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

2012-07-26全继业

中国软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铁矿石供给进口

朱 灏,全继业

(1.中南大学统计系,湖南长沙410075;2.宁波市科学技术局,浙江宁波315010)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和2009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分别是4.43亿吨和6.33亿吨,分别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51.75%和71.1%,年增幅达43%。中国支撑着世界铁矿石市场,但缺乏铁矿石贸易定价影响力,我国铁矿石年均到岸价格从2002年的24.83美元/吨升至2008年的136.47美元/吨。特别是2008年在达成涨价65%协议后,澳大利亚又破例对出口我国的铁矿石额外加价20%,到岸价涨至8月的154.4美元/吨。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19亿吨,进口额789亿美元,年均价格同比涨幅60.5%。面对这样不公正的市场,我国无可奈何、被动接受。这不仅直接造成我国重大贸易利益的流失,而且间接侵蚀着我国的国际尊严。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铁矿石价格急转直下,我国进口到岸价格降至2009年6月的68.1美元/吨。但是,我国逐月递增的进口需求,不仅阻止了这一价格跌势,而且振奋了铁矿石市场,导致价格协谈再次陷入困局。2010年3月16日铁矿石供给巨头抛出了涨价90%和季度定价的方案,我国既焦急又无奈。在铁矿石采矿成本约为10美元/吨、平均离岸成本约为20美元/吨①有关铁矿石采矿成本,在文献[4]第123-125页中有比较详细的数据;我国矿业网上也可得到一些数据,如《铁矿石生产成本分析》,www.chinamining.com.cn/news/listnews.asp;根据巴西Salinas原股东VNN提供的财务顾问资料,2009年63.5%矿精粉离岸成本价估计为每吨19.66美元,http://www.niwota.com/submsg/7557095。的情况下,供给方为何有如此高的价格预期?铁矿石贸易价格是纯粹市场问题吗?价格是否被人为扭曲了?是被谁扭曲的?我国缺乏定价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诸此类的问题关系我国重大贸易利益,值得进行专门深入研究。

铁矿石是我国的重大贸易项目,可是,检索国内期刊论文发现,我国对铁矿石价格规律研究不多。周建波(2009)和徐鑫(2008)探讨了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因素,如供方垄断、生产成本、贸易政策、议价机制、经济增长、钢铁产能等[1-2]。朱灏(2009,2010)采用价格趋势预测与竞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周期性,估测2009年我国铁矿石进口现价可落入[44.3,73.7]美元/吨,事后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3-5]②2009年到岸进口均价为79.4美元/吨,6月份均价为68美元/吨。2008年论文中明示,2009年的现价将高出预测价格范围,高出的原因不是铁矿石市场机制,而是我国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和内部不合作机制。。褚永(2008)假定国际铁矿石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把资源稀缺性成本附加到供给函数中,论证了涨价的必然性;再通过未来替代成本折现的思路确定铁矿石价格,推知铁矿石价格上涨以市场利率为上界[6]。该文研究思路新颖,遗憾的是其假设和结论都偏离实际太远。姚蔚(2005)从抑制铁矿石涨价的不利条件,推断我国钢铁业升级转型的战略机遇,提出国内联手抗衡铁矿石涨价的对策[7]。王建军(2007)的基本构思也是整合钢铁业,提高集中程度,以形成铁矿石需求合力,增强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筹码[8]。钢铁业从分散转向集中,改变的是我国铁矿石总需求的形式,却改变不了总需求本身,因此笔者怀疑这种调控方式的实质性作用。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定价权缺失或许有各国利益差异牵制、国际商业间谍扰乱和内奸利益出卖等诸多原因。不过,铁矿石贸易终究是市场行为,市场状态特征和驱动力是更加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市场状态特征和驱动力又取决于铁矿石的采矿生产、炼钢生产和铁矿石经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Micheal Porter的产业竞争理论适宜于分析之。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铁矿石的经营条件、供需竞争关系、市场状态和价格规律等,以找出或创造有利市场条件的方式,为铁矿石价格调控提供思路和策略。

二、铁矿石的外围经营条件

铁矿石的基本用途是冶炼钢铁,铁矿业及其相关产业间的关系可以按照Porter产业竞争理论表示如图1(出版图见文献[4],108)。图1中替代品生产商对铁矿业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铁矿业的入侵者主要是钢铁生产商,铁矿勘探业主要也受钢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图1中主导性竞争关系取决于钢铁业和铁矿业。

