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组易混商品药材的生药鉴别

2012-08-15赵晶李景辉赵翙高慧王雪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2期
关键词:皂角刺茜草生药

赵晶 李景辉 赵翙 高慧 王雪萍

3组易混商品药材的生药鉴别

赵晶 李景辉 赵翙 高慧 王雪萍

目的保证骨碎补、茜草、皂角刺等3组易混中药材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药品标准及药材经验鉴别技术,对收集的正品及其混伪品进行来源、性状、显微鉴别。结果明确了各组药材的生药鉴别特征。结论可准确、快捷鉴别几组药材的品种真伪。

中药饮片;混伪品种;生药鉴别

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与真伪,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发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品种混乱,给消费者带来不便。笔者对目前一些常见混伪品种药材的生药鉴别方法报道如下。

1 骨碎补与大叶骨碎补

1.1 来源 骨碎补来源于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

大叶骨碎补(非正品)为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Davallia formosana Hayata的根茎,在广西做骨碎补习用。

1.2 性状及显微鉴别 骨碎补: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 cm,宽1~1.5 cm,厚0.2~0.5 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2 茜草与大叶茜草(非正品)

2.1 来源 茜草来源于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叶茜草来源于茜草科植物大叶茜草Rubia schumanniana Pritzel的干燥根及根茎。

2.2 性状及显微鉴别 茜草: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 cm,直径0.2~1 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木栓细胞6~12列,含棕色物。皮层薄壁细胞有的含红棕色颗粒。韧皮部细胞较小。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不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无臭,味微苦,久嚼刺舌[2]。

大叶茜草:木栓层为数列类方形细胞。皮层细胞2~4列,类圆形。韧皮部细胞较小。形成层不明显。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不明显。髓部薄壁细胞较大,类圆形,细胞常破裂成空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针晶束[3]。

3 皂角刺与日本皂角刺(非正品)

3.1 来源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

日本皂角刺为豆科植物日本皂荚 (Gleditsia japonica Miq.)的棘刺。

3.2 性状及显微鉴别 皂角刺:本品为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分支刺与主刺成60~80度角,螺旋形排列,向周围伸出;由下向上,分支刺逐渐短小,使刺群成塔形。于次分枝上又常有更小的刺,分支刺基部内侧常呈小阜状隆起。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 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气微,味淡[2]。横切面显微特征:皂角刺皮层狭窄,中柱鞘纤维细聚集成束,排列成断续的环状,断续中间间隔较明显[4]。

日本皂角刺:本品全刺呈圆锥形或扁圆柱形,有主刺及分枝棘刺。分枝刺大部分在主刺的下部,全刺表面呈红棕色或紫棕色,有较强的光泽。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木部浅黄棕色,髓大而疏松,淡红棕色,气微,味涩。横切面显微特征:日本皂角刺皮层较厚,为5~7列薄壁细胞。中柱鞘纤维细胞聚集排列成环,无明显断续;木质部连接成环,较窄;髓部大而疏松,胞壁增厚,微木化。

4 小结

笔者在监督检验工作中发现上述三组中药材在商品经营和临床用药方面,还存在严重的混乱现象。本文介绍了快捷、准确鉴别几组药材混伪品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简便易行,切合实用,以期为鉴别品种真伪提供依据,以便保证几种中药材的临床用药安全。

[1]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药品快检方法工作手册:346.

[2]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中药才真伪鉴别图典.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60.

[3] 魏云,宋洁,刘玮,等.大叶茜草的鉴别及含量测定.中药与临床,2010,1(4):23.

[4] 韩春辉,冷爱晶,王彬,等.商品皂角刺的真伪鉴别.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7,14(4):233.

117000本溪市药品检验所中药室

大叶骨碎补:本品呈弯曲的圆柱形,表面红棕色至棕褐色,有纵沟纹、皱纹、和突起0.3~1 cm、直径0.3~0.7 cm的圆形叶痕;叶痕与茎夹角处常见有黄棕色鳞片。断面坚实,有多数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另有两个成新月形的较大的维管束排于中央,相互对映[1]。

猜你喜欢

皂角刺茜草生药
皂角刺侧柏膏治斑秃
皂角刺侧柏膏
皂角刺黄酮研究进展
茜草炮制前后红外图谱分析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补骨脂水提药渣灌胃给药4 周的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性状鉴别在生药学实验中开设的必要性
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及与传统切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