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气象服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2012-08-15

科技传播 2012年9期
关键词:效益气象评估

张 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随着气象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日趋密切,人们越来越感到气象服务在社会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的重要性。如何做好气象服务管理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我国在气象服务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气象服务管理发展现状: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化,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1]。

但是,对于处在探索阶段的气象服务事业来说,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了解与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将对我国的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气象事业有序健康发展。

1 当前气象服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气象服务管理中的效益评估问题

1.1.1 评估结果在各种受益者间的分歧

在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实践中,一般情况下存在提供气象服务单位有扩大效益值的倾向,而接受的用户有缩小效益值的倾向。其合理性并没有取决于各种受益者的现实意义。

如2008年我国河南省气象服务对牧业子行业的效益评估中,定量评估气象服务对河南省牧业子行业主要生产环节增加或节省的产值等得出气象服务的效益贡献率。

其采用的专家评估法受专家的选区及其评估次数等因素的制约,得出的效益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且没有达成各种主体的共识,未征求用户评价[2]。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管理中,由于效益评估具有不确定性,其大小受到提供气象服务提供单位、用户,以及具体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实际上气象效益评估应得到提供气象服务的提供单位、用户的肯定和平衡才有价值。

1.1.2 评估方法本身的缺陷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仍处在发展阶段,很多的评估方法还是不够完善的。有的方法首先作了一些假定,其所得到的气象服务效益实际上先假定了服务准确及时,没有考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服务的效益[3]。

有的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关于服务对象的气象服务的增加产值或减少损失的方法没有去掉气象服务中为增加产值或减少损失所付出的成本[4]。

现在的气象服务队伍现状与气象行业其他队伍相比明显呈现弱势,跟科技其他领域的人才构成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同时,也缺乏高精尖技术人员。再加上评估的实践还不够多,这些都不利于评估方法的改进和新评估方法的产生。

1.1.3 效益评估的主体不合理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主体为以国家气象主管部门为核心的组织或个人,这往往与气象服务的主体相重合。自我评价很难具有客观性。

这种主体的不合理性,是由于当前的气象服务各个环节主要由气象主管部门承担,而其他的组织和个人在公共气象实施过程中参与的较少。

1.1.4 评估的具体内容模糊

我国每年定期开展的服务评价体系的三大支撑业务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气象敏感行业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价、与省级气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收集气象服务典型案例[5]。

由此可见,评估内容主要是宏观层次上的,而相对于评估的具体方面、具体指标没有明确的规定。

气象服务的效益其理论和实践自身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如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包不包括气象系统内部的效益问题存在争议[6],气象内容的模糊性就来源于模糊的概念。

1.2 城乡气象服务管理均等化问题

相对城市气象服务而言,农村气象服务存在明显失衡和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对气象的敏感度很高,农村又是气象灾害的多发、重发地区,但人、财、物资源配置不高,与城市有较大差异;

二是农村的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涉及的范围较少;

三是获取气象服务时,对享受气象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的承受能力相对较低;

四是农村在获取气象信息的服务时,其获取方式和方便快捷的程度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表明城乡的气象服务管理在起始、过程、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不平等。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农村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不足,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明显向城市倾斜,气象部门的人、财、物的配置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城乡气象服务供给失衡。

1.3 气象服务管理的运行机制问题

1.3.1 在组织结构方面

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组织机构陈述中:“中心机构设置有:办公室、业务科技处、计划财务处和人事处4个职能处室,公众气象室、专业气象室、资源与环境气象室、科普与服务评价室和系统开发运行室5个业务服务处室,以及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华新天力能源气象科技中心2个服务机构。”

其中,组织结构设置有交叉的领域,也有没有涉及的方面,这给组织运行的管理带来了不便,也给需要服务的对象寻找相应的部门带来了困难。各地气象部门组织设置,基本上是各自为政,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程度不高。

1.3.2 在运作流程方面

当前气象服务的管理和运行实际上是一种松散型的管理运行模式,其产权所有者为气象部门,属于国有性质,项目经营主体为气象部门所属的实体。这种松散型的管理运行模式不利于整体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而且还会导致重复投资,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在具体的项目经营上,按照省、市、县的三级地理行政区划来界定项目经营的地域范围。这种多头分级管理不利于运作流程顺畅。在运行中,气象服务尚未形成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评价的气象服务体系和系统。