图1 驱动铁矿业竞争的五大力量

图2 1975-2010年间铁矿石价格周期示意图

1.铁矿石的经营价值主要来源于流转性

铁矿石价位水平通常为数十美元/吨,而滞港堆存费为0.40元/吨·日。可见,铁矿石随时间增值额通常补偿不了长期库存费用,转手交易差价是主要获利途径。因此,只要价格适宜,铁矿山就会开采和出售。

2.铁矿石价格具有28年的周期性

文献[3]统计实证了铁矿石价格周期为28年,图2是利用文献[4]中的价格数据绘制的。图2中实线表示实际价格,虚线是按周期性规律的预期价格①图2是按2000年不变价格绘制的。第i年的不变价与当年现价Pi的换算式是:^Pi=(1+r)2000-i×Pi,其中r=2.872%是根据美国统计局的名义GDP和实际GDP数据换算而得的。现价数据摘取自文献[4]第87页。。2003-2009年间各年份,实际价格高出预期价格的数额分别为 2.66、12.69、15.29、12.12、21.02、38.37、26.56 美元/吨,与进口量数据结合计算得:这7年我国铁矿石进口超额支付530亿美元。2010年铁矿石价格偏高73.5美元/吨,进口期望损失450亿美元。

3.矿产品的价格波动具有一致性

摘取文献[4]第84-91页的相关内容整理后可知:不同矿种原油和铁矿石不仅价格周期都为28年,而且两者的相关系数为90.25%,据此可以假设各种矿产品有共同的周期。进一步研究可知,矿业周期滞后于美国经济周期2-3年,美国经济周期变化可以作为铁矿石价格趋势转折的领先判断依据。

4.铁矿业结盟钢铁业是互补有益的

钢材价格和铁矿石价格具有互补性。钢铁企业收购铁矿山有利于稳定原料供给,提高经营的可靠性。在28年的铁矿石价格周期中,价位低于平均价格的时间为16年,故与下游钢铁企业结盟,也有益于增强铁矿山市场稳定性和可靠性。总之,铁矿业结盟钢铁业是矿业企业所希望的。

三、钢铁业与铁矿业之间竞争的非对称性

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遵从长期协议定价模式。谈判在铁矿石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一对一进行,一旦首份协议达成,其它各方均遵从首先达成的价格,执行年度统一贸易价格。这种定价模式形式上无显著的不公平,但是供需双方竞争条件不同、竞争地位有异,公平市场价格实际上是很难形成的。

1.供给方具有更高程度的寡头垄断特性

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供给巨头的销售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72% ~75%,其垄断供给程度是很高的。同时,三大巨头都是专业公司,收益主要来源于矿业,并且专注于矿业经营、从矿业经营中的获利动机强烈。从主要获利途径看,三巨头没有退路,只能坚决迎战钢铁业的利益竞争。

2.需求方分散、利益各异、相互牵制和竞争

(1)分散程度高。根据国际钢铁协会(IISI)2009年1月2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全球粗钢总产量为13.297亿吨,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有67个,产量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129家。我国有钢铁企业880家,其中产量150万吨以上的独立钢铁企业有110家①资料来源: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www.chinamining.com.cn/news/LISTNEWS.ASP?;2008-2009年中国钢铁企业前110排名,http://www.99gangtie.com.cn/show.php?id=5438。。

(2)铁矿石进口国之间利益差异显著。例如,美国铁矿石进出口数量持平,且高出低进,铁矿石价格上升对美国是有利的。日本以往大量投资铁矿石进口来源厂商,在钢铁业收益和海外铁矿石开采投资收益之间形成互补效应,加上日本钢铁业技术水平高,铁矿石在钢铁产品成本构成中比重不大,故日本对铁矿石进口价格高低不敏感。

3.铁矿石涨价对我国钢铁业经营压力不大

根据钢铁冶炼技术指标,炼钢一吨需要消耗1.65吨铁矿石。按2007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到岸价格88.22美元/吨计算,钢铁冶炼的铁矿石成本为989.8元/吨,钢铁价格约为4500元/吨,钢铁的铁矿石成本率为21.32%,因此,铁矿石成本对钢铁经营压力不大,我国钢铁业无抵制上游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强大动力。与下游用钢产业比较,钢铁业的寡头垄断地位突出、具有成本转移的能动性。例如,我国每吨薄板的价格2004年为2700元,2005年3200元,2006年3600元,2007年4500元,2008年6月涨至8500元。钢铁产品涨价收益远大于因铁矿石涨价的成本增加,钢铁业不仅通过涨价转嫁了铁矿石成本增加,而且获得额外的丰厚利益,使得我国钢铁业处于铁矿石价格“外战”败北、钢铁销售“内战”补偿的优越地位,根本形成不了抑制铁矿石价格的坚定意志。政府“铁公基”需求拉动则进一步瓦解了用钢产业抵制钢铁涨价的市场力量。

