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约专稿:中国养猪史连载之二十二近代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续完)

2012-08-06徐旺生

猪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养猪业交配公猪

徐旺生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部,北京 100125)

2 文化与自然条件对中国近代养猪业的影响

关于近代养猪业存在的问题,没有具体的报道。不过,朱宣人发表的《影响四川养猪事业的因子》一文,虽然只是专门分析四川一带的养猪概况,但是可以大致地反映当时中国的养猪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有以下几种因素制约着四川养猪业的发展。分别是:1)遗传育种方面。其一,近亲交配。由于传统文化的原因,人们对饲养公猪的家庭存在偏见,因此多数家庭不愿意饲养公猪,乡村所饲养的公猪数量较少,多数情况下,某一公猪所配的母猪,多为同一血缘,不少为同父之仔猪,常常具有相同之血统者达50%,这样必然存在着近亲交配的现象,长期以来如此,存在近亲退化的问题,不利于猪的优良性状延续。当然,由于公猪在1岁后即阉割育肥,近亲交配的现象还不是太严重;2)公猪交配次数过多、时间过早。由于人们对于养公猪有偏见,且将近赤贫的家庭才愿意放下尊严养公猪。所以不仅公猪数量少,而且由于公猪绝大多数被饲养于赤贫家庭,饲料条件极差,公猪的体格自然不好。这种情况下,人们在处理公猪配种事情时,基本不管公猪的体格、年龄、饲养情况,一日之间可以数次交配,只要能够让母猪受孕,即达到目的。养公猪的家庭自然希望公猪交配的次数越多越好,一日交配的次数基本上不加限制。因此母猪受孕率减低,幼猪之生命力下降,是很自然的事情。根据国外的有关研究,公母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维持每30头母猪一头公猪。公猪每日交配1次,休息1 d后,方可1 d交配2次。此外,农村所用的公猪,4个月后就立即让之与母猪交配。1岁以后,即将其阉割育肥。由于公猪的饲料条件差,4月龄的公猪还不具备较好的资质作为种用。一般公猪的交配年龄,应以1岁为佳,如果饲料条件好,则可以提前至8月龄,每日交配2~3次也可。但是以中国农家饲养公猪的情况来看,是无法满足8月龄即可交配,并能够有比较优良体质的后代的要求的。3)母猪受孕年龄太早。一般在6月龄时,即幼猪刚出现爬跨动作时,农民就让母猪交配,一般有1岁1窝的惯例。母猪交配时间过早,窝数少是很自然的,一般第1窝只有2~3头小猪。第2窝稍有增加,也仅仅4~6头,小猪数最高者,有达到14~16头。四川的情况在这一方面特别突出,其他省份可能要稍好一些。据当时来华的美国畜牧学家的观察,一般情况下,第1窝平均产仔7头以上,以后渐增,第4~6窝时为最高(平均10.46~10.87头),而土种猪(如南京猪、江北猪及金华猪),如果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繁殖率相当高,平均每窝可达14.55头。而据四川家畜保育所在三峡、新都、荣昌及华阳等地的调查,平均为8.797头,与其本来应该达到的产仔数有一定的差别。实际上,当地猪的繁殖力应当在12头以上。所以交配次数过多,母猪交配时间过早,是影响猪的繁殖能力和小猪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4)饲养管理方法欠佳。在四川,养猪的家庭多数为生活水平不高的佃农,其所租地能够维持其全家的日常食物需求即难能可贵,对于所养的猪,多数情况下,只供给比较粗糙的饲料。据四川家畜保育所调查,尽管乡间养猪的饲料种类较多,但多半是粗料,能够利用的精料,大约只有蚕豆、豌豆、碎米而已。常常由于粮价的上升,农民无力将稍微值钱的物品如豆类用来喂猪。在粮价长猪价跌的情况下,养猪的饲料只会差。只有在粮价跌,猪价长的情况下,农民才会大量养猪,给予品质较好的饲料。在饲料品质极低而矿物质又不合理的情况下,猪的生长发育自然要受影响。母猪产后常常感到四肢无力,或者四肢麻木。间或出现暂停乳和永久停乳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用代乳品是不可能的,很容易造成小猪死亡。此外农民常常在母猪的产前和产后不注意减少饲料,因此容易导致小仔猪出现白痢,易致猪死亡。关于小猪的管理,乡间惯例是小猪在出生后40 d即断乳,让其自己觅食。小猪断乳常常太早,因此以后的生长不佳,以后的饲料条件也不能弥补。有时仔猪的断乳重仅仅7~10 kg,更有甚者仅2~5 kg,日后其生长发育全赖自行觅食,能否正常生长且难以判断,更不用说得到良好的饲料回报。5)疾病防治方面的原因。四川地处中国的西部,属于多雨省份,湿度较高,土壤多为砂质,久晴为尘土飞舞,久雨则泥泞不堪。这种条件即便人生活在其中,也难以创造出一个好的小环境。何况猪,自然无法创造一个相对较干燥的环境,使猪具备较强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不卫生的生活条件下,疾病是在所难免的。四川当地的猪病,据四川农业改进所防疫团的报告,为害最大的是猪瘟和猪丹毒,其流行区域相当广。猪瘟常常和猪传染性肠炎并发,常常使10~50 kg的猪感染,全年因此而死亡者仅四川省即达150万头。其实猪瘟如果预防得法,并不难对付。除了上述2种病以外,猪肺疫也是危害较大的疾病,此外,还有猪蛔虫病,虽然不及上述的传染病危害大,但是对于农家来说,损失也不在小数。据统计,四川猪蛔虫感染率达到58%左右,其次有囊虫、鞭虫、结虫、肺圆虫等。本来饲料条件不佳,又伴随着体内大量的寄生虫,因此猪生长不良便成为必然。上述四川省的养猪情况,除了自然条件与其他地区有别,如北方气候干燥外,基本上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社会养猪状况的一个缩影。

