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话剧《文成公主》进京献演前后

2012-07-26宋廷锡

世纪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成公主拉萨藏族

宋廷锡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首届藏族班班主任)

1962年春,周恩来(二排左四)、陈毅(二排右一)、班禅(二排左一)、陈叔通(二排左二)等中央领导接见《文成公主》中饰演松赞干布的洛桑次仁(二排左三)、饰演文成公主的强巴(二排右二)等全体演职人员

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由地回想起五十年前话剧《文成公主》进京汇报演出后奉命送剧组回西藏的情景。

由文化部推荐历史话剧《文成公主》为公演剧目

1961年秋,正当上海戏剧学院首届藏族班将在年底毕业之际,由文化部推荐,将著名剧作家田汉编剧的大型历史话剧《文成公主》(以下简称《文》)作为毕业公演的剧目,全班师生十分振奋。我们将竭尽全力,来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文》剧导演小组由田稼、宋廷锡、江文逑、向东组成,表演系副主任田稼为执行导演。

1961年,西藏叛乱已告平息,形势是很好的。但是逃亡国外的叛乱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在某些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掀起阵阵反华浪潮,妄想把西藏从祖国的怀抱里分裂出去,并且意图在西藏恢复最野蛮、最残酷、最黑暗、最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严正声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能改变的历史事实。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田汉创作的历史巨作《文成公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热情歌颂了“唐蕃联姻,甥舅一家”这段历史佳话。

西藏有史以来没有演出过话剧,藏族班排演《文》是西藏文化史上的一次突破。再说,西藏问题已引起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因此由奴隶出身的、西藏第一代藏族演员将要演出歌颂汉藏友好的历史话剧《文》更具重大的历史意义。

有人低估藏族演员艺术创作能力,说什么“文化落后,眼界狭窄的农奴们能排演好高难度的戏剧作品?”的确,藏族班的学生要排练这样的历史巨作存在许多实际的困难。这里我们对当时藏族班学生的来源和教学情況作一个大概的介绍:

这个班的学生共有二十九人,其中男生二十二人,女生七人。年龄最大的二十七岁,最小的仅十四岁。他们大部分是贫苦农牧民的子弟,有的当过喇嘛、奴仆;有的当过尼姑;还有的曾经是乞丐、孤儿。长期以来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文化水平较低,个别“知识分子”也只有小学四五年级水平。从来没有接触过戏剧,更不知道话剧是什么。大部分学生不懂汉语,因为地区各异,所以藏语表述也不统一。在我们教学小组的努力下,通过半年扎实的基础训练,特别是通过以学生自己切身的生活为素材,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的多场话剧《农奴的自述》,反映了他们在旧社会的苦难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的表演朴实无华,真挚激情,全院师生看了他们的演出非常感动,对于藏族学生在不长的学习时间内,在表演上能有如此进步,深为震撼。教学小组认为:无论在思想基础和专业水准上,他们都有能力胜任《文》的排演任务。小伙子们说:“我们一定加倍努力演好《文》,以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藏汉就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向中央领导、首都观众汇报演出

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文成公主》剧中的藏族演员

1962年新春,《文》剧的全体师生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应邀来到首都北京,向中央领导和首都观众汇报演出。演出先后在民族文化宫、人民大会堂进行,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陈毅、李先念、贺龙、郭沫若、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沈钧儒、帕巴拉·格列朗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了演出,接见了剧组全体师生,热情鼓励,高度评价,同时在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的主持下,演出招待了当时正在北京开会的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还招待了印度等各国驻我国的外交使团。

