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大学生群体事件 创造和谐校园环境

2012-08-09辛雪琼,周尧

学理论·下 2012年7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产生原因大学生

辛雪琼,周尧

摘 要: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防治大学生群体事件,确保高校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和防治策略,认为应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信息员队伍建设、大学生信访制度建设等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大学生群体事件,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事件;产生原因;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060-02

大学生是一个富有理想与朝气的群体,但因为受年龄、阅历的限制,对现实和历史的认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旦被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极易引发具有一定规模和危害性的大学生群体事件,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可能会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如何開展有针对性的工作,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确保高校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群体事件的产生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大学生自身素质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常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作为衡量事物是非的标准;有的大学生惯于意气用事,将法律观念、社会公德、学校纪律抛于脑后;有的大学生思想上存在对家庭经济贫困的无奈,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疑惑,对就业前景的迷茫等。这些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问题导致的冲突和矛盾日趋明显,遇上适当的时机就可能推动群体事件的发生。

2.群体心理因素诱导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大学生大部分是在校集体住宿,年龄一般为l7~23岁,具有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年龄特点。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追新求奇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情感上容易冲动,自我约束力差,行动上缺乏深思熟虑,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只凭直觉的心理体验而选择不顾一切地盲目从众,在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上与多数人趋于一致,不自觉地融入到群体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二)外部原因

1.政治参与意识强烈但缺乏有效路径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政治文化的最高级形态,即公民对参与政治有兴趣或意愿。大学生对于政治事件的关注水平普遍较高,关注时事政治、聚焦重大事件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的一种普遍行为。90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参与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呈现出主流政治信仰鲜明、参与意识强烈、途径多维等特点,但在目前政治体制尚不具备广泛吸纳公民政治参与的情况下,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则无法满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行为,容易造成大学生无序地参与政治,大学生在思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一些思想极端分子的错误思想容易使得大学生误入歧途,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产生错误的引导,形成大学生群体事件。

2.高校常规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些高校在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后勤各部门内部管理、高校自身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不完善,如管理措施缺乏人性化、食堂价格波动、学生公寓调整、教育收费增加等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会向学校相关部门投诉,但是,一些大学生对校方相关部门感觉投诉无门,导致其失去信心。大学生遇到问题后由于诉求渠道不畅,经过长期的积聚和酝酿,在特定的诱因作用之下,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以“挑战现实,捍卫自我”为心理特征的各类群体事件,要求问题的解决,这类事件往往波及面广,目标直指学校管理层面的现实弊端。

二、大学生群体事件的防治策略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但法律意识与行为选择脱节现象较严重。在高校普法宣传工作中,应将重点放在守法和用法上,让大学生真正了解法律,学会运用法律的正当程序解决矛盾纠纷,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向大学生宣传有关法律,《民法通则》、《刑法》、《劳动法》、《合同法》、《高等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些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必须深入大学生心中,使得大学生一旦发生纠纷,第一反应就是借助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实现谣言止于智者,严防一时冲动造成不良后果,防范敌对势力借机挑拨,破坏社会、国家稳定。

(二)加强政治参与渠道建设,促进大学生有序合法地参与政治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宪法规定的完整的权利,一些政治决策特别是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决策需要更多地了解大学生的政治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而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集中这些信息的重要方式。提供广泛、自由、公开、独立而全面的信息和参与渠道,可以迅速地集中“民意”,把握大学生的呼声,不仅有利于许多校内外矛盾和问题的协调和解决,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近年来,许多地方的人大、法院开始邀请大学生和社会人士旁听、咨询,征求他们的意见。政府和高校应致力于为大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样性的政治参与创造充分的条件,开辟新的参与政治的途径,如网上投票、网上协商对话、网上民意测验等,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共识和政治文化的一致性,增强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信心。

(三)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到发现事态迅速制止

任何一例大学生群体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学校必须建立快速灵敏的预警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要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建立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为主的信息员队伍,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层次信息网络和反馈制度,把信息触角伸向学校各个角落,力争做到信息队伍多元化,信息来源多样化。要积极开展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坚持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突出问题,加强对涉及学生利益问题的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迅速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以及实现自己利益的途径,自觉维护学校与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大学生信访制度落实力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高校应建立健全信访机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一是设立“学生信访办公室”,做好学生的问题反映与信访接待工作,让学生可以便利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二是对待学生的信访要做到“登记-汇报-查办-结案-反馈”一条龙服务。三是对待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应设立“绿色通道”,做到“快受理、快解决、快反馈、快整改”。四是学校应通过校园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渠道,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满足大学生的知情权;通过开辟校园论坛、公开校领导邮箱、公开投诉电话、创设听证会等途径,为大学生提供发表观点和表达民意的空间,满足大学生的话语权,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景汉.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类群体性事件原因与应对策略[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2):13-17.

[2]牛芳,周尉东.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与改进高校法制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09,(4):93-96.

[3]院合宽.浅谈信息工作在维护高校稳定中的作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1):175-177.

[4]杨启富.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诱因及干预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6):44-46.

[5]李洋.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对策[J].学问,2009,(2):48-49.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产生原因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