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研究

2012-07-18张炳力徐国胜王伦珍

关键词:路线图安徽省汽车

张炳力, 徐国胜, 王伦珍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研究

张炳力, 徐国胜, 王伦珍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文章综述了产业技术路线图理论,并说明了制定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目的和意义;按照“产业现状分析-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的总体思路,绘制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提出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实施建议,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和参考依据。

技术路线图;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

0 引 言

汽车产业是支撑安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安徽省汽车工业一直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两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省份。由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多年致力于发展民族汽车品牌的积淀,逐渐成为中国又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2010年全省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20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 50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第8个迈入百万辆规模的省(市)[1]。作为安徽汽车工业基础的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它的健康发展对支撑安徽省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因此,认清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对提升零部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向高专业化水平、高技术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产业技术路线图

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一种创新管理工具和技术预测方法,主要通过时间序列系统地描述“技术—产品—产业”的发展过程,识别产业技术的优先顺序[3]。目前,技术路线图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4]。

国内关于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献[5]介绍了技术路线图的概念、特点、作用、分类及绘制方法等;文献[3]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原理、制定方法,以及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过程中的方法论。在实践层面,2010年安徽省完成国内首个区域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08年广东省在国内率先绘制完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并开始在相关行业实施;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了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实践工作;上海、天津、湖北等省市也启动了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6-7]。

综合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明确,产业技术路线图有助于产业认清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识别由此产生的市场驱动因素,并识别产业技术的优先顺序,评估和执行新技术,提高行业研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促使产业界共同分担成本,有效管理资源,致力于解决共同的技术问题;促进合作研发,构建战略联盟,鼓励技术开发成功后的扩散,并通过技术路线图凝聚利益相关者。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正在成为相关产业领域重要的创新手段。

2 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意义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以聚合产业科技资源、助推产业升级为目的,全面深入分析当前世界汽车工业及国内部分汽车产业集群区经济形势,纵观国外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以科技创新和提升2个贡献率为主线,围绕发动机技术、先进底盘系统及其控制技术、零部件先进节能、轻量化、智能化技术、零部件销售服务、标准等主要领域深入研究,跟踪和发布科技攻关的最新产业化成果,掌控技术制高点。

制定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减少决策失误。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集中了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和科技机构等有关领导与专家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优势互补,能够解决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识别产业技术的优先顺序,帮助科技管理部门界定短期和中长期研究和发展计划,对未来市场需求和新技术发展方向做出预判,识别未来可能影响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威胁,有助于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提高科技预测和规划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

(2)提高科技投入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可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成为安徽省科技投入的重要依据,通过各阶段全方位分析,可以认清产业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及其变化,确定现时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重点,有助于安徽省零部件企业寻找研发最好切入点和最容易实现突破的环节,突破技术障碍,开发缝隙市场,从而提高科技投入效率,降低投资风险。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强调市场拉动与技术推动的有机结合,通过市场需求、产业目标分析来发现技术壁垒及其研发需求,再通过凝练研发需求并与市场需求、产业目标进行衔接,从而保证了研发需求及其成果的应用前景。同时,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描绘了产业技术发展愿景,传递了未来技术需求,促进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及其相关产业的密切配合、协同攻关,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路线图给出了清晰的技术创新路径及其演进规律,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和过程节点,把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创新主体有效组织起来,围绕同一目标开展创新,做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集成创新。因此,制定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可以发挥安徽在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方面的优势,通过制定技术路线图,从产业发展战略角度推动产、学、研长期有效结合,形成动态的创新联盟。

3 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流程

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是一项大型的研究工作,需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多轮次地深入开展研究,从多个角度对各方面信息进行鉴别评估。安徽省汽车零配件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组研究确定了技术路线图的技术路径,即“产业现状—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5个阶段的分析模块,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专家访谈及专题研讨会等方法进行各个环节的研究。

3.1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

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是在安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现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雏形,如图1所示,拥有合肥、芜湖、蚌埠、安庆、宁国及黄山6个汽车零部件工业群,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合肥的车桥、座椅、锻件等;安庆的发动机燃烧系统、悬挂系统等;芜湖的发动机、仪表、真空助力器、汽车电子等;蚌埠的三滤件 (空气滤芯、机油滤芯和汽油滤芯);黄山的车用仪表等。

图1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布情况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8-9],是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因素,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

3.1.1 外部因素

(1)机会(O):石油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日益恶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提高安徽省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需要;皖江城市带产业示范区建设蓬勃发展。

(2)威胁(T):面临国际大集团的竞争;整车厂压价和原材料厂涨价的双重压力;研发和技术上的差距。

3.1.2 内部因素

(1)优势(S):政府对汽车工业全面支持;安徽省汽车企业和一大批科研院所机构的积极参与;安徽省自主品牌实力雄厚;新能源汽车稳步发展;安徽省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

(2)弱势(W):企业规模偏小,与整车发展不协调;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3.1.3 战略

(1)在O和S下,采取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积极利用有利政策,促进行业服务、零部件工业园区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互动发展;抓住时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创新品牌,聚集人才,促进省内汽车零部件的发展。

