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情并茂 精粹绝伦:读李清照《声声慢》

2012-08-15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贵州贵阳550004

名作欣赏 2012年2期
关键词:湘湖声声慢叠字

⊙龙 杰[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贵州 贵阳 55000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这首词是李清照经国破家亡,夫死,无儿,一个人逃亡到南方之后的名篇之一,通篇写愁。“她早年的作品也写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这里所写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之愁,所以使人读后,感受更为深切。”①

起首三句,用十四个叠字,写了四层意思,写词人孤寂难耐、惆怅难以排遣的凄惨情怀。表现了词人亡国之痛、丧夫之哀、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这些愁苦郁结心头,无法排解。“寻寻”是寻找,寻找什么,不知道;失落了什么,也不知道;到处寻找,什么都没找到,也许是找得不仔细吧,这是第一层。“觅觅”是再仔细找找,仔细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心里不禁打了寒颤,到处都冷清得可怕,这是第二层。寻找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寻找的范围也扩大了,冷清的程度也就加深了,就把词人落寞孤苦的境况表现得深微婉致,把词人精神恍惚、六神无主、无所皈依的失落感表现得痛彻肺腑。词人要寻找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不知道要寻找什么。词人想在这凄清的环境中找回一点暖意,找回一点慰藉,找回一点回忆,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找到;想抓住一点什么作为依靠,然而什么都没有得到;找寻的结果是“凄凄惨惨”,写内心的凄凉、惨痛、孤苦、苍凉,这是第三层。继而“戚戚”写内心深处的凄惨悲伤,达到了极致,真是血泪凝成的叠字,无以复加。这几句不但写环境的冷清死寂,更写心灵的落寞没有着落,除了冷冷清清外一无所有,这是第四层。这十四叠字层层递进,把词人因金兵入侵、夫死国亡的情感写得鞭辟入里,细腻深婉,难道人生的痛苦还有更甚于此的吗?更何况南渡逃难,曾有的甜蜜的爱情、温馨的家庭、心爱的文物等等都随着国破家亡而远去了,远得都似乎不曾拥有,“我们的抒情主人公只能作无可奈何的寻觅。”②剩下的只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心境陪伴着。孤苦无依,凄惨无助,这样的弱女子不是戚戚欲绝吗?寻觅不到任何慰藉,寻觅不到任何依靠,绝望之至,人生苦况莫过于此。首三句写词人经家国兴亡的双重打击后内心的剧痛,字字血,声声泪,如倾如注,“肠痛心碎,伏枕而泣”③,卓绝独立,断肠今人。环境的凄清与内心的悲苦交织在一起,笼罩全篇。

这十四个叠字奇绝突兀,抑扬有致,凄厉激越,将哀绝凄婉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响彻千古。“此乃公孙大娘舞剑乎。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张端义《贵耳集》)这十四个叠字中,除觅冷外其余场为齿音字,齿音字气短急促,适宜表达凝噎不畅的情感。自然贴切,文情并茂,毫无牵强,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表现力。“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溃、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担承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④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天气刚刚由暖变冷,忽冷忽热的时候,我这憔悴不堪的身体就更难以保养了。喝上几杯淡酒来御寒解闷,怎么也抵挡不住傍晚冷风袭来的寒意。这几句写天气变化忽冷忽热,而身体经过国破家亡的逃难生活后在这冷热不定的天气中更是憔悴不堪,想借酒浇愁,然而酒不但抵御不了寒冷,更令人愁上加愁,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更何况风雨无情,这风急不但指自然界的呜咽悲风,更指心灵沉重如铅之寒风、社稷兴亡之风雨,“诗人们经常把自然界的风雨,比喻政治风云”⑤,国家在风雨飘摇中,这淡酒怎能抵挡得住这晚来的急风呢!心灵的寂寥悲苦进一步呈现,晚来风急是词人苦闷象征的最集中体现。