2 解决气象服务管理的对策

2.1 效益评估问题的解决对策

2.1.1 均衡各主体对气象服务管理的评价

改变评估只由专家评估的结果,应当能够计算出由于气象服务为国家、企业、单位、个人所增加的效益或节约的成本,而不仅仅是专家主观评估的结果。

同时要关注服务主体和客体在气象服务过程中实际收到的客观效益和主观评价,均衡各主体对气象服务管理的评价,未来还应当对每个环节进行具体的分析。

同时注意服务对象的典型,选择典型性、代表性,从而得到气象服务管理的效益。

2.1.2 选择准确的气象服务管理效益评估方法

每一类气象服务,由于服务的对象、内容、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效益评估方法。

比如公众气象服务,其对象由众多的个体组成,在进行评估时采取诸如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评估。

要仔细研究具体时空范围内气象服务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评估方法。

另外,要进一步研究更合适的评估方法或找到解决现有方法缺陷的途径。

2.1.3 让气象服务的实施主体与监督主体分离

需要建立相应的严格的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使监督者真正有“监督”的积极性。在气象服务的具体细则方面,给足相应空间,这也有利于服务主体采取相应的创新措施。

2.1.4 气象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具体化,对现代化的气象服务进行界定、规范和完善

对各项服务开展的业务标准、质量要求、工作流程及考核指标、奖惩制度等都要在法律法规方面逐步补充和明确。使气象服务的专业化进程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2.2 采取措施促使城乡气象服务管理的平衡

1)对于农村气象服务相关人员的培养至关重要。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对愿意去农村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政策,以缓解人员缺乏。

对在农村从事气象服务的气象人员给予薪酬或晋升的优惠待遇,以吸引部分人才迁往农村,改变不平衡。同时可以有选择地调入一些服务领域的专家,通过气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充实农村气象服务业务队伍。对在岗职工,可以进行相关培训,进一步加强在职职工的实力;

2)降低农村气象服务的费用。气象服务工程中的成本可由三个主体来承担,即政府部门、乡村重点单位以及农民个体。其中,政府部门和乡村重点单位占成本承担的绝大部分,而由农民个体承担小部分,以保障农民也能享受自己能够承担的农业气象服务。健全气象服务投入机制,将费用的一部分纳入财政预算。政府增加对农村气象服务管理的财政投入。通过财政投入,建立与完善农村气象服务管理体系,并将气象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加快农村自动气象站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与农村关系密切指标的观测项目;

3)采取多种手段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农村气象信息传播工作可以由村委宣传人员进行广播播报或者是在村委宣传栏处添加。地方广播电视部门要建立重要天气信息发布平台,增加农村气象播报的次数。与电信公司合作,开展固定电话包月用户活动,适当降低收费标准,让更多农民能用得起相关服务。关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气象指标,及时插播农村种养业的关键期预报、灾害天气、相关农业要素的气象情况等预报。同时气象部门积极建立好高效的信息快速传播流程,实现重要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农村,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及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影响。

2.3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1)出台相应的气象服务的规范和标准。在机构的设置上,结合服务的便利化要求以及精简部门的要求进行设置。在设置运行管理规范时,给服务主体留有相应的自行发挥的空间,自主化与相应的约束机制相结合;

2)建立气象服务管理、技术、业务领域之间有序的人员流动机制,营造平等的工作环境,使各领域人员通过岗位轮换弥补自己相关方面的不足。这种机制的建立,一方面,会让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的气象知识和技能,在管理时更专业。另一方面,技术、业务人员有晋升的机会,并更能体会管理任务的艰巨,这对气象服务管理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整合气象服务各个方面的资源,组建气象服务管理集团,加强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取消市、县级气象部门独立服务的模式。把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等服务以股份的形式纳入集团,建立股份合作制的经营模式,使气象服务集团的股东多元化。由集团按项目分类负责经营,统一财务和结算,改变现有的各地分散的经营模式,实现协调统一的全程运行管理系统。

3 结论

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气象服务管理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气象服务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认清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对公共气象管理的各个方面改革和创新,使气象服务管理体系不断的完善。只有让气象服务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才能使气象服务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1]许小峰.现代气象服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8-9.

[2]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主编,国家气象中心编.2008年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文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48-54.

[3]许小峰.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187-188.

[4]罗慧,李良序.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1):9.

[5]杨继国.气象服务评价业务[OL].http://pmsc.cma.gov.cn/index.php?option=com _co ntent&view=article&id=570:2011-09-14-03-09-02&catid=77:2011-08-20-07-17-04&Itemid=87,2011-09-14.

[6]姚秀萍,吕明辉,范晓青,等.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气象,2011,37(6):751.

猜你喜欢

效益气象评估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