4.铁矿石供给方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中,铁矿石的供给方数量少、垄断程度高、利益动机强烈、协调一致性好;需求方数量多、竞争程度高、利益动机不强、内部矛盾多、指向不一、相互倾覆捣乱。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根据Porter的产业竞争理论知,铁矿石供给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更有讨价还价能力,有条件从钢铁业攫取额外的利益。此外,我国缺乏钢铁涨价的制衡力量,这又间接扩大了国际铁矿业的攫取空间。

四、铁矿石的价格机制分析

1.铁矿石市场供需函数特征

铁矿石市场需求函数特征主要取决于炼钢生产的特征,供给函数特征则主要取决于铁矿的采矿生产特征。以下主要根据炼钢生产和采矿生产的特征来推测铁矿石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函数特征。

(1)铁矿石市场需求函数特征。一个钢铁厂的生产能力通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这个范围内,钢铁生产弹性决定铁矿石的需求弹性;超出这个范围,铁矿石需求刚性程度就提高了。由钢铁产量可以折算出对应的铁矿石需求量,简记之为区间数[dmin,dmax]。累加所有钢铁厂的产能就是社会钢铁产能,对应可得铁矿石市场总需求[d,D]。

图3 铁矿石市场的供给特征和需求特征示意图

由于炼钢铁停炉成本巨大,即使铁矿石价格偏高,短期内也得维持连续生产的下限e。此外,由于钢铁生产建设期长投资大,即使铁矿石价格低了,短期内难突破生产上限f。故铁矿石短期实际需求量满足 x∈[e,f]。在[e,f]范围内,铁矿石需求具有价格弹性。[d,D]中超出[e,f]的范围就得炼钢停炉或者超设计发挥,短期内实现是十分困难的,故价格大幅变动也只能引起铁矿石需求的微量改变,而呈现出价格刚性。总之,曲线D具有图3所示的特征,铁矿石需求在e和f处发生突变,这是曲线D的两个拐点。

(2)铁矿石市场供给函数特征。同理,采矿选矿的生产能力可能得到部分发挥,也可能超额发挥,与实际生产能力对应的铁矿石供给量随铁矿石价格高昂而增产,随价格低落而减产。不过,超出一定范围,继续增产就十分困难;过度减产将导致企业现金断流,经营难以为继。可见,企业的采矿选矿生产能力难以超出特定的范围,为简约起见,记这个范围为一个区间数[Smin,Smax]。累加所有企业的采矿选矿生产能力就是铁矿石社会生产能力,对应铁矿石市场总供给[s,S]。

类似铁矿石需求特性,从短期看,[g,h]是适宜生产组织的,铁矿石供给具有价格弹性。[s,S]中超出[g,h]的部分,就受到了铁矿石生产的刚性制约,产量增减都将遭遇生产技术条件的刚性制约,在g和h处发生供给突变,从而使得铁矿石市场供给函数具有图3中曲线S的函数特征,g和h是曲线S的拐点。

(3)铁矿石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之间的关系。由于采矿选矿是间歇生产系统,停启生产的成本不大,因此,与钢铁生产比较,采矿选矿生产能力发挥弹性较大,满足条件:(1)f-e<h-g;(2)(f-e)/(f+e)>(h-g)/(h+g)。据此可知,市场机制对铁矿石供给的传导作用更强,降价时更容易引致供给各方的内部竞争,涨价时更容易引致供给各方增加生产。这一市场规律十分有利于需求方调控铁矿石贸易价格。

2.铁矿石市场的四种典型情形

假设铁矿石市场供给不变,需求增加a,图3显示,曲线由D(x)移至D(x-a),铁矿石均衡价格由P0升至P1。显然,供求均衡量变化与均衡价格变化并非处处一致,均衡量的价格弹性在有的区域是平稳变化的、在有的区域则趋于0或∞,故铁矿石价格变化规律需要区分铁矿石市场状态的不同情形分别讨论。分析可知,根据供给曲线拐点和需求曲线拐点,恰好就能区分出供需市场状态的典型情形。

(1)情形1。供需基本平衡的市场状态,满足条件:[e,f]∩[g,h]≠φ。

在这种状态下,市场供需双方都富有弹性,价格上升时,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在这一正常的市场状态下,市场机制可以自发地实现市场均衡。均衡数量Q满足:Q∈[e∨g,f∧h],称之为公共弹性域。在此区域内,由于铁矿石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故最终成交价格将相对有利于需求方。

