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绿地管养机制改革研究

2012-08-15闫创新邹抒衡

绿色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管养绿地园林绿化

闫创新,邹抒衡

(河南省信阳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河南 信阳 464000)

1 引言

公园绿地是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绿地,包括各类公园、游园、广场和街头绿地,肩负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三分建、七分管,公园绿地只有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科学精细的养护和管理,植物资源才能被有效利用,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景观效果才能日渐完美。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市民群众对公园绿地养护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和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2010年,信阳市在现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市场招标管养为重点的管养机制改革。

2 信阳城市公园绿地管养机制改革情况

2.1 园林绿化概况

信阳地处淮河之滨、大别山腹地,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近年来,信阳市乘借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东风,按照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服务市民的原则,科学布绿、规模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城区绿化面积迅速增加,养护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迅速改善,园林绿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建城区绿地率37.23%、绿 化 覆 盖 率 42.81%、人 均 公 共 绿 地14.15m2。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首届中国创业之城、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2.2 公园绿地管理现状

信阳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园林绿化事业基础薄弱,养护管理经费不足,技术人才匮乏,管理粗放,随机性、突击性强,养护水平较低。

信阳市现有城市公园绿地700万m2,管养经费财政支付,其中市级重点公园绿地由市园林局管理,区级重点公园绿地由区园林部门管理,其它绿地由街道办事处管理,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格局。养护人员为园林部门正式职工,工资待遇按照全供事业单位有关文件确定,财政全额拨付,并依法享受住房公基金、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所以,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更多是通过对职工的管理来实现的,职工管理的好坏决定了公园绿地景观效果的好坏。工资待遇的法定供给机制,决定了单位对职工的约束力不够强,部分职工“铁饭碗”意识浓厚,思想重视不够,不能坚守岗位,管养不到位,景观效果明显较差。

2.3 管养机制改革情况

按照“政事分开、管养分离”的要求,2010年,信阳市强力推行了养护管理机制改革。一是开展市场招标管养。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城市先进经验,先后对80万m2新增公园绿地,面向社会有资质的园林企业公开招标,全面推行市场化养护管理。二是实行内部作业承包。参照原建设部相关定额标准,将公园绿地承包给现有职工,与职工签订养护管理合同,明确管养范围、管养面积、管养职责、管养标准,将管养效果与经济收入挂钩,制作管养标牌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园林部门着力抓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标准制定、经费管理、市场招标和监督考核等宏观工作。

市园林局制定了养护标准和考核办法,成立了督查小组,坚持每周认真督查,每月考核兑现,每季度经验交流与小结,年终进行总评比,奖优罚劣,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实施。

通过改革,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责任意识,激发了工作热情,变过去突击、被动、粗放式管理为现在的持续、自觉、精细化养护;降低了养护成本,减轻了财政压力,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按80万m2计算,信阳每年节省开支302万元;改变了旧有管理模式和用工制度,破解了多年来困扰养护管理机制改革的市场难题,实现了由“以费养人”向“以费养事”的较变,提升了养护水平和景观效果。

3 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不到位

部分职工认识不深刻,对改革不理解,认为改革就意味着下岗,抵触情绪严重,不同意改革,少数职工甚至做出了过激行为。没有充分认识到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降低管养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让城市环境更美,让职工生活更好,而不是增加失业。

3.2 制度不健全

管养制度不够健全,约束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在没有经济或权力约束下,一切督查和说教都无济于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懒惰、攀比思想重现,开始消极怠工,不坚守岗位、不认真履行职责,养护不精细,管理不到位,导致公园绿地环境变变差,植物生长不良。

3.3 招标偏低

为了节约管养经费,公开招标时标的定的低,且以报价最低者中标。管养企业低价中标后,由于养护成本高、经费少,入不敷出,亏本运行,便想方设法减少开支,裁减人员,减少修剪次数,不施肥、不浇水,突击管理,最终导致绿地管理越来越粗放,景观越来越差。实践证明,要达到较好的养护效果,包括机械费、材料费、税费、利润和人员工资在内,信阳的经费标准每平方米至少在10元以上。

3.4 设备不足

部分企业在技术力量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中标,管养过程中出现了不科学、不规范、不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的现象,尤其是2010年连续两年春夏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部分企业由于缺少必要的水车等浇灌设备,延误了最佳浇水时期,导致植物萎焉卷曲枯黄甚至死亡。

3.5 标准不统一

同一个城市区域内,公园绿地的绿化模式和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管养主体不同,依据的养护标准不一样。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质量标准,管养单位各行其事,景观效果参差不齐。

4 对策与建议

4.1 务实改革理念

管养机制改革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和发展趋势。实践证明,管养机制改革需要渐进式稳步推进,分期实施,新增绿地先行推向市场,原有绿地由在职职工按照核定标准承包管养,随着职工的自然减员,再逐步推向市场。

4.2 选择合格的管养企业

公开招标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选择有二级以上资质、有专业技术人员、有丰富管养经验、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齐全的机械设备、信誉好负责任的管养企业,以保证管养的科学性、规范性、持续性。

4.3 制定合理的经费标准

城市公园绿地是一项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纯公益性事业,自身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管养目的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维持优美景观效果、服务广大市民群众。招标时应结合实际确定标的,不宜以最低报价作为中标的决定条件,养护经费标准不可太低,让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否则,对于逐利的管养企业而言,必然重经济利益而舍弃景观效果,甚至放弃必要的养护内容和管理措施,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景观效果差,达不到预期目的。

4.4 严格监管制度

首先要有专业技术队伍。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全程予以技术指导,确保养护管理科学规范。其次要有严格的考核办法。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每月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经济挂钩,管养不到位,按比例扣除养护经费或工资;连续3个月考核不合格,终止养护合同。三是要建立长效的督查机制。督查结果作为月考核的主要依据,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养护单位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扣除相应分值;连续3次督查不整改的,直接记入月考核结果加倍处罚,并予以通报批评。四是要及时兑现奖惩。依据考核结果,每月除扣除相应比例养护经费或工资外,按管养单位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差4个等次,专栏公示;年终对管养科学到位、景观效果显著的管养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管养不力、整改不到位的给予经济处罚。

4.5 建立科学的养护标准

各城市要根据自己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及生态特性,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养护管理标准,规范管养行为,统一管养效果,保障改革的成功,切不可照搬照抄其它城市标准。

[1]陈明松,王磐岩.CJJ/T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许晓伟.关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69~71.

[3]邱丽玲.三明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探研[J].中华民居,2011(10):112~114.

[4]吴江天.深化改革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养水平[J].广东园林,2004(1):37~39.

[5]深圳市城管办公室.深圳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体制改革[C]//中国公园协会.中国公园协会2003年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6]张 晋.园林养护单位体制改革浅探——以合肥市绿管处为例[J].当代建设,2001(2):213 ~214.

猜你喜欢

管养绿地园林绿化
高速公路隧道智慧管养信息化应用研究
上海浦东新区公路智能管养模式实践探析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探讨
走进绿地
合肥市召开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