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电线路验收模式的创新

2012-08-15王军宏

科技传播 2012年9期
关键词:投运镇江杆塔

王军宏

江苏镇江供电公司,江苏镇江 212000

伴随着镇江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镇江电网建设投资不断增加,输电线路新建、改建、迁移的工程越来越多,验收任务日益繁重。线路运行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巡视维护和危险源点动态巡视工作中,线路验收工作流于形式,验收质量不断下降,导致新投运线路“带病”运行,为线路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后期的缺陷消除又牵扯了运行人员过多的精力,线路验收模式陷入了恶性循环中,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镇江供电公司对线路验收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确保验收模式进入良性循环。

1 输电线路验收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1.1 施工工期偏短

受各个环节的影响,尤其是施工现场政策处理进度的影响,线路建设周期经常倒排工期,很多工程很早就进场,但因政策处理原因一拖再拖,好不容易可以施工了,施工单位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经常夜间施工,一些隐蔽工程验收只不过是走走过场,有时也会出现在基础混凝土养护期不足的情况下就立塔放线的情况。由于工期紧张,施工速度较快,施工单位对有些工序也疏于自检,很容易出现差错,如在某220kV变配套110kV线路工程杆塔验收中发现,有一基基础因人员失误引起线路转角偏差达到了60°。

1.2 施工队伍良莠不齐

受政策处理验收,线路土建完成后,为了抢工期,线路安装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总包单位从外地调来几支施工队伍,这些施工队伍,施工人员技能和装备水平也各不相同,甚至会出现一些挂靠队伍,由此带来的安装质量问题也不可避免。

1.3 现有运行人员工作量较饱满

由于现有人员结构老龄化和退休减员,人均巡视工作量达到75km/月,每年还有约200km线路要投运,人均工作量有增无减。同时,为了实现公司线路“零外力破坏”的目标,运行人员又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防外力破坏工作中去,班组很难安排运行人员参加线路验收工作。

1.4 “抽检”模式与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

在原来的输电线路验收管理模式下,线路验收较为粗放,通常验收时对线路采取抽检方式,对一些小型的迁移改造,例如只有一两基塔的工程验收往往会走过场,甚至看一眼就算验收通过,没有对设备做到仔细深入的验收,由此带来众多的设备缺陷和隐患。

2 验收模式创新的做法

2.1 验收责任明确化

明确线路验收工作中各岗位人员的职责:1)工区专职为线路验收的第一责任人,对线路验收全面负责,包括验收工作前期的组织协调、验收队伍联系、验收结果的通报、对验收中发现的缺陷消缺复检和送电前的启动汇报,同时保证线路竣工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每次验收必须到岗到位,确保将新建线路“零缺陷”移交给运行班组;2)运行班组负责熟悉线路路径和线路通道验收工作;3)工区领导主要负责线路验收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的处理,严把设备“投运关”。

2.2 验收过程严格化

在新的验收模式下,抛开原来的“抽检”模式,对所有的杆塔实行每基必登、每基必验;对所有工程即使是只有一基杆塔的,也进行严格验收;对所有的施工单位,即使是工区实施的修理项目,也进行独立的验收。

为保证验收质量,要求验收人员,对所有金具串、挂线点等重要连接部位均进行拍照,对缺材、缺件等缺陷必须进行局部拍照,所有照片作为运行资料进行存档,线路专职将缺陷照片及时整理好后发送相关单位,施工单位消缺完成后,验收人员必须再次核实缺陷是否真正消除。交叉跨越复测,杆塔、电缆工井等定位工作由专业外包队伍完成,形成报告,统一建档保存。

2.3 验收队伍专业化

公司严把验收“人”的关。为组织专业验收人员,公司把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主要培训电力安全工程规程(线路部分)、架空送电线路和电缆线路验收规范、摄影技巧和验收方法,结合以往线路验收中的缺陷图集,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经考试合格,组建了专业验收队伍,确保了验收“人”的关。同时,为保证验收公正性,验收队伍不再从事线路安装工作。

2.4 带电检测及时化

对于一些比较隐蔽的设备缺陷,在线路送电后,及时通过各种带电检测手段发现缺陷和隐患,确保了在设备质保期内,缺陷和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消除,确保设备长期安全运行。在架空线路高负荷运行时,及时进行红外测温工作;在电缆线路投运后除了安排红外线测温外,还同时对接地电流进行严格检测,及时发现电缆线路的隐蔽缺陷。

3 创新验收的成效

两年来,在新的模式下发现了大量缺陷和隐患,如在500kV某线路跨越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中,验收时发现塔身大面积缺螺栓,500kV某电厂出线大面积缺件等缺陷,避免了倒塔等特大事故;在110kV某变电所电缆出线工程投运一个月后,通过接地电流检测发现接地B相电流异常,登杆发现电缆终端开裂,电缆厂家及时更换了新的电缆终端,有效避免了一起电缆终端爆炸事故等。专业验收队伍还开展了对公司所辖线路杆塔、电缆井的精确定位和拍照,绘制线路路径,为线路PMS系统维护和GIS系统数据采集提供了准确的资料,极大提高了线路台帐“数字化”水平。

4 结论

镇江供电公司输电线路验收模式的创新,既解决了线路验收人员不足的问题,也确保了线路验收的质量,能够为线路运行人员减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去。

[1]熊文欢.李金戈±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验收质量分析[J].湖北电力,2010,6.

猜你喜欢

投运镇江杆塔
基于北斗的高压输电杆塔智能实时监测技术与应用
宁夏首个“零碳”供电所建成投运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变压器投运与维护技术探究
基于粗糙模糊集的输电杆塔塔材实际强度精确计算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湖南省首批智能化公交站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