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蕊木兰发芽试验

2012-07-06余新林

科技传播 2012年9期
关键词:发芽试验沙藏物候

余新林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云南腾冲 679100

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 Dandy),俗名黑心树,属于木兰科长蕊木兰属,是国家Ⅰ级保护树种。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达50cm,树皮淡褐色。幼枝密被灰黄色绒毛或无毛;顶芽长圆锥形,被白色长毛。叶革质,椭圆形、卵形或宽卵形,长6cm~12cm,宽3.5cm~6cm,先端尾状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有光泽或两面有光泽,侧脉11-15对,纤细,不明显,网脉细密,干时两面凸起,叶柄长0.5cm~1.5cm,有毛或无毛,无托叶痕。花梗长约1.5cm;花被片白色,外轮长圆形,长约5.5cm~6cm,宽约2cm~3cm,内两轮倒卵状椭圆形,与外轮近等大。雄蕊长约3.5cm;雌蕊群圆柱形,长2cm~2.5cm;雌蕊群柄长约1cm。聚合果长3.5cm~5cm,蓇葖扁球形,茎8cm~9cm,密生白色皮孔,花期5月,果期9月~10月。产于腾冲、龙陵、双江等,生于海拔1600m~2500m的常绿阔叶苔藓林中,为林中上层树种之一。长蕊木兰四季常绿,花、果极具观赏性,是较好的园林绿化树种。木材黄白色或浅黄褐色,有光泽,幼树心边材不明显。散孔材,管孔小,大小不一、分布较均匀。生长轮明显,木射线,中至细。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硬度及强度适中。可作建筑、家具、雕刻、门窗及工艺品,是优质用材树种。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曲石管理站,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8°36′04″,北纬25°13′51″,海拔高1543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11月-翌年4月为干季,5月~10月为雨季,年降雨量达1500mm。年均温为15℃,极端最高温度为32℃,极端最低温为-3℃。

1.2 物候观测

对进行场圃发芽试验的长蕊木兰采种母树开展物候监测,物候监测设于保护区大蒿坪。具体监测方法如下:选择4株~6株树干通直、饱满、无病虫害、属结果盛期的健康长蕊木兰母树来进行物候监测,每株监测母树间距均在100m以上。物候监测每21d观测1次,对每一株树的繁殖器官(花、果、叶)物候期用4分制法实行量化打分(0、0.5、1、1.5、2、2.5、3、3.5、4),每一项(花、果或叶)分值总和均为4分,打分时从最少一项开始,每一物候期(初花期、盛花期、果期……)打分时要从整棵树看它占整体4分之中的多少,监测时至少2人打分,要从各个方位,上下左右进行认真观测,树干高大的运用望远镜。监测人员经综合评定后得出每一小项的物候期分值,最后把分值填入采种母树物候观察记录表中。

1.3 试验设计

场圃发芽实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不同储藏方法、不同处理方法对场圃发芽率的影响。

1.3.1 试验材料

利用育苗盘进行场圃发芽试验, 育苗盘长62cm,宽34cm。每盘45个营养杯,营养杯直径为6cm,高为6.5 cm;基质采用地心土。

1.3.2 采种及种子调制

品质优良的种子,必须正确掌握采种期。采集过早,则种子尚未成熟,优良度低,不耐贮藏,发芽率降低;采集过迟,种子散落或受鸟兽危害,降低了种子质量和数量。通过观察长蕊木兰的物候,其合适的采种时间在10月中旬,当看见长蕊木兰的果皮变为红色或有部分开裂脱落,即判断出其种子形态成熟,这时应抓紧时间采集种子。果实采回来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经3天~4天后蓇葖果充分开裂,种子脱出。脱出的种子立即用清水浸泡1天后,搓去外层红色肉质假种皮。在洗种时注意剔除浮于水面的不成熟种子或瘪种。经测量:;肉质果平均横径为0.6cm,平均纵径为0.7 cm,肉质果千粒重为145g,种子平均横径为:0.4 cm,平均纵径为:0.6cm,千粒重为67g;调制好的种子分别干藏和沙藏,以寻求最适宜的贮藏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蕊木兰物候

长蕊木兰在12月~1月为顶芽形成期,2月~3月萌芽,4月~7月抽梢,上年12月至下年1月花蕾形成,2月进入初花期,3月进入盛花期, 4月末花期, 5月至9月果实发育,10月~11月果实成熟。长蕊木兰物候曲线见表1。

表1 长蕊木兰物候曲线

2.2 发芽率

2.2.1 不同贮藏方法对出苗的影响

长蕊木兰干藏和沙藏(含少量水分)的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播种,其开始出苗时间沙藏要早1个月左右,出苗结束时间两种相差不大,出苗总株数沙藏比干藏多(见表2)。

表2 不同贮藏方法的出苗株数统计

2.2.2 不同贮藏方法对发芽率的影响

为了找出不同的贮藏方法(干藏和沙藏)对场圃发芽率的影响,我们播种前对种子不做任何处理,用相同基质进行发芽试验,每一贮藏方法做4个重复。于2010年3月9日播种,播种后每隔2天浇水一次,每7天记录一次种子萌发状况,对先出的种子插牙签标记。沙藏种子于4月6日开始出苗,6月15日出苗结束;干藏种子5月6日开始出苗,6月15日出苗结束。从表2可以看出,沙藏效果相对好,平均发芽率达到75%,而干藏仅有28.5%。

表3 不同贮藏方法的场圃发芽率统计

为分析不同贮藏方法场圃发芽率的差异显著性,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218.042>Fcrit=5.987,即不同贮藏方法对长蕊木兰场圃发芽率的影响在F0.05水平上差异性显著(见表4)。

表4 不同贮藏方法场圃发芽率单因素方差分析

2.2.3 不同处理方法对发芽率的影响

为进一步掌握影响长蕊木兰发芽率因素,对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做发芽实验。分别是T1对照(采到的种子自然晾干)、T2温水浸种(自然晾干的种子育前用50℃温水浸种8h)、T3冷水浸种(自然晾干的种子育前用自来水浸种24h)、T4层积催芽(自然晾干的种子育前用湿沙子贮存催芽30d)。实验采用T1-T4四种处理方法,每种处理重复5次,即R1—R5,每种处理播种数均为114粒。于2009年11月20日播种,播种后每隔2天浇水一次,每7天记录一次种子萌发状况,对先出的种子插牙签标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差异性显箸,层积催芽的效果最好(表5、6、7)。

表5 不同处理方法发芽率统计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表6 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表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长蕊木兰发芽有显著影响,而重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表7 t-检验 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T4与T1、T2、T3之间均有差异,T1与T2、T3之间无差异。

3 结论

使用不同的贮藏方法和不同的处理长蕊木兰发芽试验表明,不同贮藏方法育苗对场圃发芽率有显著影响,沙藏比干藏效果好,沙藏平均发芽率达75%,而且出苗时间可提早一个月左右。对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对场圃发芽率有显著的影响:T1出芽率37.7%,T2出芽率42.1%,T3出芽率35.1%,T4出芽率达85.1%,T4有显著效果。

[1]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业厅.云南树木图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

[2]北京林学院主编.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了版社,1979.

[3]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发芽试验沙藏物候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八棱海棠种子沙藏时间对发芽的影响
青稞种子的发芽试验方法
不同沙藏处理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NaOH对梨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板桥党参种子发芽条件研究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
香芹酮、乙醛抑制马铃薯发芽试验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