(2)在T和S下采取ST战略(利用优势、抵御威胁):强化汽车零部件行业服务能力,创新行业服务形式,促进安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

(3)在O和W下,采取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区,完善其功能,提升其服务能力;利用自主品牌整车厂的优势,促进整零配套生产,克服企业规模偏小、与整车发展不协调的劣势。

(4)在T和W下,采取WT战略(减少弱势、回避威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现有品牌为基础,通过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增强创新能力。

根据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确定汽车零部件路线图的研究范围及重点研究方向,即本路线图的研究边界为汽车零部件产品、零部件产业模式、零部件产业集群、零部件可靠性和标准,如图2所示,其中重点方向为发动机、底盘、新能源、零部件配套能力、零部件产品可靠性与耐久性领域。

图2 汽车零部件产业领域雷达图

3.2 市场需求要素

市场是决定产品生产和研发的依据,通过调研和专题研讨会以及对国内外及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的系统分析,得出8个市场需求要素供专家进行分析,见表1所列。

表1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需求要素

3.3 产业目标

市场需求分析为如何界定产业的目标提供了依据,通过市场调研和专题研讨,对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目标要素进行分析,确定产业目标要素;同时以市场需求分析确定的市场需求要素为基础,根据产业目标分析中得到的产业目标优先序列,构建分析矩阵,得出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市场拉动下需要优先实现的产业目标,最终确定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目标要素。以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品为例,目标要素见表2所列。

表2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品的产业目标

通过表2分析,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近期目标是提高零部件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的性价比,做好产品市场推广,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加强零部件产品与整车厂同步发展。中期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政府政策扶持,注重开发CAN总线技术,重视绿色制造、节能减排。长期是大力发展自主研发,研发生产配套设施,零部件的模块化、电子化,零部件的再制造。

3.4 产业关键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分析是根据未来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发展目标,分析影响产业目标实现的技术(包括工艺)壁垒,核心工作是从现存的技术壁垒中筛选出优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这些技术壁垒的突破,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实现产业目标。

下面以汽车零部件产品为例,分析了阻碍本技术领域内科技目标实现的技术壁垒及其可能形成的原因,将这些技术壁垒分为发动机、汽车电器、底盘、车身及附件和新能源5个方面,其中,N表示近期(3a);M 表示中期(3~5a);L表示长期(5~10a)。

(1)发动机:汽油机燃油电子喷射系统(N);汽油直喷发动机(N);汽油机的可变气门定时和升程系统(N);可控燃烧速率技术(ML);可变排量技术(N-M-L);喷嘴截面可调的废气涡轮增压器(N-M-L);废气再循环技术(N);柴油机的高压共轨喷射和可预喷的泵喷嘴技术(N)。

(2)底盘:6速自动变速器(N-M);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N);无级自动变速器(N);双离合自动变速器(M-L);牵引力控制系统(M-L);驱动防滑转系统(N);轮胎压力监测系统(M);全电路制动系统(M-L);自适应巡航控制(L);主动悬架阻尼器控制系统(N-M);主动横向稳定器(M);电子稳定控制系统(N-M-L);电动助力转向(N-M);后轮转向系统(M-L);汽车底盘线控、集成化、网络化技术 (N-M-L)。

(3)汽车电子产品:汽车42V电气系统技术(M-L);起动机电子故障排除技术(M);汽车LED照明技术 (N-M);数字化和智能化汽车仪表与显示技术(M-L);汽车空调环保节能技术(N);汽车车身电器控制系统总线技术(N);CAN总线仪表产业化技术 (M)。

(4)车身及附件:车身激光焊接技术(N);车身轻量化技术(N-M);冲压用内覆盖件模具技术(M);精致、考究、装备齐全,内饰设计(M-L);车身附件电子化、智能化技术(M-L)。

(5)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技术(N-M);电池管理系统技术(M);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技术(N-M);整车控制技术 (N-M);发动机控制系统(M-L);高压供电管理技术 (M);电动辅助系统(如电制动、电动空调等)技术(M-L);代用燃料汽车技术 (L)。

我国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跟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在技术、产品质量和标准制定上都存在差距[10]。随着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及环保化等发展,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技术问题也层出不穷。

安徽省内零部件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领域,所配套的车型也主要集中在中低档次商用车和品牌价值低的经济型乘用车领域,近期及中期的技术壁垒主要集中在缺乏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综合性能较好的零部件产品;长期则主要是缺乏新型化、电子化、智能化产品。

3.5 项目研发需求

研发需求是在总结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分析和技术壁垒分析阶段提出的问题基础上,确定突破产业技术壁垒和关键技术难点的研发需求,找出现实与目标的差距,明确需要培养和提升哪些能力。

为了突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领域的技术壁垒和关键技术难点,实现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产业目标,课题组确定了本技术领域的研发需求方向,并据此提出相关的研发项目。

