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言“旬阳模式”

2012-07-30李承明

西部大开发 2012年4期
关键词:旬阳工业园区县域

◎ 文/本刊记者 李承明

如何坚定实施循环生态发展战略和持续快速发展是旬阳生态工业园区面临的两大考验。

面对未来的发展,以“规划”见长的旬阳生态工业园,又将如何规划自己的前路?

4年来,旬阳生态工业园区铸就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业绩,更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了陕西县域园区发展的“实验田”。

旬阳县委书记邹俊杰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园区经过4年的努力,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园区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处在产业升级及转型的十字路口,无论是园区运营管理还是产业创新发展方面,都应寻求改善。

“旬阳模式”需优化

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激励政策与管理机制还不到位,产业基础薄弱、布局不尽合理、企业关联度还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这都是制约中国生态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旬阳生态工业园区面临的最大挑战。

《西部大开发》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卫思宇对园区的优化提升和经验推广建言道,旬阳生态工业园区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加速了旬阳工业迈向园区化承载、循环化利用、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县域园区发展新模式,但总体而言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园区还存在产业链条不完整、科技技术型企业较少、产业形态发育不良、生态功能发挥不够完善、企业综合竞争力欠缺等问题,尤其园区建设目前还处于废物综合利用的阶段,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条主线密切相关,是落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三个转变”的重要举措。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个承载工业发展的系统,尤其是旬阳园区不仅是县域工业化的主战场,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动机的重要职能,更是贡献了县域六到七成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将要解决近万人的就业与民生。作为园区的运营管理者,其重要职能职责不言而喻,因此要赋予园区管理者足够的行政资源配置和区域资源统筹权限,使之有条件将园区创新成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首先是县域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需要新一轮的政策创新。旬阳生态工业园区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政策体制创新试点,成为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园区管理机制创新先行区”。第一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得益于“三致力、一为主”的发展定位和政策支撑,第二代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和政策支撑。对于园区而言,坚持生态主导的发展定位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必须的,但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园区管理机制政策创新,使之从孵化中的“小生境市场”成长为县域经济运营管理和产业发展的主流,任重道远。

其次是区域内进行有效的政策集成,以县为基础,县域内构建好创新型管理机制。针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要协调县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消除现行政策的部门色彩和不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要进行政策创新,综合运用约束、激励和支持性政策手段,构建统一的园区政策支持体系,为园区发展优先提供便捷规范的制度框架,建立支持和服务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再次是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纳入区域决策主流。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要想取得持续高速效应,就需要将园区的核心要素纳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主流中去。例如,在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优先引进“补链”企业,建立和强化热电、污水处理和废物循环等生态基础设施,在企业节点单元的引进发展上为产业共生创造条件;充分考虑废物循环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让产废单元与消纳单元协同发展,保障工业共生功能的有效发挥;在进行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或产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相互间的协同关系,尊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周期和客观规律,避免区域内产生冲突和矛盾。

最后是加大生态创新力度,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链接技术、物质代谢分析与综合技术、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加大最佳适用技术和最佳可行技术的推广;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强化科研创新和交流,开发资源利用新方式,延长经济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加大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优化集成平台与决策系统的科技支撑和推广应用;创建和培育一些公共平台,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创新体系,培育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让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动机

未来五至十年,是旬阳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关键时期。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旬阳县域经济,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省实施陕南循环发展的政策支持下,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为重点,将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以园区为核心引领,带动富民强县,建设富裕安康新旬阳。

对于今后的发展,旬阳县长张益民思路清晰信心百倍:“坚持走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带动的发展路径,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主攻大项目,招引大客商,培育大产业。以建设两大园区为承载,六大产业为支撑,八大循环为途径,十大企业为引领,全力打造烟草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制品、水泥建材、电力能源、装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

旬阳计划2013年全县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201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用水量降低1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县城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9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标准。带动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点,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5%。

到2015年旬阳规模工业产值和增加值比“十一五”末翻两番,实现工业“300亿”目标。着力把旬阳建成全国重要的甾体激素药物原料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烟叶生产加工基地,陕西重要的新型材料生产基地,陕西重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规划到2015年园区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实现税收20亿元以上,实现就业1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形成以园带城、以工促农、以业兴县、统筹发展的格局。

链 接

生态工业园区(EIP)是指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来规划和建设的产业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副产物和废物交换,物质、能量和水的逐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共享等手段来实现园区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出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和规划指南,2006年发布了行业类、综合类和静脉产业类三类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标准(试行),2007年发布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修订了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的编制指南,制定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考核验收的程序和绩效评估规则。同时,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形式受到了国家在法律层面上的重视,2008年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

猜你喜欢

旬阳工业园区县域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旬阳民歌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旬阳民歌大家唱活动正式上线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传承保护民间文艺 塑造动感美丽旬阳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