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效果评价

2012-08-13梁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5期
关键词:喉罩丙泊酚芬太尼

梁冰

随着喉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以及靶控输注技术的不断发展,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喉罩麻醉手术术前麻醉过程中,与手动输注相比,靶控输注具有较为理想的麻醉深度,同时,与气管内插管相比,喉罩麻醉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且不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造成影响,不会造成患者的术后不适感。本次临床实验对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喉罩麻醉患者为实验对象,男47例,女33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为(45.3±5.3)岁,患者ASA分级在Ⅰ至Ⅱ级之间,其中,29例开腹手术,11例开胸手术,31例腹腔镜手术,9例其他手术。排除哺乳期妇女、孕妇、药物过敏、精神疾病、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麻醉前6 h禁食,4 h禁水。术前30 min肌肉注射0.1 mg/kg地西泮和0.01 mg/k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将靶控输注设备连接完成后,将目标血药浓度和患者信息输入,依据药代动力学指标设置给药参数,监测仪器连接好后,实施面罩吸氧。

实验组患者使用丙泊酚符合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诱导浓度分别设置为0.5ng/ml和4ng/ml,初始丙泊酚浓度为2 μg/ml,适当提高靶浓度直至患者失去意识,静脉注射0.1 mg/kg维库溴铵,待肌肉松弛后,在喉罩套囊内注气,对麻醉剂储气囊进行挤压,完成麻醉机通气检查后,实施间歇的机械正压通气,依据患者情况对呼吸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手术过程中控制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为2至6 μg/ml之间,完成手术前2 min停止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种患者BIS、SpO2、HR、BP、EKG等指标,术后麻醉恢复效果,丙泊酚用量和停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诱导时间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生命体征指标 实验组患者BIS、SpO2、HR、BP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分析(±s,例)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分析(±s,例)

组别 术后躁动(n)术后呕吐、恶心(n)停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s)丙泊酚用量(mg/kg)麻醉时间(min)640.3±134.5 18.43±4.53 107±25对照组 2 4 650.5±121.5 30.01±2.53 119±55 P值实验组11<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分析(±s)

术后 术中 置喉罩时 诱导前实验组 BIS(%)组别 指标 唤醒后定向力恢复时间92±3 50±1 51±2 49±2 95±3 SpO2(%) 97±0.4 98±0.3 98±1.3 96±1.2 96.3±2.1 HR(次/min) 76±3.4 70±3.1 70±2.5 72±4.3 77±4.3 BP(mm Hg) 122±9 119±12 120±13 121±4.5 122±12对照组 BIS(%) 89±5 50±2 53±2.3 51±2 93±2 SpO2(%) 97±0.1 95±0.4 96±4 96±0.65 97.3±1.3 HR(次/min) 77±3.4 72±2.4 73±4 78±3.5 74±4.3 BP(mm Hg)123±14 119±6 121±5 128±6 119±10

3 讨论

本次临床实验对靶控输注丙泊酚喉罩麻醉和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两种术前麻醉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麻醉恢复情况、BIS、生命体征变化等。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优于喉罩麻醉,具有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且麻醉后患者的丙泊酚用量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诱导停止后意识恢复时间较低,而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这一结果表明,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的效果更好,应用价值更高[1]。

丙泊酚属于一种强效、快速的全身麻醉剂,该药物具有不影响患者定向力,苏醒速度快,且醒后没有困倦感,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且起效较为迅速等临床特征,在手术前的麻醉镇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外周呼吸肌和呼吸中枢抑制是用药后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2]。

瑞芬太尼属于一种短效的阿片类药物,该药物镇吐和镇痛效果都较为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呕吐发生率,且体内清除速度快、起效时间较短。因其量-时相关半衰期较为稳定,因而具有较好的可控性,与丙泊酚联合使用,能够显著降低丙泊酚的用量,且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1] 刘晓英.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对术中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5):1025-1026.

[2] 刘新峰.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2012,18(3):54-55.

[3] 李素珍.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效果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8):180-181.

猜你喜欢

喉罩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按压舌状软骨与增加喉罩型号用于喉罩漏气患者的效果研究
两种supreme喉罩的型号选择方式比较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的应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双管喉罩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