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演出,热烈祝贺演出成功并和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总理高兴地说:《文成公主》的演出和西藏第一个话剧团的即将成立,是我国戏剧史上的大事,也是西藏文化史上的大事,希望西藏话剧团今后每年都到首都来演出。周总理还委托中央民委副主任萨空了负责《文》剧组在演出期间的接待工作,给予藏族班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央文化部为藏族班举行教学汇报演出,邀请首都各文艺院团的负责人,在京召开了藏族班教学交流座谈会。该班班主任在会上作了班级教学工作的全面汇报。文化部代部长齐燕铭、副部长林默涵和各单位的代表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藏族班的办班成果。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为班级的教学过程拍摄了名为《高原花朵》的专题纪录片。首都《民族团结报》、《人民画报》、《戏剧报》、《民族画报》等刊物刊登了《文》剧的彩色剧照、教学生活照、评论文章和报告文学作品。

藏族班师生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合影留念。前排右二为《文成公主》导演田稼,右三为宋廷锡

《文》作者田汉先生数次看了演出,他心情激动,作了题为《送〈文成公主〉入藏》的诗篇:

何必蛾眉悲远嫁,

至今昭寺仰容毕①。

八千里外传犁磨,

四十年间息鼓茄。

故事新排逻些剧②,

惊才多出朗生家③。

雪山春暖花开日,

汉藏如潮看蒋葩④。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赵朴初也填了一首《殿前欢》:

出囚牢 铁树开花 翰海也生潮。

万劫千年 换得今朝笑。

谁肯信、当今奴婢一登台场尽是英豪。

著名画家叶浅予、阿老,还为演出场景和主要角色的造型作了速写画,刊载在报刊上。中国戏剧家协会发展了强巴(饰文成公主)、洛桑次仁(饰松赞干布)、大旺堆(饰禄东赞)索南绕登(饰李道宗)、小次仁多吉(饰恭顿)、郑敏香(藏回后裔、饰弘化公主)、大洛桑旦增(饰俄梅勒赞)等七人为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大旺堆为全国剧协理事。

奉命进藏汇报演出

在一次座谈会上,齐燕铭代部长建议:为办好后续的藏族班,学院教学部门应对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状况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希望学院派专人送《文》剧组进藏做好这项工作。经学院领导决定,委派当时任班主任的我送剧组进藏汇报演出。

作者宋廷锡(右)和藏族学生桑旦次仁在演出之前访问牧区

1962年4月,《文》剧组的大队人马,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道路,向西藏高原进发。沿途经西安、咸阳、兰州等历史古城,均进行了献演,受到当地的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我院副院长苏坤、导演田稼、教师江文述和大部分负责舞台设计的教师们,随队欢送到兰州后与藏族学生依依惜别。我们剧组全体人员带上全部布景、道具,分乘数辆卡车,顺着刚开辟的青藏公路,开始了漫长的旅行。

西行的道路崎岖不平,随时可能遇到山洪暴发和泥石流冲击的危险,驾驶员是探索着行车的。到西藏拉萨,车辆要翻过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唐古拉山。那天车辆驶至山顶时,正是夜晚九点整,然而在唐古拉山顶,鲜红的太阳正挂在天边,与远山洁白的雪光交相辉映,这壮丽的奇景不亲临其境是难以想象的。但翻过唐古拉山顶,气候突变,巨风大作,满天乌云在我们眼前擦过,人们仿佛已进入天国漫游。由于天气恶劣,车队像乌龟一样地在崎驱的山间公路上爬行,车箱里颠簸得很厉害,就这样,车行二十五昼夜,我们终于抵达这座美丽的城市——拉萨。

《文》剧组在整个进藏旅途中,虽历经艰险,但出身农奴的学生们,以第一批西藏话剧演员的身份荣归离别了近三年的家乡,他们这种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一路上唱着家乡的歌谣,一面大声高呼着:“亲人们,我们回来了!”公路两旁在田间干活的藏胞们发出了悦耳而悠长的口哨声,以示热情的欢迎。一路上歌声和口哨声彼此呼应着,寂静的青藏公路上洋溢我们的欢笑。当车队来到那曲(黑河)时,被热情的藏胞拦住了。原来这是学生浪戈卓玛的家乡。几个星期前,老人收到女儿的家书,说不久她们的车队将在黑河经过,父女俩即将见面,老人高兴极了,他每天都在路口等待。可十几个昼夜过去了,总也见不到爱女的踪影,老人心里着急,整夜翻来覆去地睡不好觉。今天喜从天降,日夜思念的女儿终于站在老人的面前,老人紧紧地拥抱着久别的爱女,不禁热泪盈眶。在草原上早已搭起高高的舞台,在藏胞热烈的要求下,我们在这十分简陋的舞台上进行了演出。在节目中,有当时人们特别爱唱的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小乐队演奏了藏族乐曲《朗玛》,还跳起热情快节奏的踢踏舞。