(2)情形2。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满足条件:h≤e。

当h≤e时,需求出现刚性,价格上涨时铁矿石需求量几乎不减,以维持钢铁生产的持续。在供需关系上,供给方可操控市场,需求方处于被动地位。供给方更优策略不是增产以满足市场需求,而是控制增产幅度以维持市场稀缺状态不变,同时加速涨价,实现少卖多赚的利益攫取效果。2005年世界铁矿石市场就进入到这种市场状态,面对供给方诸多无理要求,需求方并无实质有效的反制措施。

(3)情形3。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满足条件:g≥f。

当g≥f时,供给出现刚性,价格下降时铁矿石供给量不能减少,以维持铁矿山生产的持续。供需关系上,铁矿石供给方处于被动地位,为了维持矿山运营,即使有所亏损也只能销售,而增加供给又使得价格迅速下减,收入不增反减。

(4)情形4。产业结构被迫调整的市场状态,满足条件:S<e和s>f。

当S<e时,供给方无法短期增加供给,需求方处于极端恶劣的市场状态,只能关闭一些钢铁企业。与之对应的是当s>f时,需求方无法增加短期需求,供给方处于极端恶劣的市场状态,只能关闭一些采矿企业。情形4是供给方或需求方过度操控市场后的极端结果,一旦发生,市场的另一方就无法正常生存、必须重组再生,市场状态将急剧变化,操控一方也将反受其乱。这种情形属于长期问题,本文不做具体探讨。

3.铁矿石市场供需参数的确定

上述分析显示,铁矿石市场基本特征取决于四个拐点参数e,f,g,h及其关系。准确估算出参数值有利于确定铁矿石市场状况,指导经营操作,估算工作需要由掌握数据并且有能力的研究者来专门精心完成。由于在拐点左右两侧,函数异向变化,我们可以据此利用贸易的价格弹性来估算参数值。

从n到n+1年间的平均价格弹性计算式为:

为简单起见,令h和e的估算式分别为:

选取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价格为代表,计算铁矿石海运贸易价格弹性E以及参数估计值。考虑到钢铁原料有废钢铁等非矿石、国内非贸易铁矿石和海运贸易铁矿石,参数f可以采取贸易需求量=(钢铁产量-非矿石产钢量)对应的铁矿石需求量扣除非贸易铁矿石需求量来估算。参数g与h有比例关系,比例的大小应与价格涨幅负相关,据此可以估计出g的值。参数估算结果见表1。

表1的数据显示,2004年开始满足h≤e,国际铁矿石市场进入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情形2,海运贸易量趋于价格刚性。2004年以来历年供不应求的程度(e-h)/h=0.0%,13.9%,11.5%,11.5%,11.9%,9.42%,2.41%,从增强转趋缓解。铁矿石贸易具有“贸易量增加,价格上升;贸易量减少,价格下降”的显著特征。2010年我国的进口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这预示着“贸易量减少,价格下降”的新阶段即将到来,我国调控铁矿石贸易价格的战略机遇期开始形成了。

4.铁矿石涨价的主要推动力

铁矿石贸易价格决定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有自发规律,也有人为因素。对价格调控而言,最值得重视的是国内人为因素,发展选择和自我管制等都属于国内人为因素。

表1 铁矿石海运贸易价格弹性和参数估算结果表

(1)周期规律是铁矿石涨价成因之一。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高增长期,世界钢铁产量从1990年的7.73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9.04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31%,铁矿石处于价格低谷期,我国铁矿石进口到岸价格从35.28美元/吨降至24.83美元/吨。此后,世界钢铁产量加速扩产至2008年的13.3亿吨,2002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为6.64%,带动铁矿石价格逐年上涨而进入价格高峰期。

(2)我国铁矿石需求是涨价的主要推动力。由表1的数据计算得,2003-2010年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量的60%,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减少进口0.94亿吨,我国增加进口4.71亿吨。2003-2008年间的世界经济正常年份,中国以外的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量从每年3.7亿吨增至4.12亿吨,年均增幅0.088亿吨;同期我国进口量从1.48亿吨增至4.43亿吨,年均进口增量0.59亿吨。特别是遭遇金融风暴后的2009年,其它国家减少铁矿石进口1.75亿吨,我国却增加进口1.9亿吨。无论世界经济是正常还是非常,中国都是支撑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中流砥柱。1990年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率达12%,造成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巨大、增幅稳定,超过了国际铁矿石产能和扩充速度,最终致使原本供过于求的国际铁矿石市场状态被扭转成为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从而有力地推动铁矿石贸易价格的上升。简言之,我国铁矿石进口需求是推高铁矿石贸易价格的主要动力,是陷自己于铁矿石供不应求市场状态的主要原因。

