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2-08-09徐治彬

学理论·下 2012年7期
关键词:宗教高职生信仰

徐治彬

摘 要:宗教信仰在高职生中的影响和扩展,已成为不容忽视与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五所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梳理了高职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现状,探究了高职生宗教信仰的重要成因,提出了正确处理高职生信仰宗教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职生;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064-0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已成为不容忽视与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深入了解高职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我们课题组在杭州市五所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对高职生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原因及对策作以探究,并力求能为解决高职生宗教信仰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视角参考和方法依照。

一、高职生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

从2011年10月-11月,我们课题组对杭州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不同类别的高职院校838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65份,剔除其中无效问卷27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38份。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5.94%和54.06%;大一新生占37.59%,大二学生占38.9%,大三学生占23.51%;文科学生占26.27%,理科学生占47.24%,工科学生占17.4%,其他专业学生占9.1%;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占3.1%,共青团员占92.96%,群众占3.94%。总体来说,此次调查对象涉及范围比较广、类别比较多,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杭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的实际状况。通过这次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课题组梳理了杭州市高职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现状。

从总体情况看,宗教信仰不是高职生信仰的主流。在被调查的838名学生中,在回答“目前您是否信仰某种宗教”的问卷时,628人选择了“不是”,占被调查人数的74.94%。由此观之,高职生主流基本不信仰宗教。

从信教比例看,高职生信教人数比例较高。在被调查的838名学生中,在回答“目前您是否信仰某种宗教”的问卷时,210人选择了“是”,占被调查人数的25.06%。这一数据,虽然低于王康在《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一文中“卷面上自称自己有宗教信仰的占32.1%”[1]50和虞浩臣在《地方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以浙江舟山为例》一文中“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为33.6%”[2]25的比例,却远远高于全国11.5%的平均水平,也高于浙江16.3%的平均水平[3]27和综合各地大学生宗教信徒所占比例。“综合各地调查资料,对大学生宗教信徒所占比例的估计,最高在20%左右。”[4]141“从目前可查到的样本数超过1000的四份调查统计数据来看,信教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有4.1%、11.14%、10%、17%”[5]60。这一数据同样也远远高于汪士华、陈真亮在《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一文中信教同学占11.7%的比例[6]112。

从政治面貌看,高职生宗教信仰者绝大部分属于共青团员。在被调查的210名宗教信仰者中,共青团员占93.33%,中共党员(包括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占0.95%,群众占5.71%。在群众、共青团员、中共党员这三个群体中,信教比例分别是36%、25.16%、7.69%。

从性别结构看,高职生信教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从我国目前宗教信徒数量及结构看,在迅速增长的信教群众中,女性占了70%”[2]26,这一信教比例女性高于男性的现象同样在高职生中得到体现。在被调查的385名男生中,有75人回答“目前已信仰某种宗教”,占19.48%;在被调查的453名女生中,有135人回答“目前已信仰某种宗教”,占29.8%,女生信教比例高出男生10.32个百分点。

从信教种类看,高职生信教主要是信仰佛教和基督教。调查统计显示,在信仰宗教的210名高职生中,信仰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和其他教的分别是157人、40人、8人、1人、1人、3人,分别占74.76%、19.05%、3.81%、0.48%、0.48%、1.43%。在61名有皈依某種宗教的想法的高职生中,想皈依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和其他教的分别是35人、16人、4人、2人、2人、2人,分别占57.38%、26.23%、5.56%、3.28%、3.28%、3.28%。

从信教途径看,主要是家庭和亲朋好友介绍。在对信教者“信教的途径”的调查中,可以发现通过“家庭和亲朋好友介绍”的占61.9%,通过“宗教组织的宣传”的占3.33%,通过“阅读宗教类书籍杂志”占6.66%,其余通过“其他”途径的占28.1%。

从信教程度看,高职生信教虔诚度较低。那些自称信教的高职生并不是真正的宗教徒,只是对宗教比较好奇或认同感较高而已。真正的宗教徒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承认信仰宗教;二是明确信仰何种宗教;三是完全认同该宗教所宣扬的基本教义;四是定期参加所信仰宗教的活动[7]122-125。在被调查的信教高职生中,认为信教就是信真理的仅占9.52%,认为对于人生更愿意去信仰宗教的仅占12.38%。

从宗教态度看,高职生对宗教的宽容度较高。在被调查的职高生中,对身边宗教信仰者,表示“基本理解”和“非常理解”的分别占53%、31.57%;而“不理解”和持“鄙视态度”的仅分别占15%、3.5%。