3.6 技术路线图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沿着“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以及关联问题的路线,以近期、中期及长期为时间节点,结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整合、凝炼专家意见,确定4大边界范围(汽车零部件产品、零部件产业模式、零部件产业集群和零部件可靠性、耐久性和标准)中各要素的重要性及关联分析,绘制出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见表3所列。

以近期为例,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分为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子产品、车身及附件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5个部分,根据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分析边界范围中各要素在市场需求中的重要性排序,再依据产业目标研讨会分析结果,确定市场需求与产业目标的关联性,并对关联后的产业目标进行排序。

同理,对技术壁垒、研发需求进行排序。最后,绘制近期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路线图。

依此类推,绘制中期及远期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路线图。

表3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近期技术路线图

4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实施建议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竞争态势相对严峻。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只要立足于安徽省的现实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优越条件,努力开拓,就可以逐步形成一个竞争力强、优势明显的汽车零部件产业[11-12]。

4.1 政府实施产业政策建议

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是促进产业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指导,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从而加速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

(1)产业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地建立和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逐步解决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分散、生产规模小及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各地、各企业的生产优势和特长,实行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水平。

(2)组建大规模的零部件供应集团。大集团、规模化越来越成为未来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

目前,在国际上年销售额100亿美元是衡量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基本规模的标志。相对来说,安徽的零部件企业规模过小,一个地区所有零部件企业全年的销售收入也只有几亿元人民币,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更无法达到一定的规模。因此,安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通过并购、联合等形式组建战略联盟,实现资源、技术共享,增强竞争力。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的优势,坚持产业集聚、特色突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良好的岸线资源,发挥合肥省会拥有众多工业园区的优势,强化芜湖沿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提高安庆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重点发展合肥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芜湖市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产业园产业集群、蚌埠市滤清器产业集群、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并积极推进马鞍山、铜陵、池州中心城市扩张与联动,加密沿江园区布点,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扩区升级和组团式发展,形成沿江开发园区聚集带。

(3)经济政策。政府应采取各种方式,支持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利用中部外贸发展资金,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或研发补助,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资金,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4.2 企业发展政策建议

(1)发挥安徽省汽车产业的优势。江淮、奇瑞等整车厂在发挥汽车自主品牌的优势基础上,利用地域优势,不断提高省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整车厂配套的比重,强化社会资本体系。

(2)构建创新集群网络体系,扩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创新力度。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既竞争又合作;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整车企业把部分开发任务交给零部件企业,或者帮助零部件企业进行开发,同样零部件企业也可以主动参与到整车开发过程中,甚至进行超前开发,即产学研联合开发。

(3)提升技术水平,尤其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模仿创新途径,提高安徽省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同时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通过联合开发,培训开发人员,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安徽的优势企业如安徽省安庆环新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江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应注重高新技术产品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生产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5 结束语

技术路线图制定是一种需求驱动的技术规划程序,代表了一种有力的科技管理方法和技术集成战略管理工具,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用,在国内尚属萌芽阶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研究,判断其市场需求,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分析为满足市场需求及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领域,确定各个关键技术重点研究领域的研发项目,根据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产业目标、关键技术及研发需求分析结果编制技术路线图,提出产业发展对策,为政府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徐 佩,乐真如.安徽省汽车产业的优劣势及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98-99.

[2]朱卫东,高珍伟.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110-113.

[3]曾 路,孙永明.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0-35.

[4]Clare R P,Farrukh J P,Probert D R.Technology roadmapping aplanning framework for evolution and revolution[J].Technology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4,71:5-26.

[5]李雪风,仝允桓,谈 毅.技术路线图:一种新型技术管理工具[J].科学学研究,2004,22(12):89-94.

[6]张书喜.新能源汽车绘就技术“路线图”[N].安徽日报,2010-11-19(A2).

[7]李兴华.产业技术路线图:广东科技管理创新实践[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10-33.

[8]贾凯君.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2):28-32.

[9]袁浩然.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

[10]苟海平,李赞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形势与战略选择[J].汽车工程,2007,29(11):1018-1024.

[11]谢 枫,柯常松,王 凯,等.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及走势分析[R].合肥:安徽省信息中心,2008.

[12]张 泉.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Research on technology roadmap drawing for Anhui automotive parts industry

ZHANG Bing-li, XU Guo-sheng, WANG Lun-zhen
(School of Machinery and Automobile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ory of technology roadmap and describ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echnology roadmap drawing for Anhui automotive parts industry.Based on a general idea involving the industrial actuality analysis,market demands,industry aims,technological barriers and R&D needs,the technology roadmap for Anhui automotive parts industry is drawn.Finally,some suggestions in this respect for Anhui automotive parts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decision making and strategy selection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roadmap;Anhui;automotive parts industry

U46;F272.1

A

1003-5060(2012)04-0452-07

10.3969/j.issn.1003-5060.2012.04.005

2011-10-12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10030503076);东风本田-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02-060109)

张炳力(1968-),男,安徽合肥人,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吕 杰)

猜你喜欢

路线图安徽省汽车
成长相册
路线图,作用大
描述路线图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