或认为“晚来风急”应为“晓来风急”,写词人一天到晚的心境,须知词不一定要在时间上从早到晚地写下去才行,纵使时间上有了连续性,但情感上未必能连上,词是情感的尤物,以表情为至上,不必斤斤计较于词面上。更何况,就大自然而言,傍晚的风比早上的风急,这是常识。或认为用了两个字写傍晚,就说词人精心遣词,不会用重字,“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⑥那么用了三个“怎”字为什么又不说词人用字不经济了呢!是因为用得毫无阻滞、浑然天成而没有觉得,还是视而不见呢!再说词里重字不胜枚举,如李煜的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了两个“月”字也没有人指出其用字不精练、重复等。

或为了进一步证明是“晓来风急”,又指出早上喝的是淡酒,到了晚上断不会喝的也是淡酒,这样说未免不近情。淡酒一指酒本身就淡,我们知道,元代之前的酒为黄酒,元代才出现蒸馏酒——白酒。黄酒的酒精度只有十多度,后来的蒸馏酒酒精度才高,才不能多喝,多喝则醉、则死,每年死于酒精中毒者不计其数。所以我们才见古人牛饮、斗酒诗百篇等等壮举。蒸馏酒如果提桶抬缸豪饮,前途不妙也。更主要的是这里的淡酒是衬托情重,感情凝重凄惨。“这一‘淡’字,表明词人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⑦其实早酒也罢,晚酒也罢,最好的茅台酒也无济于事,借酒浇愁愁更愁。对于国破家亡的词人来说,酒怎能敌得住风雨飘摇的社稷呢!

更有甚者,为了说是“晓来风急”,引《诗经·终风》篇的“终风且暴”句说“暴”又作“疾”解,那么“暴”也就是“晓来风急”的意思。⑧照此说来,那么“雁”是不是就是关雎,是不是就是写爱情的呢?因为雁与雎鸠比暴和晓来得更亲近,来得更直接。陈祖美先生并进一步说“词人以此暗喻自己与庄姜相类似的‘无嗣’和何以‘无嗣’,可谓用心良苦!”⑨这样解词未免太牵强,太附会。而此前陈祖美先生不仅认为此词作于南渡后,也说它的主要特色在于“切实真挚,痴情感人”,“可以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以下三句,是十足的痴情的流露。惟其痴情,才格外动人。”⑩指出词中抒发的是十足的痴情,强调了这首词的情感深度,说明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作品的灵魂,比“总体面貌说”、“爱国思想说”都更接近真实,只是她后来过于关注“纳妾说”,才在重新解读时产生了时间认定上的误差。⑪

那么,究竟是“晓”还是“晚”呢,是写自己国破家亡的凄苦还是诉自己无嗣而明诚纳妾之怨?我欲停笔一问之,但天遥时旷,我去哪里问呢!汴京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金兵的铁骑踏碎,如今她沦落在江南的哪一片土地上呢,沦落在金华或杭州的哪一条街巷呢,哪一座门牌的里弄中呢!我遍寻她不着。

更让词人难堪的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晚空中北雁南飞,正让人伤心的原来这雁却是过去的相识。北雁南飞,明春还会再来,而我这北来之人,只有永做南方之鬼了,今生今世恐怕再也无缘回到魂牵梦绕的北方了。在这冷清死寂的环境中,乍暖还寒,淡酒、风急等等都难以消解词人的愁绪,大雁南飞给这孤零凄清的境界添上了灵动的一笔。然雁断南天,却是旧时相识,死寂的心灵不但没有一丝暖意,没有一丝喜气,反而令人更加心酸,因为今日之雁与旧时相识的雁不一样啊!“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旧时相识的雁是充满希望的雁,是带着相思带着恩爱带着甜蜜带着情书的雁,而那雁啊是在月满西楼令人无限憧憬着、无限期待着美好回忆的时节到来,如今这雁这境况怎不叫人寸心欲裂呢!“李清照此时家破夫亡,即便大雁能传书,也无书信可传,这自然更令人神伤。”⑫

上片写词人国破家亡后的凄惨生活情境,冷冷清清,恍恍惚惚,度日如年,大雁南飞更是寸心欲裂,肝肠欲断。

下片紧承上片,雁断南天,菊盛人损,独守窗儿,梧桐雨急,孤零景象更加凄惨。

“满地黄花堆积”是写遍地堆积着金灿灿的菊花,写菊花开得盛、开得艳,花团锦簇堆积灿烂,而不是写花瓣飘零凋残,不是写残花败叶堆积得到处都是。这是写花盛花多花开得好。“词中的‘满地黄花’也就暗示了它是盛开之花。”“我们便可想见:词人是在倚窗凝望庭院,不,或是正在楼上倚窗而望,但见满地丛菊,花团锦簇,缤纷煌煌,这同自身景况,映成强烈反差,不禁撼肠揉腑,勾起多少愁情!之所以说‘满地黄花堆积’是写常见的盛开的结密之菊,还因为它关联着紧接该句后的‘憔悴损’的缘故。”⑬