经过二十五天的长途颠簸,我们终于到达被称为日光城的拉萨,热情的藏胞自发夹道欢迎。他们十分好客,不分是学生的亲属或非亲属,他们都给你倒上酥油茶、甜奶茶和青稞酒,祝福来客“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真挚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们和欢迎的群众一起欢歌、一起跳起了“戈庄”舞。对我这个汉族老师,更是如同贵宾一般,他们又唱又舞地给我献上洁白的哈达,都把我看做是毛主席派来的人,这种热烈场面是我未曾意料到的。有位学生笑着对我说:“藏民已经把您当做活佛一样来对待了。”这虽然是一句笑话,却使我感动万分。

1962年6月《文》剧终于在拉萨大礼堂隆重演出了。这是西藏第一次演出大型的话剧,广大僧俗群众奔走相告,有许多观众是从几十里外的牧区赶来看戏的。剧场里天天爆满,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争睹他们热爱的“阿姐迦萨”的风彩。有些观众被挤在场外,他们向剧场管理人员请求说:“咕叽!咕叽!(求求你的意思),那怕让我挤进一只耳朵、听听公主说话的声音也好啊!”《文》的演出,轰动了整个西藏高原。汉藏联姻,唐蕃亲好,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一千二百多年的联姻佳话至今还在藏民中传为美谈。汉藏团结,情重如山,这真挚的民族情谊已深深扎根于汉藏人民的心中。那几天,西藏工委和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汉藏领导同志都观看了演出。《西藏日报》以大量篇幅连连报道演出的盛况。同时刊登了剧作家田汉先生为《文》剧演出写下的诗篇。

一天下午,西藏话剧团的门口停下一辆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领导同志的小轿车,来人说:“请上海来的宋老师赴宴。”到了目的地,那同志才告诉我是参加班禅大师从首都回到拉萨的欢迎宴会。我被安排在自治区文教部门领导同志一桌,宴会上气氛十分祥和。席间我代表上海戏剧学院向班禅大师敬酒,祝大师身体健康,扎西德勒,班禅大师立起身来,高举酒杯,他感谢上海戏剧学院为西藏做了一件大好事,培养了第一批藏族演员,并且要我转达对《文》剧全体演职员的感谢和问候。班禅十分高兴,为西藏有了自己的演员与话剧团,并且举行了精彩的演出而自豪,在这次拉萨的欢迎会上,再次表达了他十分愉快的心情。

在堆龙德钦草原上,师生们与牧民联欢时合影

为帮助我外出采访,团部还派了歌舞队的队长和团部秘书陪同我外出访问农牧交界的堆龙德钦县。我们是骑马去的。我从小骑过水牛,但没有骑过马,想这两者总差不多吧,再加上年轻胆大,一上马就狂奔起来。那马欺生,我怎么也控制不住它,没到目的地,臀部已磨出血泡,疼痛难忍,但也顾不上了。到了目的地,许多牧民早已在等待了,我受到热情的接待。我们和众多藏胞都在草原上席地而坐,主人不断地让我喝青稞酒和酥油茶,每喝几口,主人很快又给你加得满满的。为了表示对主人的尊重,我连忙一饮而尽。藏族有一个习惯,不论你喝了多少,主人总要再给你斟满以示敬意。在秘书的提醒下我才懂得这个礼节。大家边喝边唱,边谈边舞。我了解了许多藏族的民风习俗,还结交了牧民朋友,并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六十年代初,牧民的生活还相当艰苦,但十分乐观,他们在歌舞声中显得是那样的欢快,眉宇间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喝不尽的酒,唱不完的歌,直到天黑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牧民,快马返回拉萨。

