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雨宋词之金戈铁马

2012-08-15云天化国际云峰分公司袁建明

中国农资 2012年49期
关键词:金戈铁马一叶扁舟岳飞

□云天化国际云峰分公司 袁建明

翻开文学史,就如同看一部精彩绝伦的电视剧,到了宋词这个节骨眼上,中国诗词的抒写将何去何从?

宋太祖赵匡胤曾立下了不杀文人和士大夫的君子协定,这也使一幅崭新的宋词文化卷拉近到人们的眼前。在唐宋八大家中,一个宋朝就出了六家。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个宋朝注定要演绎出一幅苍茫烟雨的水墨画卷。

都说政权和政治是一个朝代的先决条件,那么宋朝的江山稳定下来之后,范仲淹和辛弃疾这两位一面立志报国,一面手书柔翰的文人将军就得以登场了。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由此可以上溯到唐朝的任何一个诗人,他们的诗歌里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种大气度的,尽管沉郁如老杜,但斑驳和凝重的程度使人们更喜欢这首边塞词。毛泽东在去世前,曾玩味这首词,并泪流满面。

在宋朝,你无法想象温婉懦弱的国度有这么一位柳眉倒竖的将军,仅仅是一个四品龙图阁待制。待,就说明这个人未曾进入主流,也从未进入主流过。但他却在22岁的时候,带领50名骑兵冲入万人的敌营,将杀害耿京的叛徒张安国活捉,这个人就是熟读诗书和兵书的辛弃疾。

也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在满腔热血报国无门之后,在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与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 “鹅湖之会”。尔后的尔后,还是同样的辛弃疾,在同样的地方,独摇一叶扁舟,和另外一个独摇一叶扁舟而来的陈亮相会于鹅湖。二人同是为保护大宋的江山不被外人分割的人,同是羽扇纶巾之人,又都是马上射飞袤、伏头弄柔翰的人。二人相遇后的其情其景,身心家国之痛,千万年可堪赞矣。辛弃疾的这一生,65岁时写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很能表现他的追求和愤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江山社稷如斯,整个大宋朝从澶渊之盟开始,被辽国夺去了燕云十六州,这个江山便一直萎缩变小到建都于汴梁,乃至江苏西桥的偏安小朝廷最后投海而亡。这种纠结的心痛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一个人来,他以他自身的经历,一腔的热血,洒在人们的心田上,这个人便是岳飞。岳飞死后六十年才得以平反,时间跨越了至少两代中国人,但一昭雪,便形成岳武穆精神,在中华大地的宗祠社庙里流淌,人们狠天空不能再降一个岳飞,但再降岳飞已经无用,只能在心底触摸岳飞的爱国精神实质,发一声悠长的喟叹。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宋词的烟云里, “弦断有谁听”的无奈固然笼罩了文人的情绪,但不可否认 “金戈铁马”的豪情始终在血脉间流淌。

猜你喜欢

金戈铁马一叶扁舟岳飞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一叶扁舟
心 境
初醒
每日一别
岳飞
岳飞故事稗钞·序
抒怀
一叶扁舟,踽踽独行
一叶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