表2 1915—1949年我国部分省粮食产量与养猪数简单对应关系[5]

图1 山东省小麦产量与养猪数关系图

3 经济与粮食生产与中国近代养猪业的影响

在近代时期,养猪业依然是农家的重要副业和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在人口压力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役畜的养殖发生了变化。在华北地区,人们开始减少饲养耕牛的数量,转而饲养小型役畜——驴,因为驴比牛更加耐粗放的饲养条件。牛和骡子要么由富人饲养,要么主要用于运输。在华北地区,由于有些家庭独立养猪有困难,便采取合养的方式,如在华北部分地区由3个家庭或者4个家庭合养,俗称“打猪会”。

图2 福建省水稻产量与养猪数关系图

在影响中国养猪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粮食产量最为关键,即粮食增产,则直接导致养猪数量的增长。因为粮食是中国人生活的主要依靠,当粮食增产,养活人口的能力增加。一方面猪需要粮食产生的副产品作饲料;另一方面,粮食种植业的发展,使农民经济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更有利畜产品的消费,从而促进养猪业的发展。这一规律一直决定着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当然,在近代以前,我们难以获得准确的数据说明这一问题,到了近代以后,则可以从已有的统计中找到规律的具体效果。从近代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充分说明这一点。以山东省小麦产量与养猪数量的关系中,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一关系。山东省小麦产量和福建省水稻产量的增长和下降,同时导致山东省和福建省生猪数量的增长和下降。

依据表2,可以得到图1、图2两个示意图,通过图形,明显地感觉到粮食产量与养猪数量存在直接的正相关,即粮食丰收,农民养猪的数量相应增长。

当然,家畜饲养数的增长有时并不是立即跟随粮食增长的,一般来说,相对粮食增长要滞后一些(大约1年);同时,家畜饲养数的增长还受进口粮食的影响,如上世纪3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经济危机,为了转移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曾大量低价向我国倾销农产品,严重

冲击我国农业生产,因此,虽然我国在1935年粮食减产,但国内仍有大量低价粮,这就造成我国1935年粮食生产减少,但养猪业仍有一定发展的重要原因。

猪的养殖成为中国这个以农耕为主,畜牧业为辅民族的主要肉食来源,并且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进步,衰退而衰退,不像其他家畜那样存在直接的矛盾关系,而是一种协调发展关系。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里,尽管每一个家庭所养殖的数量有限,但是总量上,却数额巨大,中国也就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大养猪的国家。

[1] 李群.中国近代畜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140-141.

[2] 张仲葛.中国养猪史初探[J].农业考古,1993.

[3]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M].第3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644.

[4]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M].第1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146-148.

[5] 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3-43.

猜你喜欢

养猪业交配公猪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2020年养猪业盘点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猪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
2018: 全面决胜小康关键之年与养猪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