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及转型方向探讨

2012-07-30陈富桥姜爱芹宋文娟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新昌交易量茶农

陈富桥,姜爱芹,宋文娟

(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农产品市场促进了当地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更是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茶叶主产大省浙江建设有数量可观的茶叶批发市场,到2010年底共有乡级以上各类规模不等的茶叶市场131个。这些批发市场都以本地主产茶类为交易对象,有效降低了本地茶叶进入消费市场的交易成本。2010年进场茶叶交易量达11万t,实现交易额88亿元,占当年茶叶产量的67%和总产值的97%。2011年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选择新昌中国茶市、松阳浙南茶叶批发市场、淳安千岛玉叶茶叶市场作为固定观测点,以了解茶叶批发市场在茶叶流通环节的功能及其对当地茶产业的带动作用。在丽水试验站和杭州试验站以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下,对上述3个批发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交易行情问卷跟踪调研。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批发市场概况

新昌中国茶市的前身是浙东名茶市场,目前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商务部双百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和2010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商品市场。2010年4月开始发布国内首个绿茶价格指数。市场占地面积15.3 hm2,交易摊位800多个。2010年交易量9 969 t,交易额16.78亿元,占浙江茶叶市场交易量的9.1%和交易额的19.1%。到2011年10月底交易总量达10 086.023 t,交易额18.99亿元,同比增长9.3%和19.53%。

松阳浙南茶叶市场创建于1993年初,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和浙江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场有近1万个固定交易摊位,2010年市场茶叶交易量5.12万t、交易额17.8亿元,占浙江茶叶市场交易量的46.5%和交易额的20.2%。预计2011年可实现交易总量5.5万t、交易额25.7亿元。市场交易茶类品种丰富,有条形茶、扁形茶、卷曲形茶、针形茶等。

淳安县千岛湖茶叶市场由淳安县供销合作总社于1999年3月投资建成。目前市场占地2.18 hm2,建筑面积30 000 m2,有固定摊位300间,配备有1 100 m3的保鲜库。市场以淳安本地产千岛玉叶茶为主要交易对象。2010年交易量0.28万t,交易额4.5亿元,占浙江茶叶市场交易量的2.5%和交易额的5.1%。预计2011年市场实现交易量0.3万t,交易额达5亿元。

2 市场的交易特征

2.1 季节性

生产季节集中是绿茶生产的特点之一,也是绿茶产地批发市场交易呈现明显季节性特征的主要原因。每年的3-5月份是绿茶生产的旺季,也是绿茶产地批发市场集中交易的旺季。从监测批发市场的交易数据来看,4-5月新昌中国茶市和浙南茶叶市场的交易量分别占监测期内总交易量的40.16%和65.64%,千岛湖茶叶市场4月份交易量占监测期内总交易量的69.32%。交易的季节性特点是由客观原因导致的共性特征,这一特点会导致市场硬件设施的长期闲置,降低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产地批发市场的发育程度。如何通过经营方式变革解决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的利用率之间的矛盾是今后需认真研究的课题。

2.2 本土化

从交易的茶叶品类来看,产地批发市场交易以本地知名度大、具有资源优势的茶叶为主,地域性强,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征。新昌中国茶市在监测期间内龙井茶交易量占交易总量的87.22%,浙南茶叶市场的松阳香茶交易量占交易总量的85.16%,而千岛湖茶叶市场上千岛玉叶交易量占到95%。可见,产地茶叶批发市场是带动和组织当地茶叶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渠道,有些产地批发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某类茶叶交易的集散地,例如中国茶市是全国龙井茶的重要集散中心。

