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西造园艺术对中国现代庭园发展的启示

2012-08-15黄子隽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庭园造园花园

黄子隽

(上海市大器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600)

1 引言

“正是你自己居住的社区花园,尤其是你自己家门口的花园,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花园。”

——劳伦斯·哈普林

花园是属于个人的空间,相对较为私密。作为空间文化中最古老的类型之一,花园既典型又富于变化。在景观设计范畴中,花园的设计较难把握。与其他类型的开放空间相比,花园的重要元素和清晰的功能都将其区分出。花园没有既定的尺寸限制,可大可小,主要受设计理念的导向,在自然环境与人工技巧之间的协调中,花园更为本地化,能够造福于人们。与普通环境不同,花园需要长久的维护和照料,并受所在场地环境的影响,花园还取决于人们构思、观赏和评价它的方式,也可以称之为花园文化,由此营造丰富的试验和创新的契机。花园是精美而富有感官内容的,也是非常有诗意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改善住所条件的需求致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花园,或大或小,泛称为私家庭园。在中国传统思维中,庭园是园林的延伸和微缩。中国的传统庭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然而中国传统庭园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城市人口需求及建设。而中国当代的庭园设计,受西欧风格的影响甚重,独具中国特色的庭园空间逐渐消逝。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显现。人们开始寻求能够真正拥有自我、能够回归自然、感悟自然乃至生命之源的地方,希望在自己居住的庭园中能再造一个自然的缩影,能让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并找到灵魂的归属。因此,本文将探索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园文化及所蕴涵的自然意识和空间意境,借鉴西方现代庭园的发展经验,吸收西方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庭园,试图为人们在繁忙的城市背后寻找自然的缩影,力图在当代的庭园空间中为人们找到真正的心灵家园。

2 中国当代庭园设计的环境现状

“我们不应该脱离大自然,我们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掩盖我们的足迹。”

——丹·皮尔逊

在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的同时,人类也正面临着健康和生存条件愈来愈恶劣等巨大的危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现代城市不再有往日的平和与幽静,中国城市人的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使得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

由于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园林艺术。而随着近年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人们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设计师对外来的园林式样有着新鲜、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学习如何运用西方现代设计潮流、理念与文化符号。然而,有的设计师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随心所欲地使用、借鉴的西方设计的各种式样,却在不自觉中地排除了自己生长的人文环境,遗忘了我国的本土文化。虽然西方富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和丰富的造型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注入了活力,甚至在理论上开辟了新的方向,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中国园林在当代的大部分实践变得面目难辨,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西化风格和东拼西凑的怪异形式。很多区域、城市景观失去了地方风格,既不与当地自然环境发生关系,也没有历史文化的继承。更大的问题是,即使那些追求彻底西化的设计作品也没有建立在对西方园林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之上,有的连外观也难以做到准确、到位。对西方设计的学习,需要一个扬弃的过程,要从民族文化和传统中汲取养分,并结合到实践中,这样才可能设计出既体现本土文化内涵又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3 中国传统造园的文化背景与意境体现

亭台虽小,情无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陈从周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哲学中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故而,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主要原则。中国传统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出大自然中的美景,并通过一系列手法把自然美和人工雕琢美统一起来,在一个微小的庭园里也能营造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天地。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将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赋予其含义及象征,把自然景物都隐喻为各种品德美、精神美、人格美等的品格精神,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营造出内心的世界,打破了形式上的小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大自然的根本界限,为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这便构筑了中国传统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特征,并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

4 西方庭园的发展

“全能的上帝率先培植了一个花园。的确,它是人类一切乐事中最纯洁的。它最能愉悦人的精神,没有它,宫殿和建筑物不过是粗陋的手工制品而已。”

——培根 《论花园》

西方传统庭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从古埃及和古希腊庭园开始,西方传统庭园一直沿用规则式庭园布局的形式。平面布局的整体上是几何或规则形式的,以建筑物为园中的主体,在构图上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线,其余造园要素如花坛、水池、喷泉、雕像、休闲小空间、草坪等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其整体布局都力求要规整、有明确的轴线、有秩序感,以打造出开阔、明朗的艺术效果。

自16世纪始,西方的传教士和商人们将中国的园林介绍到他们的国家,使西方人对中国的园林艺术有所了解。到了18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牢固地掌握了政权以后,与其思想文化潮流合拍的模仿自然、融于自然、自由布局的中国园林艺术被引起重视,应用于西方造园之中。德国一位美学家赫什菲尔德1779年在《造园学》里不大满意地写道:“现在人建造花园不是依照他自己的想法或是根椐先前的比较高雅的趣味,而只是问是不是中国式或英中式的。”他无可奈何地承认了中国园林艺术在欧洲影响的广泛。

中国庭园文化的影响,将规则式传统庭园彻底改变,出现了完全自然式布局的庭园。

但是随着“中国热”的消失,到19世纪,西方传统庭园又回到规则式布局的状态。不少设计师重新提出建筑与自然之间最好有几何式的庭园作为过渡,同时,园林植物也越来越丰富,并且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和公众的关注,大量的植物及花卉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自然风景园中的宁静、祥和。建筑旁布置的花坛大多是几何形状的,这些都改变了自然风致园的面貌。这个时期的庭园或以自然式为主,或以几何式为主,甚至逐步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

文化艺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和促进着西方现代庭园的发展。现代主义、构成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大地艺术、后现代主义及解构主义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西方庭园的发展。西方现代庭园除继承了传统庭园的优秀元素外,还表现出许多新的更适合今天的、大众的庭园要素及特征。其主要特征体现在自由的形式、流动的空间、丰富的色彩、多样的材料、灵活的功能、科技的运用等方面。

