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2-08-09王毓楠,安俊学

学理论·下 2012年7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影响因素大学生

王毓楠,安俊学

摘 要:文章基于对沈阳地区六所高校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家庭、社会、民族等方面因素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有显著影响,探讨不同个体特征的大学生宗教信徒在信仰宗教过程中的表现,研究其宗教信仰态度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062-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精神生活层面的追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社会影响力在新时期也愈加明显。渐起的“宗教升温”现象更是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大学校园中,由于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多数是模糊的,所以在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成为宗教文化的膜拜者,甚至成为宗教信徒,对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的消极的影响。因此,当前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不同个体特征(如性别、民族、专业、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家庭经济收入等)的大学生宗教信徒在信仰宗教过程中的表现,研究其宗教信仰态度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

目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很多学者感兴趣的课题,学者们大都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产生了大量文献。如戴嘉宝在《新时期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调查分析》中提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不能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建立牢固信仰,给封建迷信、伪科学和邪教钻了空子[1]。徐州市委统战部和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联合课题组在《高校宗教问题研究》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现状是导致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重要原因。我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们的学习目标、环境和方式在这个衔接过程中发生巨大的变化,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一旦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挫折产生精神焦虑,很容易投向宗教的怀抱而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慰籍[2]。陈冬英在《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中提到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宗教所宣扬的爱的理论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众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3]。

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态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社会、家庭、民族和个人四个方面,据此设计了“沈阳地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共44个问题。其中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分为AB两部分,分别由有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的同学选择填写。

(二)调查对象选择

由于沈阳地区高校众多,考虑到自身能力限制,不能全部囊括,所以将调查选在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和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高校中进行,调查涉及文、理、工、农等学科,专业覆盖面较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8份,有效率94.8%。

(三)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在2011年春季学期开学初一个月内进行,问卷全部收回后,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分步骤进行:1)百分比频数描述性分析。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1.从性别上看,男生48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1.2%;女生46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8.8%。

2.从民族上看,汉族学生883人,占93.1%,少数民族学生65人,占6.9%,包括蒙古族,满族,壮族,锡伯族,土家族,仡佬族。

3.从学历上看,专科83人,占8.8%,本科606人,占63.9%,硕士259人,占27.3%。

4.从政治面貌上看,党员93人,团员818人,群众37人,分别占9.8%、86.3%、3.9%。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考虑到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因变量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态度,宗教信仰态度分为信仰、不信仰、无所谓、反对,本文研究的宗教信仰态度主要指宗教信仰偏好,因此将不信仰、无所谓、反对合并为无宗教信仰偏好,赋值为0,宗教信仰赋值为1。

自变量则从个人、家庭、社会、民族四个方面来选取,具体的自变量包括下列方面。

1.个人因素:包括受性别、专业背景、教育程度、是否学生干部和生源地。性别男赋值1,性别女赋值0。专业背景分为文科,理科,工科和其他学科。对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类,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并且以专科生为参照组。是学生干部赋值1,非学生干部赋值0。生源地为城市、县市的统一归为城市生源的赋值1,生源地为农村的赋值0。

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信教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分为三个层析,小于等于2000元、2000-5000元之间和大于等于5000元;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小学及以下),中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大专、本科及以上);父母信教情况,信仰赋值为1,不信仰赋值为0。

3.社会因素: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态度,支持赋值为1,不支持和无所谓赋值为0。

4.民族因素:本文用大学生民族状况這个指标来反映民族因素。

从上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1.个人因素:从性别方面看,相对于男生,女生更易产生宗教信仰。从专业背景来看,文科生更易产生宗教信仰,而相对于文科生,工科生和其他专业学生则不易产生宗教信仰。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相对于专科生,本科生更易产生宗教信仰。从学生干部来看,相对于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更易产生宗教信仰。从生源地来看,相对于城市,农村学生更易产生宗教信仰。

2.家庭因素:从家庭人均月收入来看,相对于低收入(≤2000元)家庭,高收入(≥5000元)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宗教信仰。从父母受教育水平来看,父母为小学学历的孩子易产生宗教信仰,而相对于小学学历的父母,父母为中学或大学学历的孩子则不易产生宗教信仰。从父母是否信仰宗教来看,相对于不信仰宗教的父母,如果父母信仰宗教,其孩子也易产生宗教信仰。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也有显著影响,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来看,相对于政策不支持,政策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学生更易产生宗教信仰。

4.民族因素:从民族策来看,相对于汉族,少数民族学生更易产生宗教信仰。

四、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生源地,父母信仰状态等因素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有显著影响,其中,父母的信仰状态的影响最大。父母的信仰状态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得出一些启示。

第一,重视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关怀。调查中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宗教信仰,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更为突出。笔者认为女性的性别特点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女性具有更多的社会敏感性,友好并关心他人的幸福,她们还会更多地受到焦虑和歉疚感的困扰,因此她们更倾向于信教。同时,在少数民族中,女性的地位还有待提高,因此她们比男人更容易信教。

第二,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易位,一些人过分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忽视了对自己精神生活的充实。调查发现,信教大学生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家庭收入偏低或偏高的信教大学生所占比例略大。出身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大学生涯改變家庭济窘迫的现状,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往往心理压力大,处理事情比较偏激,急功近利,在现实与愿望出现巨大落差时往往滋生“靠神灵保佑”的心理而信仰宗教。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容易占据物质上的“肥田”,不思上进而养成精神世界的“荒漠”。中国有句俗话“穷算命,富烧香”,物质富有、精神空虚的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信教来寻求满足精神上的刺激、乐趣、寄托或解脱等需要。

第三,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信仰态度也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信仰。有些家庭已经形成了信仰宗教的传统,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很容易受到这种信仰氛围的影响而开始信教,所以父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信仰意识。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懂得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

参考文献:

[1]戴嘉宝.新时期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调查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4).

[2]徐州市委统战部和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联合课题组.高校宗教问题研究[J].民族与宗教,2009.(2).

[3]陈东英.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J].学术论坛.2008.(8).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影响因素大学生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信仰的力量”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