(3)我国进口价格混乱,引致低价出口国提高出口价格。笔者整理了《2004-2005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和价格统计情况表》(见文献[4]第127页),表中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进口63.5%品位铁矿石的平均价格为61.03(美元/吨),低价位来源国是新西兰27.68,越南30.32和菲律宾37.35,高价位来源国是加拿大111.12、乌克兰108.18和美国103.27。与2004年比较,200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66.75(美元/吨),调价规律是,高价的下降、低价的上升,反映出铁矿石差别价格的合理回归趋势。此后年份的价格变动,同样依此规律回归。铁矿石进口差别价格所释放的市场信号是,中国可以接受更高的铁矿石价格。如此放任管理是令人费解的。

(4)铁矿石涨价预期的自我实现。预期铁矿砂价格会上涨,于是加速扩大进口,结果发现铁矿砂果真涨价了,这样就自我实现了预期。反复如此预期的自我实现,在涨价和预期涨价之间相互循环增强,就会形成涨价惯性。在国际商业间谍诱导下,一些人自觉地参与铁矿砂涨价预期的自我实现,形成一定氛围后就能带动更多的人如此自发地预期,结果就形成并不断加强涨价态势。钢铁业的膨胀和缺乏秩序的进口管理,不仅为涨价预期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且让对手轻易且精准地掌握了我国铁矿石需求的规律和“底牌”,使我国在铁矿石贸易价格博弈中处于劣势。从博弈条件看,增强我国铁矿石贸易定价权,能改变的条件不是供给商的图利企图,而是我国自身的发展选择、进口管控和需求导向等。换个角度看,正是自己的原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未作远虑、才有钢铁业的畸形膨胀;缺乏统筹、才有经济布局上的过度集中;轻视协调、才有铁矿石进口价格管理上的混乱。只要加强自我管控,就能在相当程度上有效调控国际铁矿石贸易价格。

五、铁矿石贸易价格的调控策略

调控价格不仅要实现目的,而且要节约调控成本。利用和顺应市场机制,不仅能增进调控效率,而且能极大地降低调控成本,反之就得承受市场的持续冲击并因此发生的费用。所以,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应该选择市场化的价格调控方略。调控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改变不利的市场条件、营造有利的市场条件,推动市场状态的有利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自发实现调控的目的。为此,我们不仅要明确调控意图,而且要确定合理的目标价位和必要的调控代价。

1.明确预期价位目标

铁矿石贸易价格受供求关系、货币币值、经济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扣除货币贬值因素的影响后,铁矿石的不变价格可以分解成为趋势性变化部分,周期性变化部分和随机性变化部分。假设美元年折现率为r,则第i年的铁矿石价格Pi为:

表2 2009-2028年间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的周期平移法预测结果表

其中v代表铁矿石不变价格的趋势变化部分,T代表周期变化部分,ε代表随机变化部分。一般地,ε:N(0,σ2),它的期望值 E(ε)=0。

(1)按周期规律预测期望价格。根据文献[4]和[5],当r=2.872%作为铁矿石美元不变价折现率时,可令v为常数,特别地可令v=0。此时,铁矿石期望价格仅呈现有周期性波动规律,第i年的铁矿石期望价格Pi完全由对应年份的周期价格平移和货币贬值率确定,表2是利用公式(5)计算的一些预测结果。

(2)按周期均价预测期望价格区间。利用周期均价预测铁矿石价格,预测较粗糙,但稳定性更高,可以作为铁矿石长期价格的参照。根据文献[4]和[5],在铁矿石 28 年的价格周期中,周期平均2000年不变价格为42.1美元/吨,其中有13年低于周期平均价格10%以上,这13年平均不变价格为30.6美元/吨;有9年高于周期平均价格10%以上,这9年平均不变价格为65.9美元/吨,换算而得2010年预期价格的上下线为41.2美元/吨和87.5美元/吨,同理可得,2013年的预期价格区间是[44.85,95.26]。

(3)按方差确定合理的预测价位区间。考虑到铁矿石价格具有随机性,我们可以假设实际价格偏离预测价格的程度服从正态分布N(0,σ2),σ2的统计估计量见(6),90%精度的价格预测区间见(7)。

计算得 σ2=18.362,查表得 F0.05=1.645,利用公式(7)求得2009年90%精度价格预测区间为[50.29,110.71]美 元/t,2010 年 为 [45.69,106.11],2011 年为[41.98,102.4],2012 年为[36.34,96.76],2013 年为[36.46,96.88]。