从行为表现来看,信教的高职生大多数趋于理性。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信教的高职生多数把自己的信仰定位为理性信仰。他们信教主要体现在精神需求上,较多的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出于对心灵慰籍的探寻。他们对待宗教信仰而不归属,感兴趣而不痴迷。但也有极少数信教的高职生受一些不良信息或一些反华言论的煽动,思想偏激、行为极端、心理畸形。

从发展态势看,高职生信教比例有逐步增高的趋向。调查统计显示,在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中,信仰宗教的高职生分别是95人、76人、39人,分别占调查对象315人、326人、197人的30.16%、23.31%、19.8%。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信教比例,大二比大三高出3.51个百分点,大一比大二高出6.85个百分点。

二、高职生宗教信仰的成因分析

宗教是人类本质自我异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的反映。是什么力量驱使那么多高职生信仰宗教呢?在对高职生信教者“信教的原因”的多项选择调查中,27.13%的认为自己信仰宗教有多种原因。具体来说,89.52%的认为信仰宗教是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20.95%的认为信仰宗教是内心需要精神寄托,9.52%的认为信仰宗教就是信仰真理,7.14%的认为信仰宗教是其他原因。可见,高职生信仰宗教是多种因素、多个方面相互影响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里的客观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国际环境主要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由于近年来国际共运遭受严重挫折,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使部分高职生开始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转而从宗教等其他方面寻求精神寄托。另外,国际上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问题的存在,也是部分高职生在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的重要原因。

国内环境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的“宗教热”环境、我国改革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凸显的环境、地域环境和学校环境。首先,高职生宗教观念的形成与社会上“宗教热”环境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有关保护宗教信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无疑促进了我国宗教事业的发展,出现了社会上“宗教热”现象。这是我国宗教信仰的人数包括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人数相对改革开放以前有较大上升的直接原因和深刻背景。其次,高职生宗教观念的形成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凸显有着密切联系。一部分高职生不能正确理解我国改革开放攻坚阶段所出现的种种暂时的社会问题,如:党内腐败、社会治安、“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等,这其中有些高职生由于对改变令人不满的现实状况缺乏信心,就容易转向宗教的虚幻世界寻求安慰和寄托。其三,高职生宗教观念的形成与地域环境和学校环境也有着密切联系。从地域环境来看,浙江省地处沿海,对外交往频繁,信教群众为数较多,并且是以信仰佛教、基督教为主,这也是促使信教高职生人数比例较高和信仰佛教、基督教比例较高的重要原因。从学校环境来看,教师、同学、同伴等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宗教家庭环境的熏陶。

在宗教信仰的家庭里面,父母往往要求下一代追随他们接受相同的宗教信仰,特别是来自信教氛围比较浓厚的广大农村地区的高职生,他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亲身体验着浓浓的宗教氛围,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宗教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有些人也自然追随父母辈信仰宗教。另外,浙江是民营经济发展十分活跃的省份。有些家长长期参与经济活动,由于市场行情千变万化,加上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完善,风险很大。市场竞争的风险往往促使人们祈求神灵来赐予好运,学生长期在家长这种言行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就接受了宗教信仰。

三是自身认识心理的错位。

由于一些高职生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宗教,这是导致高职生信仰宗教的主观原因。对宗教的认识往往只看到宗教教人弃恶从善等好的教条教义,不能全面认识宗教的本质,看不到宗教对人对社会的束缚、麻痹作用。在对高职生信教者的调查显示,76.19%的信教高职生认为宗教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影响和其他作用。而且,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生心理上较易出现自卑感,不少学生认为上高职实属无奈选择,甚至感到前途无望、低人一等。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苏志刚近十年来对该校高职生的调查显示:高职生有70%缺乏自信心,60%缺乏自律心,10%有严重心理障碍,其中1%为重度。他们中一些人固执己见、心理封闭,又缺乏足够的解决问题、应对挫折的能力,自身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又很弱,因此,一些学生会产生较强的不安全感、无归属感。他们面临如就业、升学、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旦这种压力无法通过积极渠道缓解和释放,他们就会选择一种消极方式来逃避,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而宗教正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四是宗教文化魅力的诱引。

宗教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宗教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具有净化人的心靈、教人弃恶从善的特点。在“宗教世俗化”特别是宗教“现代化”的进程中,宗教逐渐由神道向人道靠拢,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些新的适应性特点。首先,宗教政治色彩淡化(从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调节个人信仰与社会公共价值之间的关系,向个人提供属于个人生存(生、死、苦难、幸福等)之意义的选择。这使得宗教的“宗教价值”更加得到强化和为人所需。其次,宗教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引发了高职生的兴趣。宗教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对人生、世界、自然有独特的诠释。这对许多追求理性知识的高职生颇有吸引力。并且大多数宗教都宣称是“善”的事业,劝善行善,利己利他。这对一些具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的高职生也很有诱导力。他们认为在宗教中可以寻求到社会人际关系间难得的宽容、慈悲和公正。特别是宗教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功能,能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而这恰恰是高职生最为缺失的。