在拉萨,我访问了学生家属,还与大旺堆失散了13年的弟弟洛桑见了面。“八一”建军节那天,我应强巴(文成公主扮演者)父母的邀请,在拉萨著名的“罗布林卡”欢度佳节。她阿爸高兴地告诉我:自己的爱女现在已成为西藏人民的演员,这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关山遥远师生情深

1962年8月西藏话剧团在拉萨正式成立,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了,藏族的话剧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话剧团的藏族艺术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还参演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如电影《农奴》、《冰山雪莲》、《雪山泪》、《红河谷》,《罗米欧与朱丽叶》、《赛吉达森》、《欧古登巴》、《意翁玛》、《松赞干布》等。此外,他们还以自己的师资力量,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改革开放后,他们除在舞台上演出反映本民族生活的剧作外,还演出了《万水千山》、《沙家浜》等优秀剧目,并带着自己的作品,曾四次应邀赴京演出。上海戏剧学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陆续培养了多批藏族学生,五十多年来,这些学生在西藏高原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们中间,有西藏戏剧家协会主席大旺堆,有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专家索郎次仁,西藏大学担任表演教学的教授索南绕登,演技出众的国家一级演员大旺堆、旦增卓嘎、多尔吉、扎西顿珠,有著名导演普布次仁等。旦增卓嘎、多尔吉、扎西顿珠曾荣获影视界最佳男女主角的称号。他们成长的过程是农奴——大学生——艺术家,一大批年轻演员在党的培养下茁壮成长。

我退休已经二十三年,蒙藏族学生的厚爱,经常深受来自西藏高原的问候和关怀,他们不断从拉萨寄来保健强身的藏药,传来话剧团对高原的戏剧作出贡献的佳音,这些都使我十分振奋。

2009年教师节,当年藏族班学生来沪看望班主任老师宋廷锡(中),并献上哈达

索南绕登曾多次因公来沪,每次都要拜访老师并给老师献上洁白的哈达,向老师详谈他和藏族学生在藏的工作情况,这种不忘师恩的情感,使我们深为感动。“文革”后期,曲吉和索南次仁来上海拜访了我和江老师,那时,没有照相机,只能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上面写着“关山遥万里,情谊永相传”的文字,作为珍贵的纪念品。特别是1992年由普布次仁导演的大型神话剧《意翁玛》,剧组全体演员在参加全国第三届艺术节的演出后,特地从昆明远道来上海,向母校汇报演出。上海市文化局为欢迎藏族校友的返沪举行了联欢会。这次聚会包括大旺堆、央金卓戈、中边巴次仁在内的所有藏族校友都见了面。2002年春的一天,曲吉和群佩洛桑夫妇远从拉萨来访,他俩给我献了洁白的哈达,曲吉用藏语和汉语深情地唱道:

最清最清的河流,

是从雪山的心尖上流过。

最美最美的鲜花,

是在草原的怀抱里开放。

最深最深的情谊,

是在藏汉师生中结成。

打着金子的灯笼都找不到的好老师,

我们祝您健康长寿,扎西德勒。

是啊,离别半个世纪以来,我们汉藏师生的联系从未中断过,我们师生的深厚情谊会永远流传,万古长青!

祝战斗在西藏高原的文艺斗士们,为西藏人民的戏剧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2011年7月落笔

注释:

①今拉萨大昭寺、小昭寺、都有文成公主塑像。

②拉萨唐时称逻些。

③朗生,藏语农奴。

④饰文成公主的演员名强巴(蒋葩之谐音),年18岁,藏族姑娘。

猜你喜欢

文成公主拉萨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拉萨舰,入列
第三届藏戏传承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Aresearchon lexical density-acase study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papers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而建的吗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去拉萨不能错过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