(4)预期目标价位。结合期望价格区间和由方差确定的预测价位区间,2010年它们的共性价格区间是[45.69,95.26]。由于价格区间中值减为52.15、加为88.75,故65%可能性的预测价格区间是[52.15,88.75]。同理可得,2013年65%可能性的预测价格区间是[52.2,89.2],铁矿石预期价格不高于85美元/吨的概率为0.86,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因此,这可以作为我们的第一价位目标。实际情况是,月均进口价格从2008年8月的154/吨就曾降至2009年6月的68/吨,年均进口价格从2008年136/吨降至2009年80美元/吨,这说明第一价位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努力,铁矿石贸易价格甚至可以调降至55美元/吨,这可以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价位。

在确定预期目标价位时,假定我国不做违背调控铁矿石价格意图的事情。但是,事实上,2009年我国“四万亿救市”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都是与铁矿石价格调控相反的事情。2010年我国也未有效调控,进口均价达127.5美元/吨。2011年上半年与2010年同期比较,进口量增加9.33%,单价提高了55.08%,依然未做有利于铁矿石价格调控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国积极有效的调控3年,就能迫使铁矿石价格跌至合理的预期价位。另外,2010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97亿元,行业盈利水平低,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①资料来源:中国钢铁业去年盈利水平不乐观,宝钢利润约占26%,www.chinanews.com/cj/2011/02-16/2848218.shtml 2011-2-16。,假设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增速稳定,则2011年我国将进口铁矿石6.76亿吨,与期望价格比较,将多支出486亿美元。初略匡算,假设少进口6000万吨铁矿石,就能减少出口支出568亿美元,这是我国钢铁行业利润的4.1倍,经济上的利弊得失已经显而易见。因此,调控铁矿石贸易价格已经无可回避,已经找上门来,在钢铁生产创利和铁矿石贸易图利之间已经可以简单选择了。

2.扭转铁矿石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

(1)明确改变市场状态的任务。从技术角度看,调控铁矿石贸易价格的技术性关键是缩小eh的值,使之满足e<h,而不是相反。

(2)弄清楚改变市场状态的机遇和条件。2004-2010年间的 值分别为 0.0、0.85,0.80、0.85、0.95、0.83、0.23,可见铁矿石市场供不应求的数量正在减少。特别地,若扣除中国因素,早就是负值了。因此,调控铁矿石价格的国外条件已经充分具备,中国利用市场机制的有利条件也在形成和加强之中,中国正面临低成本调控铁矿石贸易价格的极佳市场机遇。

(3)改变市场状态要从大处着眼。调控铁矿石价格必然需要调整当前的利益格局,维持利益格局不变的调整策略是不存在的。调整铁矿石价格尽管需要支付代价,却是利益多损失少。2009年中国占全球铁矿石贸易的71.1%,2010年占69.1%。按现有铁矿石进口规模估算,只要铁矿石价格下跌10%,我国就能每年减少铁矿石贸易支付100亿美元;只要不让铁矿石涨价,就能每年减少贸易支付380亿美元;实际上,按85美元/吨的期望价格估算,我国可以减少铁矿石贸易支付486亿美元,调控铁矿砂价格的意义是显然的。实践证明,通过持续扩大需求,违背了铁矿石贸易量与价格变化方向一致性规律的应用原则,难以赢得国际铁矿石市场定价权。只有主动抑制国内用钢需求,才能震撼国际铁矿石市场、迫使价格跌回到合理范围。抑制国内用钢需求并非属于钢铁-铁矿石领域内的事情,而是全国的事情。因此,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结构”和发展转型,才能改善铁矿石市场状态,并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控铁矿石贸易价格。

(4)调控操作必须清晰、坚定、协调。2008年金融风暴的发生,带动国际铁矿石市场陷入低迷,若我国顺势继续“调结构”、抑制用钢需求,就能借助当时的市场力量加速铁矿石价格下滑,短期内就能造就国际铁矿石需求方市场态势。可是,四万亿“铁公基”救市方案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产生巨大的钢铁需求,拉动钢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2009年增加进口1.9亿吨铁矿石,不仅抵消了当时有利的市场力量,而且让国际铁矿石重回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把铁矿石进口价格从2009年中的68美元/吨推高到年末的86美元/吨,并因此告吹了“中铝195亿美元收购力拓案”、导致2009年铁矿石贸易价格谈判受挫,并且诱发了三巨头2010年大幅涨价的欲望,对价格谈判更加有恃无恐。2011年我国继续扩大铁矿石进口,带来了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高涨。近两年来,世界经济处于相对低迷,可是世界铁矿石市场火热,中国不仅支撑起世界铁矿石市场,而且不断创造铁矿石市场的价格奇迹,既损失了利益又损失了面子。中国企图通过救世来救己,实际效果是救市害己。这样的教训我们一定要汲取,中国应该救己以救世,首先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应该干什么,长期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使自己的经济发展步骤和政策措施更加清晰协调、坚定明确。作为大国,中国不应该只是顺应机遇,更应该创造机遇;中国没有理由总是处于应急之中,更不应该应他人之急。

