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实验课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2012-07-13朱焕芝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作用问题

朱焕芝

摘 要 本文探讨了高职实验在教学做一体化中的作用,指出了目前高职实验中存在的实验课程体系陈旧、经费不足、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的三方面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实验资源、改革管理模式。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作用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 04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这样定义“教、学、做”:“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上教的是老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即教师要通过设计和示范“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学生通过“做”掌握技能,符合高职教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由此可见“做”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实验课在教学做体系中的作用

(一)教: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是讲练合一、理论和实践结合,模拟仿真和现场教学。这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形式,有着其自身的教学规律。一般职业教育理工类实践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55%;文科类实践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45%,这样学生职业能力或者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就有了课时上得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是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完整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以任务过导向的实验课程历练而成的,因此,实验课成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作为子系统存在于教学做这个大体系中。

作为职业教育,实验课程的开发必须以学生今后的职业标准为导向,与职业鉴定相结合。由实验课教师、校内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实验内容,他们把学生今后相应岗位的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并进行分层,每个层级分别与相应的实验相互对应,精心选择实验项目,力争做到每一个实验都有明确合理全面的目标。在实验操作中,不同科目之间的实验可以互相配合,消除重复实验,实行统筹安排,横向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实验以3年为期限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

(二)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地动力,一个没有从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职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开展实验研究的重要基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转化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理论直观化,也为难点提供了解疑的途径,是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化学实验为例,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的实验项目有操作实验、验证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王小逸等在《创新实验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索和实践》中总结了设计性实验创新性体现在:每一个实验都是一个独立的课题,前人没有涉及或者需要改进,创新实验强调探索过程,但对结果要有分析和总结。创新实验至少有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基础数据积累、改进实验、取得实验结果几部分组成。指导老师应该具备选题知识,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参与实验的学生都是自愿的,对实验项目有激情。

由此可见,高职实验室既是创新科技的载体,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验和掌握,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力也是一个考验,同时要求学生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并且具备独立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做:发展学生职业能力。

实验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转换,使理论变得直观明了。在实验课中教师树立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引导创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基础操作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设计创新训练并重。针对高职专业群的特点按照以上三个层次制定必修实验课程和选修实验课程,并设计相对应的学分作为学生评价标准。

其次有些高职院校建立了开放式实验室,一方面开放实验室,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规定的实验课外可以随时做实驗,另一方面开放实验,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广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知道学生的课前讲解、现场指导、课后辅导等,帮助解决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领会实验的设计思想和目的,达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实验的范围可以延伸到校外实训,弥补校内实验室开放性不足、实验器材落后等缺陷。用见习、实习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消除学生未来上岗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职业能力。

评价方法多元化,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完成项目进度进行整合,这些元素没有主次之分,评价时注重过程和个体差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目前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课程体系陈旧。

首先近年来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理论和实验室管理的滞后,实验课程暂时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还没有从理论课中脱离出来,使得有些实验教学生搬硬套本科的模式,理论和实践是两条平行线,在管理上存在着缺失或者交叉的现象,实验内容无法体现高职特点。有些实验次数不够,实验教师东拼西凑,完成授课任务即可。

其次实验内容陈旧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同时实验管理模式的陈旧进一步制约了师生的创造性。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按照固定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在时间和空间上学生无法选择,这样使得生动有趣的实验课变得枯燥乏味。同时管理模式的陈旧导致了实验室利用率也不高,特别是一些刚升格的高职院校,如果实验运行和管理脱节,就会造成资源闲置、高耗污染、“三废”增多的情况。

(二)实验设备经费不足。

实验室经费是保证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的财力支持,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础。实验室的仪器、材料、耗损、器材和实验室的维修都需要经费,可是现实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学校自筹、校企合作、社会捐赠等。现实情况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远远赶不上学校规模的发展。

同类院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地域差别很大;学校之间享有的资源,政府偏向重点大学。教育经费太少,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此目标仅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当时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5.1%。不同地域之间,财政拨款倾向于东南部、西北部的学校拨款很少,这些都限制了高职实验室的发展。

这样就造成了以下现象:(1)在大型和小型仪器之间举棋不定。由于实验室总是想优化资源配置,怕超支,这样就在购买仪器上高不成低不就。(2)材料无法满足实验需要。一些易耗品,特别是一些医学实验中的小动物、化学实验中德药品随着物价上涨,有限的资金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3)需要维修的仪器闲置率高。无法维修,就会使得仪器不能再利用,造成浪费。

(三)实验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王栋、张连峰在《当前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教育部高教司对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5省30余所高职院校21658名实验教师的学历结构如下:

本科或者以下学历的占绝大部分,这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优秀等级标准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由于世俗的偏见,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不愿成为专职实验人员,这样使得实验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跟不上技术发展要求的现象。另外在职的实验室人员师资队伍不稳定, 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严重制约着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三、解决策略

(一)增强实验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 实验老师的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验老师首先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实验教学工作是一种服务性较强的工作,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实验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甘为人梯”的思想,具备默默奉献精神。其次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实验和科研实验是一种以验证科学理论、研究探索客观规律为主的实践活动,实验教师作为实验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实验技术水平,包括对仪器设备的娴熟的操作使用技术和精湛的维修技术;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技术;实验仪器的设计、改进及功能开发技术等等。在准备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安装调试仪器设备;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时,必须做到准确、真实;不能凭主观臆想,应以科学的态度和辨证的思想做出判断和总结。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好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查、考核及职称聘任工作,在提职晋级问题上实验室技术人员与教师要一视同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各方面待遇,消除人们对实验室工作的偏见,吸引高学历,高层次,专业理论知识前沿、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运用高等院校高端仪器设备的人才从事实验室技术与管理工作。

(二)优化实验资源,强化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存在办学经费不足、办学场地不足等不利因素,困扰并制约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影响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验场地,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学模式管理。结合教学目标,由专业教师和实训老师全程指导和跟踪,对学生的实验和实训过程进行正确评估,纳入学生年终考核范畴。

其次,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试验、实训室适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验、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在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实训室创收,为学校节约资金。

最后,纳社会资金建立实验、实训室。杨泉良在《对高职院校实验、實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指出威海职业学院出实验场地,设备由投资者购买共同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这样减少了学校的投入也利用了社会资源。在具体操作中,除严格按学校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要求执行教学计划之外,其他由投资方自主运行。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学校节省了购买设备的投资,同时也减少了人员及设备维护、维修的投入和管理上的麻烦。

(三)改革管理模式,实现科学管理。

实施扁平化管理,即由决策者直接面对职能部门和基层生产单位的“一对多”的组织构架,这就是物理意义上的扁平化管理。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使实验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从而为提高实验室的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实现信息管理的扁平化,即建设基于校园网络平台,集实验实训室设备管理、耗材使用管理、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安排、实训记录、运行监控等硬件管理、运行管理和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验实训室综合信息公布系统。使得师生对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利用情况一目了然,实现合理安排实验,提高利用效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专业性强的实验室由系管理,综合性强、共用性强的实验室由学校统一管理,建议教务处作为最高管理部门,直接管理院级实验室,不再设置中间环节,在实验材料的耗费批准上、设备的添置上达到快速到位,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学院按照自己的特点设计扁平化工作流程。

合理安排和管理高职实验和实训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怎样把项目管理等理论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如何把实验课和学生的职业技能结合的更紧密等,这些都需要实验教师们的共同思考和参与。□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栋, 张连峰.当前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验室科学.2009年第3期.

[2]李青秀.高校化学实验改革刍议.魅力中国.第98期.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作用问题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