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发列车安全评价及防控措施

2012-07-04马晓旭

科技视界 2012年6期
关键词:站段车务乌海

马晓旭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铁路运输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铁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铁路运输运作及通畅的关键是正常的接发列车作业。因此,对车务站段现行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系统进行评价,从中发现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强化接发列车安全、预防接发列车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系统评价指标的选择

隐患指标是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对系统的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进行的安全评价,这充分体现了事前安全的思想,即预防事故在其发生之前,这较事后安全,即听任事故的发生再作调查、发现原因、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重复发生,是一种质的飞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故安全上,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为此,本文将选择采用隐患评价法来对车务站段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系统进行评价。

2 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系统结构

本文的隐患指标主要是根据乌海车务段乌海站的管理现状,依照一般安全评价体系组建原则设计而成,这样可以更为客观准确的反映乌海车务站段现行的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系统状态。另外还将把措施与实施效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适当考虑了实施接发列车事故防控措施的效果。具体指标由四部分组成:

2.1 接发列车人员事故防控评价指标(R)

2.1.1 接发列车安全教育培训水平(R1):反映接发列车安全培训状况。包括:

1)管理人员业务培训(R11);

2)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培训(R12);

3)接发列车安全日常教育(R13)。

2.1.2 接发列车人员安全管理水平(R1):反映车务站段接发列车人员安全管理工作的绩效。包括:

1)接发列车人员劳动管理水平(R21);

2)接发列车人员生活管理水平(R22);

3)安全奖惩有效性(R23)。

2.1.3 技术业务水平(R3):反映车务站段接发列车人员及管理人员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包括:

1)管理人员业务水平(R31);

2)接发列车作业人员业务水平(R32)。

2.1.4 接发列车人员文化水平(R4):反映车务站段接发列车人员的实际文化水平程度。

2.1.5 接发列车人员劳动态度(R5)

2.2 接发列车设备事故防控评价指标(S)

2.2.1 接发列车安全技术设备性能(S1)包括:

1)接发列车设备性能(S11);

2)接发列车安全保障设备性能(S12);

3)接发列车事故救援设备性能(S13)。

2.2.2 接发列车设备安全管理水平(S2)

2.3 接发列车环境事故防控评价指标(H)

2.3.1 接发列车内部环境安全保障(H1)包括:

1)接发列车作业环境安全保障(H11);

2)接发列车内部社会环境安全保障(H12)。

2.3.2 接发列车外部环境安全保障(H2)包括:

1)自然环境安全保障(H21):天气预报(H23)和恶劣天气接发列车作业方法完善及落实(H24);

表2 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综合评价表

表3 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综合评价表

2)外部社会环境安全保障(H22):路外宣传教育(H25)和社会治安状况(H26)。

2.4 接发列车安全基础管理评价指标(J)

2.4.1 接发列车安全管理评价指标(J1)包括:

1)接发列车安全机构效能(J11);

2)接发列车安全规章制度(J12);

3)接发列车安全检查与修正(J13);

4)接发列车事故处理(J14)。

2.4.2 接发列车安全信息管理评价指标(J2):作业人员对接发列车信息传输是否清晰、简洁、明了,以及接发列车人员是否能胜任工作。包括:

1)接发列车安全信息数据完整度(J21);

2)接发列车安全信息处理效果(J22)。

2.4.3 接发列车安全资金管理评价指标(J3):站段用于接发列车安全方面的开支。

3 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系统的综合评价

本文采取常规和模糊方法综合的一种评价方法,对乌海车务段及乌海站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系统的评价。其具体步骤:首先,为了赋值的方便,把指标值的范围定在0—100,最后得到的指标值越大,说明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系统越健全、越安全。其次,选取乌海车务段、乌海站两个单位共30名有关管理人员和接发列车作业人员作为评价者,利用层次分析法,请评价者给出评价值及同一层次指标权重值。最后,对评价值和权重值进行处理并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合成。评价值汇总下表1。

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综合评价表2。

续表(表 3)。

由接发列车事故防控评价结果,分析得出:

乌海车务段接发列车事故防控系统评价指标(Y)综合评价得分为84分,属于较好水平。它包括接发列车人员事故防控评价指标(R)、接发列车设备事故防控评价指标(S)、接发列车环境事故防控评价指标(H)、接发列车安全基础管理评价指标(J)。R、S、H、J四个指标评价值,分别为 80、87、80、86 分。 其中,调车设备事故防控评价指标(B)值最高(87分),表明在乌海车务段在设备投入和维护质量得到车务站段管理人员和接发列车作业人员的肯定。如接发列车设备性能评价值为91分,说明目前乌海车务段现场使用的调车设备基本可靠,为接发列车安全生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接发列车人员事故防控评价指标(R)与接发列车车环境事故防控评价指标评价值最低(80分),说明在这两个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员和环境两个因素相对俩说比较复杂,管理的难度较大。接发列车安全基础管理评价指标(J)评价值(86)较好,说明车务站段在接发列车安全基础管理上做的比较好,但还应该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提高和完善。

表1 指标评价平均值

4 接发列车安全防控措施

第一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为本,不断的强化接发列车作业人员的生活及劳动管理水平,强抓安全奖罚,完善接发列车人员教育培训制度,提高接发列车人员的业务、文化水平及劳动态度。

第二是加大接发列车作业设备的投入和检查维修,确保设备性能完备,树立“设备保安全”思想。

第三,着力提高接发列车环境安全管理,重点改善调车人员的作业环境,提供良好生产环境及生活条件,完善天气预报和恶劣天气下接发列车作业的方法。此外,还要加强路外安全宣传教育。

第四是加强接发列车基础管理工作,加强监管力度,重视规章制度,强化科学安全管理方法的应用。广泛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摆事实、将危害,增强干部职工防微杜渐和居安思危的意思,筑牢安全思想防线。强化问题教育,增加问题意识,深刻吸收他人问题和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鉴,深挖隐患根源,消除安全死角。

[1]杨松林 工程模糊论方法及其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张伯敏.铁路车站接发列车安全性系统分析[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4.

[3]赵立伟.提速区段中间站安全保障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3.

[4]沈百金.关于铁路安全的评估[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0.

猜你喜欢

站段车务乌海
乌海恋曲
关于推进实施CTC标准化运用站段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车务系统专业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铁路车务站段提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水平的工作探讨
STP车务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及对分路不良问题的处理
车务数据维护系统在SAM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包银高速铁路引入乌海地区方案研究
车务安全移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岗位技能达标考核活动在站段中的实施
铁路车务站段应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