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系认证:夯实中国船舶工业根基

2012-08-04李晓川

中国船检 2012年8期
关键词:船厂公约管理体系

本刊记者 李晓川

航运市场和拆船市场永远是此消彼长,就在世界航运业深陷泥潭难以自拔之际,拆船业却迎来了难得的商机。随着国际社会日益对安全、环保等的关注,这给倡导绿色拆船的中国拆船业带来了规范发展的契机。对此,中国拆船业界正在加紧行动。

拆船业在中国

我国拆船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拆船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内拆船行业已基本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尤其在近20年,随着拆船厂现代化管理和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强,安全环保水平、拆解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介绍,多年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拆船业的安全与环境保护,积极推行绿色拆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拆船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绿色拆船通用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了拆船厂设立的基本条件,强化了拆船监管内容,规范了拆船作业活动。目前,中国拆船业大都采用安全环保的码头或船坞拆解方式,在拆解技术和工艺、环保设施、劳动保护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安全环保拆解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国政府也利用经济手段,曾先后出台一些措施优惠政策,引导拆船企业加大在安全环保上的投入,控制和减少污染,加快安全环保设施和装备的建设。目前,国内基本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拆解基地为龙头,其他沿海少量拆船厂为补充的,年拆解能力为350万轻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保型产业。

目前,随着IMO《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以下简称《香港公约》)审议通过,公约对船舶设计和建造、船舶营运、船舶拆解3个涵盖船舶一生的过程都做了相应的约束,以确保船舶在最终被拆解时危害降至最低。国际社会对绿色拆船的要求趋于明朗化,在“第三届亚洲拆船及船舶买卖论坛”上,世界拆船协会总监Arjen Uytendaal表示,《香港公约》明确,拆船活动需在合乎规定的拆船厂内回收部件和材料,并妥善处理拆船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和其他材料。而目前,拆船活动集中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南亚次大陆拆船国家普遍采用对环境破坏极大的“冲滩”方式拆解船舶,并不具备《香港公约》所要求的条件。这些国家不仅没有顺应《香港公约》的推出,进行自身拆船业的改革,并且表示没有加入世界拆船协会的兴趣。鉴于此,世界拆船协会和IMO呼吁更多船公司和中介公司将船舶转移到安全环保的中国船坞内进行拆解。

根据船舶经纪公司Braemar Seascope的报告称,2011年,租船价格持续疲软,导致拆船量达到了4100万载重吨。预计2012年拆船量还会创下新纪录。老虎投资公司高管Graham Porter预计,未来5至10年内,将有30%的船舶退役。而在全球如此数量的废旧船舶背后,如何拆解?答案是:绿色拆船。

从国内情况来看,从1999年至今,中国航运企业一直在迅速扩张船队,很少淘汰船舶。如果这些老旧船舶得以拆解,不仅有利于造船业,而且拆船业的发展还能减缓中国原材料供给不足的现状。目前国家发改委将船舶拆解已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拆船业在资源循环再利用中的地位,无疑这对中国拆船业的规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又增加了强劲动力。

拆船业发展桎梏

从国际国内拆船发展环境来看,对中国拆船业的发展都非常有利,但我们仍有一些制约因素亟待突破。

首先,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虽然《香港公约》已颁布,但生效实施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根据规定,《香港公约》应达到三个先决条件才能在全球范围内生效。首先,15个签约国批准《香港公约》;其次,批准《香港公约》国家的船舶总吨位超过全球总数的40%;三是批准《拆船公约》国家的船舶拆解量超过全球总数的3%,从目前签署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如此一来,公约对船舶的流向就没有真正形成约束力,导致大量船舶流向忽视安全、环保和生命的拆船设施,而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中国正规拆船厂则拆解的船舶数量相对较少,以2011年为例,这一年全球拆船量近4100万载重吨,可在中国拆解只有200余万轻吨。

其次,虽然中国拆船厂相对其他国家的拆船厂更加规范,也更注重环保和安全问题,但从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来看,仍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拆船管理体系。2009年,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拆船业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在拆船企业建立质量、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环境、安全、健康、质量进行规范管理的要求。目前,在近60家中国拆船协会会员拆船企业中,有18家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IS14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18001或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9家企业获得相应等级的绿色拆船企业称号。因此,推进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仍需加力。

第三,目前在国内个别地区仍存在一些非法拆解行为,这种非法拆解多为滩涂作业,工艺简单,危废处置随意,水陆污染严重,存在严重的公共环保安全隐患。谢德华呼吁,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采取行政监管和经济杠杆调节等手段,切实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实行定点拆解”的要求,清理和打击非法拆船行为,维护正规拆船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一些修造船企业步履维艰,欲涉足拆船业务,他认为,这不过是饮鸩止渴的选择,如果这些企业没有取得合法的拆船资质,同样属于非法拆解行为。