3.投资国际铁矿勘探和开采,增强铁矿石供给竞争

(1)投资国际铁矿石开采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增加铁矿石供给,增强铁矿石供给竞争,短期内降低铁矿石供给价格;其二是拉升铁矿资源价值、推高铁矿探矿权价值,从而推高铁矿石开采成本,长期来看,间接推高铁矿石价格。铁矿石价格的最终变化趋势则要看这两股力量哪个更强。铁矿开采投资的主要作用可用图4简约表示。

(2)补贴勘探,促进铁矿资源供给的竞争性。为了抑制国际铁矿石开采成本的提高,我国需要同时投资国际铁矿石勘探,以增加国际铁矿资源供给,使铁矿石资源供给加强竞争,从而抑制铁矿资源价值的提高。勘探投资的主要作用可用图5简约表示。

图4 国际铁矿采矿投资收益作用路径示意图

图5 国际铁矿勘探投资收益作用路径示意图

勘探投资主要是战略性的而非经济性的,政府应从国家战略出发予以政策性补贴和支持。比较采矿投资,勘探投资规模不大但收益期长,是政府投资领域而非企业投资领域。至于后端的采矿投资,更多是经济性的,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政府以市场引导的方式对铁矿业予以间接支持,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期望收益;但政府不可直接介入,以免扰乱市场秩序。

(3)开采投资具有杠杆放大效应。我国投资国际铁矿开采,无需完全替代进口,甚至无需替代进口的大部分。统计结论是,只要我国自主开采量替代进口量的10%——约为0.5-0.7亿吨,国际铁矿石市场状态就从h<e扭转成为h>e,卖方市场就转变为供需竞争市场了,市场机制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了,三巨头就得进行供给竞争了。

(4)“扶小抑大”促进铁矿石供给竞争。在国际铁矿石开采业中扶弱抑强,扶小抑大,喂大三巨头的竞争对手,目的是动摇三巨头的垄断根基,其市场效果类似我国投资海外铁矿开采和勘探。有人担心这会引来三巨头的市场报复,不过没这样做之前我们已经遭受到三巨头的市场欺凌,市场规则也已经被三巨头打乱。经验表明,面对垄断者一味退却不行!更何况这是市场经济问题,三巨头毕竟是要市场的。若我们加速扶持其它厂商,减少对三巨头的采购,三巨头供给地位不就下降了吗?对此,三巨头若傲慢则市场份额流失、垄断地位动摇;若协作则市场状态改善、价格降低。我国处于或是长期有利或是短期有益的市场格局中。特别地,若我国意图坚定明确、手段稳健的话,甚至可以让对手连市场报复的胆量和时间都没有。

4.标本兼治创造有利的市场状态

调控国际铁矿石市场的战略基础,不在国外而在国内,要点是克服短期买涨杀跌的自我期许,树立长期经营的价值基准。短期治标措施是强化进口管理,形成一致对外的进口竞争力;长期治本战略是加速发展转型,减少用钢和铁矿石的国内需求。

(1)打破铁矿石价格上升自我预期的实现。推动铁矿石价格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预期铁矿石价格上升与众多进口商扩大购买之间相互循环增强。在这一机制下,带头搅局进口秩序者有了先见之明,理性经营者倍显无能。若政府开拓用钢市场,就是对这一恶行的迁就,就无法制止进口商之间的这种恶性竞争,也就无法让人明白国内合作有什么价值。政府必须坚决地让错误预期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而不救,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企业,都让其承受市场的报复,才能打破这种预期的自我实现,维护好正常的经济秩序。

(2)治标之策是强化铁矿石进口管理。从短期看,加强铁矿石进口商之间的协调,改变进口价格混乱的局面,能减少内部恶性竞争、拱手让利于外商的丑剧,使我国铁矿石进口商集体获利。这就要求政府加强铁矿石进口管理,鼓励守法、打击违规。我国现有112家铁矿石进口商,兼并重组进口商,增强进口商个体力量是进口管理的措施之一。但是,增强进口垄断并不改变我国铁矿石需求本身,垄断企业也并非天然地就能为国谋利;管理不当,垄断企业更能扰乱国内市场秩序。政府绝不可只图省事而仅考虑组织问题,而要从维护市场秩序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它们的进口秩序管理、使之行善易而为恶难。

