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之间 挥洒人生

2012-08-07宋佳

祖国 2012年13期
关键词:运笔中国书法家协会太极

宋佳

李毅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于1976年,初临颜真卿《多宝塔》。同年9月,在吴玉如老先生的教导下,改临欧阳询《九成宫》;80年代中期至今,学习隶书。所临碑帖:《张迁碑》、《鲜于璜》、《曹全碑》、《张景碑》、《西狭颂》、《衡方碑》、《礼器碑》、《封龙山碑》、《尹宙碑》、《孔宙碑》、《史晨碑》、《木简隶书》等;80年代以来,先后师从于欧阳中石和李鹤年。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单位主办的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

李毅强学习书法已近30载,主攻隶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010年8月才开始接触太极拳,时间虽短,但从书法角度去领悟太极拳给人以书为心画,拳露神韵之感。他对太极拳与书法相融有着深刻体会。

李毅强认为,打太极拳者必站“浑圆桩”,可力从地起。同理如果是站着写字,“若让力量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下盘不稳,如何能写出苍劲有力的字呢?”李毅强说。

李毅强练拳写字十分注重基本功,他深刻体会到,要想学好传统太极拳,就一定要走好太极步!这与初学书法时必须要先学会基本笔画一样,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还是书法的一点一横,二者基本功都是重中之重!

他举例说明:传统42式中的“搂膝拗步”,其主要表现是“搂膝推掌”,动作要“舒缓到位”。这就如同书法中的笔笔到位,运笔同样讲究轻重缓急,每个笔画收笔时都不能急,落稳后再提笔收峰,一文一武,却相得益彰。

李毅强从中还总结出了一个“松”字。练太极拳的人首先要“松”,这个“松”要靠自己悟,只有你真正能“松”了,你才明白原来老师讲的“松”是这样一种感觉。比如:杨式传统太极拳42式中的“左右云手”,杨桂英老师反复强调肩要放松,不会放松,动作就不会协调!可学起来总是耸肩,动作既不舒展又不到位。怎样在打太极拳中学会放松?不由得让我想起范曾谈“中国书法之美”其中的一段话“现在流传下来的帖,比如怀素的《苦笋帖》、张旭的《肚痛帖》都是写得便条,这便条留了下来,现在成了书法至宝、千古杰作,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很随便(用笔自由、自如);好书法就是在书家不经意与放松之间形成的”。学书法也讲究一个“松”字,这个“松”是指只有心气平合,才能“放松”身心的去临摹和搞创作,也就是说只有静下来,才能沉下去……

谈到学拳一年多来的最大感触,李毅强说:“深深感悟到太极拳所说的‘力与书法艺术所说的‘力是一个意思,这个‘力决不是大力士或粗壮工的拙劲;而是久久练出的内劲,即力由意生,意到力至。所以书法与太极拳有共同之处,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要求,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要求高、规范严,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就是书法中的每一笔或每一个字。”

作为一个新派书法家和习武者,李毅强却有着极高的悟性。如果不去“悟”,而是“比划着”去学太极拳,往往不得要领,就象没有掌握书法中的运笔技巧,不懂“横竖撇捺”运笔时的起、行、收,就去临碑贴,那一辈子都学不到真工夫。

李毅强认为,学习书法和学太极拳一样,习练者要具备精心、苦心和恒心!就好比学书法要先学执笔、运笔,再学基本笔画与结构,最后学章法布局,选好碑帖后要临摹相间,吃透一种书体后再涉猎百家,方能创出自己的书写风格;而太极拳也讲:一要手合,即五指自然伸開,微拢;二要身合,要求练习时做到身体中正、沉肩坠肘、虚领顶颈、屈膝松胯。学太极拳也和学书法一样要选适合于自己的拳种。他说:“我选择了杨式传统太极拳!一开始杨桂英老师没有急于教我套路,而是具有考验性的让我走‘太极步,得要领后,每天必须完成100步,这一练就是三个月。2010年11月,我才学传统42式。每次学拳,杨桂英老师总常常提及要做到‘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眼合,这样才能在‘形上保证‘周身一体。我铭记老师授拳时所说的每一句话,并深刻感悟到:对于初学太极拳和书法者而言,只要掌握了太极拳和书法的上述要领,才能为以后太极拳和书法艺术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练太极拳与书法中,一个“意”字也是李毅强经常谈论的话题。练习中始终有一个“意”在起作用,习练者在运动时要思想集中(习字本身也是一种运动),要心神专一;书法与太极拳在运动过程中,都要配合呼吸来完成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笔画。

那么,如何解读太极拳与书法中的虚与实?李毅强认为,太极讲究开合蓄势,书法讲究黑白布局,却都要求节节相贯、笔断意连。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结字要虚实相生、黑白(阴阳)相应,才能完成一幅质量较高的书法艺术作品。一阴一阳,一开一合是练太极必不可缺的!同样书法运笔中的“一提一按”,就是太极拳的“一虚一实”。即“按笔”出现粗线条,在太极拳中表现为“实”,“提笔”出现细线条,在太极拳中表现为“虚”,这“一虚一实”体现了太极拳和书法是气韵相通、意境相合的。

“学太极拳和书法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祛病延年。”李毅强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太极拳与书法同用“柔”的形态,却要表达出“刚”的气概,二者共同点都体现着“刚柔并济”。太极拳每一招式都有开合,在开与合的过程中,一定有一个落点,落点时用刚劲,其余都用柔劲,在打拳时,以柔为主,刚柔配合;同样“刚柔并济”也体现在书法字体中(书法中的“刚”是以方笔线条体现,而“柔”则用圆笔体现)。如:东汉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的《张景碑》,属于汉碑中隽永秀劲一派,用笔峻利,方圆兼备。观此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太极拳和书法相融,其共同点用八个字来概括:足稳身正,气运结合。”李毅强对此作了精辟总结。

猜你喜欢

运笔中国书法家协会太极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写意青蛙
太极
游太极洞
周剑初五体书法半百展
『太极+』,未来可期
字钉运笔
刘颖莉
学习书法如何运笔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2017石家庄《临摹与创作》研修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