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做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比赛前训练工作

2012-08-15高晓冬

科技视界 2012年6期
关键词:竞技状态战术体能训练

高晓冬

(厦门市体育局 福建 厦门 361012)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培养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在重大国内、国际比赛中获胜,是竞技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对于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也应培养他们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最高竞技状态的能力。因此,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个周期训练,安排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训练,加强技术、战术、身体机能、心理等方面的培养,使之在重要比赛中达到最佳状态。

赛前训练是指运动员如参加比赛,经过系统的大运动量训练阶段后到进入比赛之间所安排的一个过度训练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训练结构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获得全面的恢复和以最佳技术状态参加比赛,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青少年运动员赛前训练与平时训练相比,由于任务不同,训练在内容安排和方法手段也会有所不同。要合理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不能为了出成绩而放弃长远的训练计划,忽视基本技术和技术风格的培养。影响青少年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将来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和解决长远训练计划与比赛之间的关系,达到既出人才,又创造优异成绩的目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训练应重点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技术及战术的训练

1.1 特长技术的训练

特长技术是一个羽毛球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手段。运动员会各有所长,赛前训练就是要使球员的特长更为突出。把得分的主要手段牢固的建立起来。比如:拉吊结合球是你的特长,拉出的球既高又接近底线,而吊球速度快、角度刁钻又贴近球网。那么,赛前一段训练时间里面,就要紧紧围绕特长来展开训练,中场拉吊、后场拉吊、发球与接发球抢拉等。凡是可以通过拉吊球来体现的技术,尤其是结合技术,都要重点的进行安排和训练;如果你的相持是特长,就要在训练中突出相持技术的练习,增加相持的难度,寻找来回球当中的扣杀球机会和能力。

1.2 适应各种打法和左右手持球拍的训练

在比赛中,运动员会遇到各种不同打法的选手,如果平时你所遭遇的选手打法比较单一的话,那么赛前训练就要采取一些措施,让选手能接触到更多不同的打法类型,适应各种各样的对手。因此,赛前练习中,要么请进来,要么走出去,广泛接触平时很少接触的各种打法,比如进攻型选手、防守型选手的打法以及左手持拍与左手持拍打法、左手持拍与右手持拍打法等,通过比赛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训练予以改进。

1.3 战术的训练

战术的练习也是赛前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战术练习要结合特长技术,为发挥特长技术服务。拉吊球好的运动员,一般会加强发球与接发球战术的练习比重;进攻好的运动员会多安排对攻和防反战术的练习。同时,还要广泛的安排其它战术的训练,比如发球抢攻战术、杀吊上网战术、防守反攻战术等的练习内容,充实实战的技术手段和强化对实战战术的基本要求。

2 体能训练

对于赛前体能训练,也是教练员们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不少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应该是准备期中的内容,如冬训中体能训练能够较好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而在竞赛期中应以技术训练为主。其实不然,赛前训练也应该保证每周两次体能训练,内容可以是多球练习或者一人对二人练习。因为体能训练不仅可以作为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的主要内容,也是赛前调整训练的有效手段。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即使是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状态的时间段里,竞技水平的发挥也会略有起伏。所以技术训练的同时辅以体能训练,既能够维持运动能力、技术水平稳定发挥,还可发展专项耐力。

3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竞赛期,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是调整竞技状态的关键,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损害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在赛前训练的过程中,开始练习的密度可以大点,但要相应控制强度,使身体逐步进入和适应集训状态;随着训练程度的加深,密度和强度都要相应加大,在单位时间内的重点内容的训练,其强度的要求甚至要接近或达到身体的最大承受能力。但要严格控制持续的时间和练习的密度和次数,不要引起过度疲劳,导致运动员无法达到本来具有的运动水平。

对青少年运动员这一阶段的训练,有条件的要加强对运动负荷的医务监督,没有条件的要从队员的精神、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体力下降和恢复情况以及生理机能的反应方面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了解。如是否有尿血的情况、睡眠质量如何、练习中的反应速度以及饮食状况等,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调控。在经过加量训练阶段之后,就要进入赛前状态的调整,调整的时间长短要从运动员的实际出发,一般最多要安排十天左右,少也不能少于一个星期。这时密度和训练持续的时间要加以控制,单位时间内的强度可以加大。注意体力的恢复,保证睡眠的质量和注意营养的补充,促使实现训练的超量恢复,形成和保持赛前的最佳竞技状态。

4 心理素质训练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心理训练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较大。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的不断完善,影响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多,但可把它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智力水平、技术水平、对待学习训练的态度都是影响运动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客观因素包括:教练员的指导水平、对训练的组织安排、采用的方法手段、同伴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方个子的高矮、对手的技术水平;正式比赛的实践,以及学习训练的环境、场地、器材、时间等客观因素,也都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全力以赴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赛前心理训练是适应竞技体育运动的需要,随着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和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4.1 促进对比赛环境的适应

任务比赛环境条件(含赛场环境和观众、对手等人际关系环境),都是不可能等同于平时的运动训练的。不少运动员正是由于不能适应赛场上的情况而失利的。这种失利从客观上看,似乎是身体、技术的不适应,但从微观的角度上分析,经常导致失利的原因其实在心理方面。教练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运动员作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例如,到比赛场地进行适应性的训练,熟悉场地器材,模拟赛场环境、对手、观众、裁判以及气候等,来加快运动员的心理适应。

4.2 淡化比赛名次,减轻心理负担

名次等一些硬性指标,对于运动员来说可以是一种动力,但是在压力过重的情况下,这种指标压力往往会给运动员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想赢怕输,在比赛中患得患失。对于这种运动员,教练员在比赛前应该尽量避免给运动员下达硬性的指标任务,可以采用婉转的方式,比如,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就可以等等,来淡化运动员对名次的追求,从而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

4.3 进行自我暗示,形成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

自我暗示,是一种自我刺激的过程。它能在行为的改变和主观经验方面产生一种效应,引起心理、生理上的某些相应的变化。比赛前,不论何种比赛、对手水平如何,都应该自我进行适当的控制。其中,自我暗示就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手段。通过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好地解决心理能量的恢复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坚强的信心,确立长远的目标,更好地进行比赛。

羽毛球比赛以每局21分结束,因此运动员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保证最佳的技战术运用水平。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相互制约时,心理素质是取胜的关键。

5 结束语

总之,赛前训练必须按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来科学指导,赛前训练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与运动员赛场水平的发挥。实践证明,赛前训练中如果注意以上问题,对于科学的指导赛前训练,提高赛前训练的质量,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促使运动员临场水平的发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姚巧泉.浅谈羽毛球的体能训练[J].科技信息,2010,28.

[2]张洪宝.现代羽毛球竞技特征及创新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3]刘玉,鲍春楠.浅析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11,3.

猜你喜欢

竞技状态战术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竞技状态“峰谷”模型探索研究①
竞技状态理论的中国语义
中间战术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与保持
竞技状态的理论审视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