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院校管理建设探索

2012-08-15周世杰

科技视界 2012年32期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高职

周世杰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在先期大量国家及各部委的政策、文件引导下,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各级政府,各个高校“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 外部环境

近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从政策高度勾勒出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宏观要求。《规划》表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期,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激发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意见》引导我们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加强高校基础条件建设等。

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呈现四大趋势:

一是,政府引导推动。美国在1996年就提出了教育信息发展计划,提出让100%的学校与互联网连通。2010年发布“变革美国教育:以技术增强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推动学习方式、评估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以巩固和保持美国在全球的教育优势。去年在《美国创新战略》中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是工业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来源,而数字基础设施是知识经济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实施“网络学习改造计划”,以实现“教育技术的飞跃”[1]。英国今年的科教预算中增加1.6亿英镑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帮助大学更简便地共享海量研究数据。日本2010年发布《教育信息化指南》,从学习、使用、提高教师指导能力等9个方面推进信息化运用。韩国去年推出“智慧教育战略”,投资20亿美元开发电子教科书、教师再培训、建立云网络,宣布到2015年所有学校的纸质课本将被电子课本取代。

二是,集成社会资源构建信息资源库。国家统一标准和规范,分类整合教学资源,提供大型数据库检索服务;同时,鼓励各协会、学会、学术机构开发分类资源库,学校、公司、个人等网站也提供一定数量的数字教育资源。公众可通过政府主办的门户网站来访问和使用。

三是,建设可供全民学习的开放平台。许多大学着眼于边远地区和低收入家庭,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平台免费共享了30多个学科门类的2000多门课程,吸引了世界100多所大学参与。英国实施“学习网格计划”,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学校、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共建服务全民的在线教育资源。日韩举办“开放大学”,取消入学考试和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

四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美国十多年前就设立专门机构,制订标准,把30%的教育技术投入用于教师培训,大规模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德国设立地方性的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由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咨询团,对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了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在教学方式上,通过构建网络化的教学体系,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学习转变,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逐渐成为现实。在教学资源上,通过构建智能化的平台,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更低成本、更广范围共享,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在教育管理上,通过构建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3 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教授凯尼斯·格林 (Kenneth Green)在1990年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 “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中最早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211工程”,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序幕。“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集教、学、管理、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建设任务[2]。“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健全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模式关键一笔,它构建的强大信息平台,辅助高职院校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提供重要平台。如何利用各高职院校原先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教学等工作提供强大的支撑是我们在新形势下主要研究的问题。

3.1 节能、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平台

平台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的信息化平台能极大的提升高校信息化的支撑能力。云计算技术的落地应用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提供模式和IT基础架构,而且大大提高了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从而有效降低了IT设备的能耗[3],实现了新一代的绿色数据中心。各种传感器的大规模应用借助物联网为智慧校园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让校园中的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能随时随地的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源和应用。

3.2 业务模式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业务模式创新。近年来,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就得益于注重建设与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例如传统的WEB网站已实现从 管家式(门户网站),到顾问式(个性化界面),再到自主式(定制型界面)的发展。Twitter和微博的兴起促进用户创造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进一步让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展现自我、营销推广的一个重要窗口。而随着移动手持终端的发展,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也开创了软件业行业发展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性里程碑:用户开发自助式应用服务,并放在公开的软件市场上提供下载并销售。移动互联为特征的技术将高校教育信息化推上了一个更高平台、启动了新一轮发展。先发优势会逐步丧失、后发优势将可以凸现,这对高职院校本就落后于本科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是一个极好的迎头赶上的机会。大量技术不再成为难题,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业务模式创新上。

3.3 建设内容

云计算平台:建立大容量、高性能、集中式的硬件实施共享环境,推出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系统服务环境。

开发与服务运行平台: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规范,规范软件开发,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发挥信息化生产、消费者、内容提供者、服务商的积极性,为共同打造可持续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建立基石。

通信服务平台:实现校园有线网、无线网、监控网、语音网等的多网融合,提供高速、泛在的服务环境,集合各运营商的服务优势于一体,为广大师生提供完善的网络服务,构建多通道、高带宽、高可靠的互联网出口交换中心,满足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管理要求。

把握在校师生的根本性需求,建设一批基础应用系统。如:办公系统: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支持不同校区协同办公。迎新离校服务系统:覆盖学生全生命周期,从刚入校到离校,提供全面周到服务。校园一卡通系统:整合各种资源,使用统一的一卡通,方便教师学生。

高校应以教学为本,把握政策发展和改革主线,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建设一批满足教育信息化新需求的创新型教学服务系统,同时具备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丰富的知识资源库。

4 总结

高职的教育信息化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需求、技术、模式等一系列新挑战。我们应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根本,遵循教学改革发展的主线,通过把握高校教学管理中切实的需求、构建安全可靠的平台、创新业务模式,努力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健康高速发展。

[1]张梅芬.美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2-123.

[2]李育泽,胡荣,亮俆义东.高校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15.

[3]虚拟化与云计算小组.云计算宝典:技术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39.

猜你喜欢

校园信息化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