第四,国内废旧船舶的流向问题,亟须完善政策、规范管理。目前国内废旧船舶大概归类为三种流向:一是卖到国外拆解,船东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二是卖给非法拆船渠道,现金交易,造成国家税收损失,安全环保无法保证;三是具有合法拆船资质的企业。谢德华认为,国内船东企业要树立安全环保意识,特别是国有的大型航运企业应率先按照《香港公约》的要求,履行社会责任,不把退役船舶销往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拆船设施拆解。他不无担心地说,一旦这些船舶在拆解过程中,出现安全环保和人员伤亡事故,将会严重损害船舶所有者的社会形象和经济利益。

拆船管理体系认证应运而生

为促进拆船业规范管理和发展,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CCSC)审时度势,加紧行动,目前正着手《拆船管理体系要求》(拟定)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此前,CCSC管理体系认证在石油行业、造船行业、化工行业、物流行业、冶金行业、建设行业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这给CCSC开展拆船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CCSC体系认证部刘峰介绍,2008年1月,国际标准组织(ISO)发布了拆船管理体系新系列标准ISO 30000,新标准将有助于保护环境,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在这一年,CCSC就已开始酝酿编写拆船管理体系认证方面的相关文件,而依据正是拆船管理体系新系列标准ISO30000。

ISO/TC8技术委员会主席Charles Piersall说 :“ISO30000是为帮助各有关方面统一执行IMO拆船要求而制定的。这个系列标准可以提高透明度,促进贸易,为工业界提供明确指南,其本身又是一个有价值的风险评估工具,是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的助手。任何机构对任何船舶都可以执行这一标准。”这一系列标准的第一份文件——ISO/PAS 30000∶2008(船舶和船舶技术——拆船管理体系——安全和环保拆船设备管理体系说明)目前作为公开文件(PAS)对外提供。文件对使用和管理安全、合法和环保的拆船设备进行了详细说明。ISO秘书长Alan Bryden表示:“ISO基于共同意见制定的标准是对IMO不同领域工作的一个重要技术补充,双方共同为保护海洋环境和工人安全发挥重要作用。”ISO 30000系列标准将为拆船厂提供一个向船东和其他各方证明其绿色资格的重要机会。

CCSC体系认证部主任刘秀敏告诉记者,当前CCSC拟定的《拆船管理体系要求》的精髓正是出自于ISO30000,并结合其他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的事件与经验,涵盖了对国内拆船业做出前瞻性的考虑。虽然2009年颁布的《香港公约》还没有生效,我们作为倡导国,应该主动将相关条例落实,而不是侥幸等待公约落实的最后时期。同样,我们作为相关产业的认证机构,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填补这一体系认证空白,眼光要放得更远一些。也只有这样,废旧船舶的绿色拆解才会得到进一步推进。

中国船级社(CCS)技术处相关人员也表示,相关部门前瞻性、预见性的考虑是非常必要的。《香港公约》对船舶、主管机关、主管当局、拆船公司、有害物质等进行了定义;就装船的产品/设备、船舶(包括新船和现有船)、拆船设施,分别在检验和发证、拆船控制、授权、信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公约将对整个产业供应链和拆船业造成强烈冲击,但仍有不少企业还没认识到,一旦拆船公约生效,企业若不按IMO导则要求建立完善的体系并获得证书,将无法开展国际船舶的拆解业务。现在是实施前的过渡期,各相关方必须把握机会,及时跟进,才能在将来的市场中生存。

记者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对于CCSC即将推出的《拆船管理体系要求》,拆船厂认为恰逢其时,他们觉得体系认证能让企业更具竞争力,让企业与世界行业要求接轨。目前,国内外对拆船相关技术的提高,也是从侧面提高了拆船企业的门槛,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新的管理理念。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告诉记者,推进管理认证是各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对拆船业来说,同样也是实现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据悉,中国拆船协会与CCSC就此曾进行过交流会商。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在内强筋骨、规范管理的同时,中国拆船业的相关主管部门和业界,还应利用中国在国际海事界的影响力,以及中国较其他拆船国家具有的更大的软、硬件实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推动《香港公约》生效进程和技术导则制定;继续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拓宽贸易、培训和技术等方面的合作领域,以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努力推进中国政府机构或国际海事组织在国内进行公约试点立项,为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做好“铺垫”。如此,世界不规范拆船才能无处遁形,绿色拆解才能深入人心,以确保整个船舶工业革命的成功。

猜你喜欢

船厂公约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图书借阅公约
致船厂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大连辽南船厂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