五是学校信仰教育的缺憾。

信仰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核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直是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各类普遍重视信仰教育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传统的办学方式、方法和部分教师观念尚未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信仰教育至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内容上过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对人生信仰、人生价值等深层次问题少有具体和现实性的回答,对社会上各种唯心主义的错误思潮缺乏有力的批判,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信仰的作用。加之教育形式单一、说教意味浓厚,缺乏人文关怀和亲和力,致使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失去信心,认为宗教信仰更为简单、纯粹、真实,转而追求所谓“至真至美至善”境界的宗教。

三、正确处理高职生信仰宗教问题的基本对策

高职生信仰宗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对未来社会的制度建构和文化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目前高职生宗教知识缺乏、宗教信仰模糊、宗教认识错位、信教人数趋多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

一是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理性应对宗教信仰在高职生中的影响和扩展。

高职生宗教信仰现象是社会宗教信仰现象在校园中的反映。对于宗教信仰在高职生中的影响和扩展,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放任自流,我们要在“宗教升温”的大环境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不能把高职生中少数宗教徒与绝大多数非宗教徒信仰上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更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或发展宗教。一方面要认识到,高职生宗教徒的精神信仰固然是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但同时也是人对自由的一种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不能因为他们的信仰特殊而歧视他们,应当尊重他们的信仰;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尽管宗教问题是很复杂的,境外势力一直把大学生作为宗教渗透的重点,但绝大多数高职生宗教徒的信仰只是一个信仰问题,并没有什么政治企图。如果我们能够在尊重他们信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开展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深入的思想工作,就完全可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立志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同时,我们也要使高职生懂得,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活动绝不是单纯的宗教问题,这些渗透是国际上反动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强化自身反渗透的意识和抵制渗透的能力。要依法加强对高职生宗教事务的管理,对高职生宗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大学校园内外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制止和打击。

二是要注重优化客观社会环境,努力消解高职生信仰宗教的现实根源。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8]666-667宗教问题本身是个社会性的问题。从高职生信教的原因看,第一位是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根本扭转高职生信教人数趋多的发展态势,必须认真做好优化客观社会环境的工作。优化客观社会环境,就是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解决高职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信教現象的淡化与减少。优化客观社会环境,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对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而言,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文关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和健康需求,避免学生因文化生活缺乏和精神生活枯燥而受到宗教的诱惑,是应对宗教影响高职生信仰的有效途径。

三是要有效进行科学信仰教育,积极引导高职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调查显示,在宗教信仰者中,只有1.43%的认为宗教“就是迷信,是一种荒诞学说”;90%的认为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并不冲突,大学生既可以信仰共产主义,同时也可以信仰宗教;69.52%的认为共产党员可以信仰宗教;甚至有16.67%的认为在大学校园内可以公开传教。由此可见,有效进行科学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要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澄清高职生对宗教的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认识,引导高职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牢固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无神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以及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合理引导高职生理性关注宗教,使高职生宗教信徒明确不得在园内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高职生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还应适时开设一些宗教选修课,既满足高职生对宗教在文化层面上的浓厚兴趣,又让高职生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宗教的实质和社会作用,进而对不少著名科学家相信宗教、某些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确能“惩恶扬善”等经常令高职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作出科学解答。要坚持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努力形成全方位教育的新格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的教育贯穿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此外,在对高职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素质,还需使讲授的内容联系实际,增强时代感,具有说服力,并能与高职生的思想和生活紧密相关。同时要帮助高职生正确地认识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消极腐败现象等,使他们对社会现实有全面、科学、辩证、积极的认识。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自己不仅要学科学、学文化,还应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无神论思想教育,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不定期地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提高家长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要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功能,热心帮助高职生学生处理好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心理断乳期,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期。他们情感丰富,情绪变化大,渴求理解抚慰;他们注重自我设计,而且理想化色彩浓厚;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向往冒险、刺激。但同时,感情脆弱,受挫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困难或失败,情绪低落,抑郁寡欢。这时压抑、积郁的情绪要得到宣泄,空虚无聊的精神需要寻找寄托。因此,各高职院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高职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效进行包括各种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讲座等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职生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缓解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康.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07).

[2]虞浩臣.地方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以浙江舟山为例[J].高教论坛,2010,(08).

[3]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研究课题组.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其特征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4).

[4]杨海波.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现象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08)下.

[5]王康.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0,(01).

[6]汪士华陈真亮.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9,(08).

[7]李钊文,周红艳.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社会学解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0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宗教高职生信仰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信仰
漫画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