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迈向类PC时代同质微利等问题亦显现

2012-07-10李俭伟

通信世界 2012年15期
关键词:同质化三星处理器

特约撰稿人 | 李俭伟

在智能手机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PC化特点的同时,PC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硬件同质化、利润微薄化等问题也开始困扰着众多智能手机厂商。

近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根据IDC公司的数据,2011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达16亿部,同比增长14%,其中智能手机出货4.8亿部,同比增长63%,这不仅明显超过整体市场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智能手机2010年所实现的52%的同比增长率。在国内,智能手机同样扮演着拉动市场增长的关键角色,根据赛诺公司的数据,2011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达到7358万台,同比增长165%,远高于整体手机市场24%的同比增长率。由此可见,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国内,智能手机已成为手机市场重要的增长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智能手机开始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PC化特征。

软硬件尽显PC化特征

由于允许用户安装各种第三方软件应用,智能手机一开始就给消费者留下了“便携PC”的印象,而随着近年手机硬件的快速升级以及软件平台走向少数产品垄断的格局,智能手机产品正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PC化特征。

在硬件方面,从处理器和RAM容量两个领域的发展可以看出智能手机已具备入门级PC的处理能力。传统上手机处理器的性能跟PC处理器存在8年的差距,例如,2000年首个1Gz频率的PC处理器面市,1GHz频率的手机处理器则在2009年才量产。然而,近年来手机处理器的发展明显提速,以高通公司为例,其Snapdragon芯片的第1代升级到第2代花了1.5年的时间,而从第2代芯片升级到第3代双核芯片仅用了半年时间,其性能提升3倍,功耗却降低了50%。目前,手机处理器的性能跟PC处理器之间的传统差距已大大缩小,4核并带有GPU模块的手机处理器已经面市,可以轻松处理高清视频、3D游戏等以往只有PC才可胜任的应用。在手机RAM容量发展上,目前512MB已成为主流智能手机的最低配置,配备GB级别容量RAM的智能手机也越来越普遍,相对于主流PC的RAM容量在达到2GB后趋于稳定的状况,智能手机的RAM容量无疑正迅速跟主流PC接近。PC处理器和手机处理器的发展对比如图1所示。

在软件平台方面,虽然还没有出现PC领域Windows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已从过去的群雄争霸逐渐发展到目前的Android和iOS两雄领先的双寡头格局。根据Gartner公司的数据,2011年第四季度全球销售的智能手机中,Android和iOS的份额分别达到50.9%和23.8%,该公司还预测,2012年这两家的全球合计份额有望进一步增长到80%以上。另外,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大量的手机内容应用建立在Android和iOS两大平台及生态系统上,截至2012年2月底,Andriod Market和APP Store的应用分别超过了45万和50万,无论消费者选择哪个平台,都可以拥有丰富的应用选择来满足以往PC才能满足的办公娱乐需求。

重现PC产业困局

在智能手机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PC化特点的同时,PC发展过程中曾出现的硬件同质化、利润微薄化等问题也开始困扰着众多智能手机厂商。

在硬件同质化方面,继传统功能手机已经高度同质化之后,智能手机的硬件同质化现象也正越来越突出。在手机外观上,由于市场上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都至少达到3.5寸,越来越多产品的屏幕更超过了4.3寸,智能手机的正面基本上被屏幕占据,由此智能手机给消费者留下了较强烈的“千机一面”的印象。在元器件上,处理器、屏幕、RAM、摄像头等主要元器件实际上被高通、三星等少数上游企业所控制,缺乏上游影响力的普通手机厂商利用硬件实现产品层面差异化的难度正不断加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诺基亚和索尼,在功能手机时代,这两个厂家的产品在硬件上较容易跟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分出来,但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其产品的硬件差异化被大大弱化。硬件同质化问题本质上是智能手机不断走向成熟的结果,这将在产品利润、竞争格局等方面对整个行业的后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就利润微薄化来看,产品差异化是手机利润的重要保障,在手机硬件同质化而且软件平台被少数寡头垄断的情况下,除了拥有创新驱动型全垂直整合优势的苹果以及拥有元器件供应链优势的三星(三星是全球重要的手机应用处理器、屏幕、存储器等的制造商)外,大多数智能手机厂商最终不得不接受产品同质化而且平均利润越来越微薄的现实。根据投资公司Oppenheimer的数据,自苹果于2007年推出iPhone并揭开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序幕以来,在全球主要智能手机厂商中,只有苹果和三星的智能手机营业收入及利润能够保持增长的态势,而其它许多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都备受压力,诺基亚等更因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失去话语权而陷入了持续亏损的发展困境。

规模化生存为出路

随着智能手机行业深入发展并最终走向跟目前PC产业类似的成熟阶段,未来将可能出现新一轮以“创新+规模竞争”为标志的行业重组与整合。

智能手机终将成为手机市场的主角但产品平均利润日益微薄化,未来缺乏规模、创新力不足的手机厂商将难免被淘汰出市场,而考虑到创新行为需要成本和周期,规模对于传统手机厂商的存亡无疑会起到关键作用。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预计目前已建立起规模优势的三星和苹果能够继续领跑市场,并直到下一个创新周期到来。瑞银就预测,三星和苹果有望在2012年获得全球手机行业营业收入的50%和利润的90%(2011年为82%)。

除了这两家行业领先者外,其它手机厂商就需要通过不断加强创新与软硬件整合、准确切入细分市场等来建立并提升规模,从而保持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并实现生存及持续发展。事实上,2011年千元智能手机的井喷式发展以及2012年入门智能手机价格将快速降到500元级别,都有赖于众多手机厂商的积极参与及推动,而低价智能手机规模较大但利润微薄甚至难以赢利,这就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界已意识到提前抢占规模优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猜你喜欢

同质化三星处理器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三星”惊现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怎样看待农产品电商的同质化
同质化叙述中的价值重构——从韩剧《太阳的后裔》说开去
V—NAND闪存NVMe固态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ADI推出新一代SigmaDSP处理器
火线热讯
AItera推出Nios II系列软核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