2.3 传统化

3个市场交易仍有浓厚的传统集贸市场的特点。以口头讨价还价为主要价格形成机制的对手交易仍是主要的交易方式。尽管市场负责人都表示在不断努力提高市场交易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但是网络交易的份额依然较低。例如新昌中国茶市2009年5月开通网上交易业务,2010年9月正式开通电子商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茶市全年网上交易额仅占市场总交易额的0.4%左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茶叶标准化程度不高,种类繁多,包装、规格不能统一等问题,造成每次交易都要当面看样才能成交,影响和制约了电子商务、代理、拍卖等更为有效的交易方式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销售中个体农户仍占有较大比例,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信息化交易手段接受程度不高。这一特点无形中阻碍了茶叶产品的商品化,特别不利于名优茶的品牌打造。

3 市场的基本功能

3.1 产品集散功能

产品集散是产地批发市场最基本的功能。茶叶通过市场从分散的小规模茶农手中有效集聚起来,通过中间商流向消费市场,有效地满足了大市场的消费需求。这一功能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监测的3个产地批发市场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辐射范围,新昌中国茶市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116个重点销区市县,并同50多个销地茶叶市场形成对接(表1),到2010年初市场内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茶商已发展到了近百户,大户到大中城市开设大佛龙井专卖店比2009年增加了10多家。浙南茶叶市场和千岛湖茶叶市场的销售网络也都覆盖了国内20多个省市。重点产地批发市场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集群优势,有效地发挥了集中区域内分散茶叶形成规模进入市场流通的功能。

表1 3个茶叶批发市场的市场覆盖区域

3.2 价格形成功能

批发市场内交易参与主体众多,供求关系集中,且都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员,产品的质量信息对称,形成的价格直接反映了中间商对茶叶的供求,这一价格构成了终端价格的基础。形成的价格对批发市场内的经营商户的交易行为也具有有效的指导意义。以千岛湖批发市场为例,监测的固定商户交易均价围绕着市场整体均价波动,且波动方向受成交量影响较为明显,价格和交易量之间呈现较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表2)。从市场的监测数据来看,产地茶叶均价与茶叶批发市场的交易行情均价基本一致。千岛湖茶叶市场2011年春茶期间市场均价在170~200元·kg-1的茶叶成交最为活跃(图1),而淳安地区2011年春茶平均售价为174.6元·kg-1,两者基本一致。浙南茶叶市场1-6月白茶、龙井、碧螺春等交易均价集中在200~300元·kg-1,香茶交易均价约为60元·kg-1(图2)。

表2 3-6月千岛湖茶叶市场固定监测商户交易情况

3.3 市场引导功能

图1 淳安千岛湖茶叶批发市场行情

图2 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香茶交易行情

在产地批发市场上,买卖双方很容易获得大量的市场供需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价格机制表现出来,反映了市场供求状态及需求热点,对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昌中国茶市内价位在100~300元·kg-1的茶叶成交量最大,500元·kg-1以上的成交量比例最小(表3),松阳浙南茶叶市场以当地大宗茶——松阳香茶交易为主,40~60元·kg-1的香茶成交最为活跃,说明市场对中档价位需求最为旺盛,对高价位的茶叶需求有限,生产者要根据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趋势,适时调整生产策略。

表3 新昌中国茶市交易热点

3.4 技术扩散功能

产地茶叶批发市场以买卖双方的大量交易行为为基础,所形成的价格、品种、质量等市场信息对于指导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产地批发市场是茶农直接参与和感受市场变化的主要场所,能有效地引导茶农生产,实现技术扩散,有利于引导茶农生产迎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茶叶,起到引导茶农合理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作用。中小茶农和茶叶企业可以到市场上接受技术培训、获得先进技术的示范效应,加快了技术扩散的速度。以新昌中国茶市为例,茶农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同经销商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到销区茶叶批发市场上他们所生产茶叶的销售情况,包括市场畅销品种、等级和质量要求等,根据这些信息茶农及时调整生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4 对产业的贡献

4.1 对茶农及基地带动的贡献

产地批发市场通过上述几大功能解决了产地茶叶的销售问题,保障了茶农的销售渠道通畅,降低了茶叶的物流成本,增强了茶农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了茶农的收入。新昌中国茶市目前已连接当地及周边县市茶农40万户,连接茶园4万hm2,周边市县茶叶在中国茶市交易量已占茶市交易总量的45%。浙南茶叶市场目前也已连接当地及周边县市茶农30万户,连接茶园8万hm2(表4)。