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历史是我们研究现在与将来的宝贵财富,真正做到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融入新的庭园体系中发扬光大,有助于我们对现在以及将来庭园风格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5 中国现代庭园的需求

“与以往相比……在日益令人困惑、精神贫乏、过度拥挤而又维护不足的园林中我们更为需要用于休息的私密空间。”

——彼德·沃克

人们希望在工作之余与家人有一块独处的绿色空间,它功能齐全,有美学的创意,更能接近大自然。所以中国式的庭园应具备:第一,回归自然的景观与感受;第二,舒适惬意的空间,庭园是供人居住的,因此进入其中的直觉感受最重要,每个空间都有独特的景观和视角,让人一进去就想呆在里面;第三,满足不同需求的功能,人在庭园中,或动或静,或与家人共处或独自享受孤独;孩子要玩耍、老人要晒太阳、丈夫喜爱宴请好友、妻子喜爱摆花弄草……第四,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座好的庭园除了要有好的设施和空间环境外,要能让人从心底对它产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让人生活在其中感受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6 中西造园艺术对中国现代庭园的启示

“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那些我们称之为设计的东西,而是你如何去生活,是生活本身,设计就源于生活,你不能将你所做的与你的生活相分离。”

——丹·克雷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对中国的现代庭园设计中应该起到一种理性的借鉴作用,不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与现代设计格格不入的过时文化,而应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现代庭园设计走上正确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

传统造园手法中对于空间的分割,同样适用于现代庭园。用山水树木对庭园空间进行分割,使各个空间有意识地相互连通、彼此渗透、相互因借,但又相互独立,承担各自的功能,从而增强庭园中空间的层次感,使得各个空间相互关联、渗透又彼此独立,富于个性。

框景借景的手法即邻借、远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是传统造园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手法,也常被运用到现代庭园的设计中,即别处之景为我所观的方法。它不仅对庭园内的景致设计巧妙,更要在一定的空间高度上把握宅园之外的景色,亦要在规划上对建筑位置有合理的安排,借周围的景色来丰富园内的景色,拓展园内的空间,意在创造一种深远和无限的感觉。借助各式的门、窗、拱、廊,又使室内外得以相互贯通,院落间彼此渗透,不仅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还可以渲染园林空间氛围。

障景、隔景等手法可在有限的小庭园空间中营造出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意境,在庭园中漫步,还能感受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效果,在面积不大的空间中体会到具有丰富变化的空间美,若能在现代庭园中得当运用,便能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庭园。

若能通过多种造园手法来协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满足人们最终的心理需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含蓄蕴藉、意境深远的特色定会令中国现代庭园独具一格。

而西方的现代庭园以其自由灵活多变的特性已经完全有别于传统庭园,它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思想根源为意识形态,各种艺术思潮的涌现激发了庭园的飞速发展,庭园不再是建筑的附属,庭园的外貌、意义、功能都表现出其自由的特性。

无论是山水写意的中国古典庭园还是规则式的西方古典庭园,抑或是自由灵活的西方现代庭园,中国的现代的庭园设计不应生搬硬套,而应越来越多地贴近人们的生活,不拘泥于某种风格,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悠闲愉快的空间,庭园内的各个要素都是以人的角度和尺度来考虑的,它是室内生活空间向室外环境延伸的一种具有生活气息的空间。在庭园中应有必要的休憩设施,整个庭园宁静、祥和,便于缓解工作学习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是都市人暂时避开嘈杂的外部环境、调节身心健康、美丽优雅的精神家园。

8 结语

虽然世界日趋全球化,但地域文化仍有着无穷的魅力,在现代庭园的设计建设中应对中国传统造园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同时更必须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中国现代庭园的设计,不是照搬中国古典园林,更不是盲目地抄袭西方的设计形式,而应该是基于我国本土的材料、文化、环境及发展国情上,既要借鉴西方现代、先进的设计手法,更要融入我国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不是不假思索地模仿和拼凑,而是既体现本土文化内涵又符合时代精神的自然和谐的“画境”、“意境”。

中西园林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髓,追求各自不同的理想,故在艺术形态上形成了各自鲜明的风格。优美的花园作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环境,随着现代技术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以视觉景观为主的中西方传统造园已逐渐让位于以自然和生态为主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花园。

极简主义风格产生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其发展和流行,让我们看到在全球化进程中园林设计发展新的可能。各种文化的碰撞可以激起思想的火花,产生生机勃勃的新思想。极简主义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内核和手法的吸收证明了传统设计手法的价值所在,传统里有特色的好的部分跟现代的价值观念结合可以迸发出新的光彩。而作为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师的我们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里的优秀部分,以客观角度来看待中西园林交流,将传统园林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其他优秀的设计流派结合,以此来构筑中国新庭园的现在与未来。

花园是一件艺术作品,当人们把花园所具有的休憩功能、娱乐功能和美学趣向扩展到更广泛的公共领域和更大尺度的景观中时,它仍然具有导向作用。

——丹·克雷

[1]周向频.跨越园林新世纪——全球化趋势与中国园林的境遇及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1(2):31~35.

[2]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刘海鸥.西方现代庭园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4]邓庆州.东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和原因浅析[J].齐鲁艺苑,1998(4).

[5]倪 慧.中国园林传统造园手法浅析[J].科技信息,2007(33).

[6][日]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M].邹洪灿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7]周武忠.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庭园造园花园
壹 造园·纳瑞集祥
里巷庭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剧本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