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载体桩在吕梁某工程中的应用

2012-08-13

山西建筑 2012年36期
关键词:填充料成桩单桩

刘 健

(吕梁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山西吕梁 033000)

0 引言

载体桩是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的桩,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载体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三部分组成。其核心是基于深层土体的密实理论,载体桩的承载特性是受力扩散,因此它是一种扩展基础,混凝土桩身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载体,再由载体传递并扩散到承载力高的持力层土体,承载力的验算可以等效为扩展基础的承载力验算。填充料是为挤密混凝土桩端地基土体而填入的材料,包括碎砖、碎混凝土块、水泥拌和物、碎石、卵石及矿渣等都可以作为填充料。挤密土体是填充料周围被夯实挤密的土体的影响区域约宽2 m~3 m,深3 m~5 m,影响范围广。由于载体桩承载力主要来源于载体,且载体桩桩长较短,混凝土质量易保证、施工速度快、承载力高、造价低、保护环境,因而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所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即以载体桩在吕梁某工程中的应用为实例,介绍了载体桩在本地区的应用。

1 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吕梁某学校教学楼,平面尺寸70 m×20 m,七层框架结构,基础埋深2.5 m,最大柱网尺寸9 000 mm×7 500 mm,设计要求单桩Ra=1 200 kN,桩径450 mm,桩间距1.6 m。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岩土勘察报告揭示,场地内地形平坦,地貌单元为三川河Ⅱ级阶地,浅部地层主要为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素填土、粉土、卵石层,各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表1 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场地内本次勘察未见地下水,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

2 地基与基础方案

根据建筑物结构、荷载、场地土特征,浅部土层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天然地基土无法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经过多方面论证,最终决定采用载体桩。

3 设计及施工

1)载体桩以第③层卵石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径D=450 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平均有效桩长(桩身部分)为7.5 m,计算深度D=9.5,土的平均有效重度 16.5 kN/m3,根据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nd=4.4,载体桩承载力主要来源于载体,对于桩长小于10 m的桩,忽略其侧阻力,以作为其安全储备。

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a.根据JGJ 135-2007载体桩设计规程[2]和现行国家标准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计算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fa=fak+nd(d -0.5)rm=260+4.4(9.5 -0.5) ×16.5=913 kPa,取三击贯入度小于20 cm,根据《载体桩设计规程》表4.3.2 可知 Ae=2.6 m2,则 Ra=fa·Ae=913 ×2.6=2 373 kN>1 200 kN,满足设计要求。b.桩身材料强度验算,根据JGJ 135-2007载体桩设计规程[2]4.3.3 条,N≤ψcfcAp=0.75 ×14.3 ×158 963/1.35=1 263 kN >1 200 kN,满足要求。

其中,N为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载体桩单桩上竖向力设计值,kPa;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Ap为桩身截面面积,m2;ψc为成桩工艺系数,桩身为预制桩时取0.8,现场灌注时取0.75。故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Ra=1 200 kN。

4 施工质量控制

载体桩施工工艺简单,易操作、质量容易保证,但控制不严也容易出现质量事故。施工时采用柱锤冲击成孔,利用卷扬机反压护筒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再分批向孔内投入填充料,用柱锤反复夯实,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填入混凝土夯击,柱锤夯出护筒底1 cm~2 cm,避免从护筒底端进水、进泥,形成载体后,最后再施工混凝土桩身。与其他桩基础相比,载体桩的承载力主要来源于载体,且载体桩为挤土桩,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桩位测放要准确,桩位出现偏差后要采取补桩或加大承台等措施。

2)夯填填充料应达到设计要求的三击贯入度,三击贯入度要依次减小或持平,避免出现假三击。

3)混凝土浇筑要及时,防止桩底土隆起,提拔护筒的速度要慢,混凝土振捣棒应尽量向深部插入,遵从快插慢拔,防止桩身混凝土缺陷或缩颈。

4)成桩时应间隔跳打,间隔时间不少于3 d,严格控制相邻桩的上浮量在20 mm以内。

5 质量检测及沉降观测

1)桩身完整性检测。

根据JGJ 106-200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3]成桩10 d后,由桩基检测机构进行了低应变检测,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经检验本工程全部为Ⅰ类桩或Ⅱ类桩,桩身完整性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2)静载荷试验,检验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不少于3根。本工程载体桩全部施工完毕10 d后,由桩基检测机构对该桩基工程进行了三组静载荷试验,试验桩在承载2 400 kN垂直荷载,未出现极限特征,呈缓变的抛物线型,卸载后残余变形小于总变形量的20%,故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满足要求。

3)沉降观测。

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及竣工两年来,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了观测,观测数据表明,沉降较均匀稳定,呈收敛趋势,可见载体桩能减小不均匀沉降。

6 结语

1)实践证明,载体桩在多层建筑物地基中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在同等地质条件下,与钻孔灌注桩相比,载体桩费用约为钻孔灌注桩的70%,且混凝土成桩质量易保证,在吕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对于某些地质条件较好、挤密效果佳的土层,在施工载体桩时,可以不投填充料对桩端土体直接夯实。

3)施工时必须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周围的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施工方法。为了减小施工对已建建筑物的影响,可以采用无振感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或者采取适当的减振、隔振措施。

4)开挖地槽时应注意不要用挖掘机或推土机等重力机械强行推平,以免造成桩身断裂,开挖宜在成桩15 d后进行。

[1]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 JGJ 135-2007,载体桩设计规程[S].

[3] JGJ 106-200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填充料成桩单桩
沙发坐垫丝瓜络填充料力学松弛特性研究
提高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研究
深厚杂填土地层中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工艺
预焙阳极表面氧化因素探讨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一种用于轻型载重车辆的胎圈及应用其制造的轮胎
基于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分析研究
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桩基工程中旋挖钻孔成桩技术的应用研究
刚性嵌岩桩单桩刚度系数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