4.2 对品牌提升的贡献

调研发现,批发市场对产地茶叶知名度的提高和品牌打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地茶叶通过批发市场的产品集散功能走向了全国甚至国际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了该地茶叶,提高了市场认知度。产地市场还通过与销区批发市场的合作,在销区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有些批发市场还吸引了知名流通企业来市场设立固定采购点,通过品牌连锁企业和茶馆进入高端消费市场,提高了在消费区域的市场知名度。例如新昌中国茶市以大佛龙井茶为主要交易对象,让大佛龙井茶迅速推向全国市场,极大提高了大佛龙井的市场知名度,为大佛龙井品牌由弱到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表4 3个茶叶批发市场的产地集聚功能

4.3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产地批发市场除了直接带动茶产业发展外,还通过产业延伸和产业关联机制带动了产地经济发展。围绕茶商经营活动拓展了茶叶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餐饮住宿、广告会展、电子商务、金融信用、旅游观光等行业的发展,从而延伸了批发市场的产业链,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成为产地经济新的增长点。例如新昌中国茶市通过建立交易服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来聚合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等各种资源,实现产地批发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中心枢纽作用。

5 需关注的问题

5.1 交易监管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3个茶叶产地批发市场都有市场交易准入制度,也都建立了质量检查检验机构,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普遍存在对交易过程监管不足的问题。从市场准入来看,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在交易高峰期大量茶农需进场交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批发市场都会提供临时交易场地,对这部分市场交易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管。从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看,尽管3个批发市场均设有检验中心,但由于检测成本高、缺乏专业的检测人员等原因而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5.2 市场公益性定位有待加强

市场定位在这里是指公益性还是商业性定位。从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看,批发市场显然应具有公益性的特征。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目前3家市场几乎都完成了企业化改制,全部按照商业化程序运作,这种方式固然可以解决市场运作的资金和产权属性问题,但是如何处理市场的公益性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是市场运作中需认真思考的问题。从3家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情况看,市场的盈利模式大都以出租摊位为主,赢利模式较为单一,赢利水平较弱。2010年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对江苏、福建、云南等省6个茶叶批发市场的调研结果表明,摊位租金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淳安千岛湖茶叶市场收入的98%来自摊位租金。这种盈利模式在产业繁荣时凭借更多茶商进驻市场而确保盈利水平,但是产业发生波动时会难以保持市场的稳定经营。我们认为,产地批发市场应更加侧重于公益性,应增加对批发市场建设的公共投资额度。

5.3 综合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现代批发市场应具备集散交易、信息服务、价格形成、技术扩散、休闲博览、安全保障、结算信用等综合功能。尽管部分市场正在不断完善市场的各种功能,但是仍与现代批发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在硬件上要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为市场开拓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在软件上必须进行技术革新改造和经营理念的转变。这方面新昌中国茶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中国茶市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来提升茶市综合竞争能力,实现由季节性市场向长年性市场、由产地市场向集散地市场、由单纯的交易市场向茶产业综合体转变;力争把中国茶市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五星级专业市场和AAAA级最佳旅游观光休闲景点之一。

6 小结及建议

产地批发市场的发展将茶叶生产和流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茶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对区域茶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是必须看到产地批发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必须要注意交易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盈利方式创新。要明确办市场的目的,正视市场是公共产品的本质,更多发挥市场的公益性。进一步完善市场的组织生产的功能,发挥市场在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要重视市场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咽喉作用”,依托市场建立茶叶流通档案,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实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

[1]何贤平,徐伟军.宁海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0(2):420-424.

猜你喜欢

新昌交易量茶农
老党员“卖”茶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早春茶”开采
锐新昌:上市前股东减持分红 圈钱割韭菜嫌疑深重
茶乡人家
大中华区私募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