荣景象,也随之带来了诸多艰难困苦。在同时享受发展浪潮的成果和承受巨大变革压力的情况下,农资人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腾飞之路。

四川汇力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摸索、创新营运模式。董事长赵思俭表示,未来公司将坚持创新连锁经营模式,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企业发展,全力抓好测土配肥工作,从而为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除了企业自身的资本发展,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德强更看重服务的重要性。近些年来,公司也一直在锤炼自己为农服务的能力。他说:“只要是农资企业,无论大小,未来都要顺应我们农业的产业发展趋势,未来农资事业必须向服务转型。”

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则紧抓团队管理,董事长郑军认为,在产业多元化的进程中,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奔跑的基础。

展望:充满信心迎接未来

化肥市场的调整过程中有起伏、有阵痛,但在无数人心目中,农资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农资生产技术逐步提高、科学施肥不断推广、经营模式更加灵活,农资企业在三农事业上可以发挥的作用潜力巨大。未来市场的每一次退潮,都意味着农资行业将迎来更加汹涌的波涛。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指出,农资行业发展至今,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但正是在这种压力下或者是困境之中,才能激发出变革的活力。他认为,创造能力和忍耐能力是农资人前行的必备条件。

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公司开创的农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成为一种创新的流通模式。总经理戴立根对未来的农资行业持有坚定的信心。他说: “农资行业的艰难困苦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但是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农资行业经历的风风雨雨,换来的是 “三农”事业的大踏步前进。农资企业的改革创新,迎来的是节本增效的显著成果。农资人中人才辈出,全新理念引领行业朝阳升起。

猜你喜欢

农资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