(3)治本之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转型。抑制铁矿石价格的根本途径是,降低我国对铁矿石的实际需求以及需求的可预测性。只要我国加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减少基本建设投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就可以降低经济增长与钢铁需求增加的相关度、减少钢铁用量。2008年我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4%,钢铁产量占世界的37.5%,其中建筑用钢占世界的43.5%,我国经济比例关系被严重扭曲是显而易见的,减少钢铁用量已经成为我国优化经济结构的标志。如果我国钢铁需求增速低于世界铁矿石扩产增速,国际铁矿石市场就会日趋有利需求方,市场机制就能伴随市场状态的改善而自发地迫使铁矿石价格回落并难以回弹。

六、结论和问题

利用市场机制调控铁矿石贸易价格的根本大法是,改变铁矿石市场环境条件,逆转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从市场供需特征看,我国调控国际铁矿石贸易价格并非走投无路,而是出路就在前方。从市场条件看,逆转国际铁矿石供不应求市场态势正在形成并逐步增强,供不应求的程度已经大幅度降低而趋于基本平衡。特别是我国铁矿石进口增速开始趋缓,铁矿石开采和勘探的海外投资正在增加,若因此增加5000-7000万吨的调控量,就能使供不应求的铁矿石市场扭转成为供过于求的市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市场机制就能发挥自发调节作用,迫使铁矿石价格下降,我国调控铁矿石贸易价格的目标就能自发实现。

2003年前铁矿石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此后其它国家铁矿石进口年均减少0.13亿吨,我国年均增加进口0.67亿吨。我国铁矿石过度进口是造成国际铁矿石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拉动铁矿石贸易价格攀升的主要动力。不改变我国的这一情况,国际铁矿石市场条件就不可能根本改善。因此,调控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的关键在国内而不在国外。从战略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就能从根本上改善国际铁矿石市场环境;改善铁矿石市场环境的两个互补增强的策略是,在国内抑制铁矿石需求,在国外增加铁矿石供给。

抑制国内铁矿石需求需要标本兼治,互补增强。策略上强化进口管理、打击进口竞争,形成联合对外的进口竞争合力。战略上则要“调结构”,加速发展转型,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膨胀。增加国外铁矿石供给有两个切入点,其一是战略投资海外铁矿石开采和勘探,其二是策略性地在国际铁矿业内“扶小抑大”、“扶弱抑强”,以此增加市场供给,有效引发供给竞争,削弱三巨头的垄断供给地位,陷它们于长短期利益的两难选择之中,然后分化利用之。

价格调控既要顺应市场,更要创新市场。作为铁矿石需求大国,中国有责任创新市场态势,打破寡头垄断的盘剥,维护好国际铁矿石贸易市场。最低水平也要学会自我控制,顺应有利市场状态的自发形成。中国决不能成为国际铁矿石供不应求市场的维护者、支持者。2008年9月开始铁矿石贸易价格惯性下跌,我国的救市和产业振兴规划,却不合时宜地大力拉动用钢需求和铁矿石进口,最终维护了国际铁矿石供给方市场,却陷自己于此后长期不利地位。这一案例说明,在国家战略、贸易和产业发展之间如何协调配合、形成互补增强的对外力量等方面,我们实在研究太少、表现得太不适宜。

本文提出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一个分析框架,给出供需曲线拐点参数是应用的技术性要点。文中的参数估算是粗糙的,实践需要时,有关参数确定及供需变化规律,都需要更细致严谨的测算,以提高准确性。希望具有数据条件的研究者能予以深化。笔者更希望,承受得起百亿美元损失的我国,切莫吝资于超前的市场研究。面对每吨铁矿石价格从2003年32.78美元到当前2011年4月160美元的上涨趋势以及如此长期的无可奈何,我们实在有太多之处值得反思。

[1]周建波,金芙杰.影响铁矿石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7):25-26.

[2]徐 鑫.国际铁矿石谈判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6):27-28.

[3]朱 灏,李夕兵.采矿权价值评估的产业竞争分析法研究[J]. 系统工程,2009,(3):104-109.

[4]朱 灏.采矿权价值评估的竞争分析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9.

[5]朱 灏,李夕兵.铁矿石期望价格的测算及其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6):26-30.

[6]褚 永,李玉平。国际铁矿石资源市场均衡价格探讨[J].金属矿山,2008,(2):13-15.

[7]姚 蔚.如何看近期铁矿石价格的上涨[J].银行家,2005,(6):106-109.

[8]王建军.从国际铁矿石价格博弈看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的急迫性[J].商业研究,2007,(1):22-26.

猜你喜欢

铁矿石供给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6.58亿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铁矿石中全铁测定的探讨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2012年6月全国分省市铁矿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