“憔悴损”是写如今我形容枯槁,神情憔悴,面对着如此繁盛的菊花,哪有心思去采摘呢!纵然采摘了,又能怎样呢!一繁一损,两相对照,其情更惨。黄花本是比喻美好的东西、美好的景况,黄花大雁更让人想起以前美好的快乐的甜蜜时光,雁舞双双,剪水愁波,黄花年少,而“如今憔悴,但余双泪”(《青玉案》)。亡国之痛、流落之苦、奔波之劳、孀居之悲、境况之惨一齐压在她的心头,遍地黄花入眼的也只能是身心更憔悴,“如今有谁堪摘?”哪还有什么心思去采摘呢!哪还有什么心思去欣赏呢!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长日慢慢,孤苦伶仃地守着窗儿,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呀!“朦胧中好像一妇人在窗前独坐,目光悲伤凄迷。”⑭天黑了或许会好一些吧。天黑了,看不见大雁,也看不见黄花堆积了,或许可以好好地睡一觉吧,老看这些,老想着以前的事也于事无补啊,也不是办法啊!词人这么想着也这么希望着。

都说“黑”字用得好,写出了词人孤(下转第19页)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而日月湖因此多了一层历史意义。

《湘湖》⑨中,作者将西湖与湘湖多处做比较,西湖的知名度比湘湖高,此时却成为湘湖的陪衬,多处比较中显示出作者的“精赏鉴”。在湘湖开凿的起因上,作者插入一个掌故,“任长者有湘湖田数百顷,称巨富。有术者相其一夜而贫,不信。县官请湖湘湖,灌萧山田,诏湖之,而长者之田一夜失,遂赤贫如术者言。”作者讲述了湘湖开凿历史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湖里外锁以桥,里湖愈佳”,“盖西湖止一湖心亭为眼中黑子,湘湖皆小阜、小墩、小山,乱插水面,四围山趾,棱棱砺砺,濡足入水,尤为奇峭”,作者能看出常人不能领悟的湘湖之美。文章最后作者为西湖、鉴湖、湘湖所下的结论被他认为“此是定评,确不可易”,极为自信,“余谓西湖如名妓,人人得而 亵之;鉴湖如闺秀,可钦而不可狎;湘湖如处子,视 羞涩,犹及见其未嫁时也”,贴切的比喻显示出作者的赏鉴功夫非同一般。

综上,“精赏鉴”是张岱乐于对人或物做出评价并精于鉴赏、评价的处世态度及生活方式,它涉及的面极广,山水风景,奇石异花、名园轶事、名泉香茗、说书演戏、能工巧匠、建筑艺术等。张岱的赏鉴成果不是随意肤浅的评价,而是他尽力超脱世俗的看法进而细细品味得出的独到客观的结论,它表现出张岱非同一般的赏鉴功力。“精赏鉴”显示了张岱学识之广博,生活之精致,审美之高超。从更深层次看,“精赏鉴”还能反映出张岱孤高雅洁的品格,是认识张岱的一面镜子。探讨“精赏鉴”的内涵对于认识张岱及其《陶庵梦忆》都有着重要意义。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张岱:《陶庵梦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2页,第144页,第73页,第150页,第101页,第97页,第13页,第9页,第90页。

[1]张岱.陶庵梦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胡益民.张岱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宇文所安.追忆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陶立 .民俗学概论 [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5]乔亚.张岱论[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文学,2008年4月20日提交.

[7]苏爱琴.浅论张岱散文的文化内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20卷第9期.

猜你喜欢

湘湖声声慢叠字
将湘湖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水彩画的教学实践
我的湘湖情
俞梁波:我与湘湖的二十年情缘
卷首语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
叠字家园
叠字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