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代铜镜初步分析

2012-06-30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双鱼金代铜镜

王 崇

(双城市文物管理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10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以东,是金代文化遗址较多的地区,苏联滨海州和伯力边区也有同类遗址的分布。黑龙江省南部是金朝的发祥地,是金代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土文物也较多。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附近地区,出土了一批金代铜镜,是目前我省出土文物的珍品,对我们结合史书记载研究金代历史有重要作用。

铜镜是以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镜子,正面光亮,是古人“正衣冠”的生活用具。铜镜在我国最早发现于4000年前,至汉唐达到鼎盛。金代铜镜的图案内容,有人物故事镜、龙镜、神兽镜等,异彩纷呈。

古代,在没有玻璃镜之前,人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镜子只能用金属铸造。青铜是人类最先广泛使用的金属。青铜是铜与锡、铅的合金,溶点比铜、铁都低,而且表面不易被空气氧化生锈。用青铜铸造的镜子,色泽凝重,镜面能长时间保持光洁明亮。所以古代用金属铸造的镜子几乎都是青铜镜,绥滨县出土的一面铜镜的背面铭文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恰好说明了铜镜的实际用途。

一般认为铜镜是由一种外面有花纹的铜鉴发展来的。远古的人们是用湖河的水当镜子照,后来发明了陶器,继而又发明了铜器,就把水盛在盆状陶器或铜器中当镜子用。盛水当镜子用的盆状铜器就叫铜鉴。这种铜鉴的平面化就演变成了铜镜。铜镜正面平滑光亮,背面一般都有花纹,花纹中心有一个突起穿孔的钮,以便用丝绸等物系在镜架(一个立在底座上的小木柱)上。

我国古代的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是闻名世界的。根据新的考古成果,我国在商代后期就出现了铜镜。以后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铸造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汉、唐两代,铜镜的铸造技术达到了高峰,对后代铜镜铸造的影响很大。唐代末年,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铸造铜镜的手工业作坊兴起,铜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铜镜铸造趋于简化。北宋时期,铜镜仍分官铸和私人铸造两类。官铸铜镜出现了一种用线刻方法处理的缠枝花纹。花纹纤细,弱枝缠绕,工艺复杂。私人铸造的铜镜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风格,造型朴素大方,线条简捷生动,表现出充沛的生命力,盛行双鱼、双凤、凤穿牡丹等图案纹饰。

金代铜镜继承了北宋铜镜的形制和风格,除一些仿汉、仿唐铜镜外,同样采用双鱼、双凤、双龙和人物故事等图案。金朝统治地区少铜,战争频繁,铜禁极严,所以铜镜一般均由官府铸造,并在铜镜边缘刻上记载铸造地点和衙署名称的文字。即使是民间原有的铜镜,一般也须经官府检验签字方可使用。因此铜镜边缘的字款就成了金代铜镜的特点之一。

当辽王朝在北方地区日趋衰弱的时期,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却异军突起,吞灭了辽和北宋,并长期和南宋王朝抗衡,统治着北方和中原的广大地区。

金代铜镜主题纹饰丰富,许多题材内容取材于中原流行的图案纹样,不少是我国民族工艺的传统内容,但在表现手法上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体现出朴秀兼全的民族特点。根据铜镜的形制、纹饰和制作工艺特点,金代最流行的铜镜可以区分为5类。

(1)双鱼纹镜类:圆形为主,圆钮或龟形钮。钮外环绕主纹双鱼纹,首尾相接,占满镜背,并以水波纹填地。宽平缘、缘上常有阴线刻官府验记。有的镜背分为内外二区,内区双鱼,外区为一狭窄纹带,多为缠枝卷云纹。双鱼纹镜有的铸有纪年铭识。另外有一种鱼纹镜,形制较为少见,为六出菱花形,小钮。钮两侧各饰鱼,鱼身较直,一首向上,一首向下。钮上端有一框,框内铸双行八字铭文:“承安二年镜子局造”。窄平缘。

(2)禽兽纹镜类:圆形、八角形、八菱形等。镜背以禽兽纹作为主题纹饰,有龙纹镜、四兽纹镜,凤纹镜,凤鸟纹镜和摩羯纹镜5种。其中摩羯纹镜富有特有的少数民族特色。

(3)花鸟纹镜类:圆形、菱花形等。圆钮、莲花形钮座或连珠形钮座。镜背主纹为花卉纹和鸟纹,有菊花纹镜、牡丹纹镜,双凤缠枝纹镜等。

(4)神仙人物故事镜类:圆形、菱花形、八角形等,主纹所表现的内容,多为史籍记载中的神仙人物故事。这类铜镜,传世和出土数量都比较多,纹饰有童子攀枝纹、人物故事纹等。

另外,金代还有素镜、八卦镜、仿汉代铭文神兽纹镜、大定通宝钱纹镜、可正衣冠铭文镜等多种铜镜。

1964年在阿城区新华乡南阳屯出的一面双鱼镜,直径四十三厘米,这面距今千年的铜镜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铜镜,是国家一级文物。主体图案是两条鲤鱼环绕镜钮翻滚追逐于波浪中,外圈围以草叶纹带饰,镜的边缘为素面圈带。鲤鱼形象逼真,衬底的水纹及浪花线条流畅简练。整个图案作风质朴大方。新华乡出土的另一面铜镜是双龙纹的,直径十八点六厘米。主体图案是二龙戏珠纹,用镜钮代表宝珠。两条四爪龙凌空翻腾相斗,一条龙的嘴作吞食镜钮状,两龙铸造得刚健有力;外边环绕一周勾连卷叶纹;外缘的素面圈带上有“录事司刘什秤”刻记。据史书记载,“录事司”是金代府、州一级的司法、公安机关。“录事司刘什秤”的刻记表明供职于录事司的名叫刘什的官吏已经验记过了这面铜镜。

左图为双鱼纹铜镜(金代)阿城金上京城址出土,右图双龙纹铜镜(金代)阿城新华出土

人物故事镜为金代最为流行的镜类之一。此镜题材广泛,常见有吴牛喘月故事镜、许由巢父故事镜、柳毅传书故事镜等多种。金代人故事镜的流行与民族文化的交融紧密相连。金代铜镜有着明显的特征。首先,金代铜镜主题纹饰多样化。其纹饰既包括仿造汉唐宋镜的图案,还创造了一些结合自己民俗的新式样。如双鱼镜和童子攀枝镜等,尤其是双鱼镜,它的流行与女真文化独特的文化习俗紧密相关,而且这些故事基本都来源于中原民间传说,为女真人学习中原文化的结果。

金代还使用一种带柄的小铜镜(又名“照子”),这种形制的铜镜是唐朝末年开始出现的,往往在镜背及手柄上铸有以人物故事为内容的纹饰。

仿汉代和唐代的铜镜在金代铜镜中占有一定数量,这些仿制的铜镜铸造得古朴大方、维妙维肖,但质量不如汉、唐两代。这说明自宋代以后,由于瓷器质量的提高、玻璃的应用及其他政治、经济原因,传统的铜镜铸造技艺渐趋衰落。

我省很多地方,如阿城、绥棱、绥滨、北安等地都出土过金代铜镜。苏联滨海州也出土过多面金代铜镜。

金代铜镜除仿汉、仿唐镜带有前代特点外,一般说来纹饰风格粗放有力,在内容上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素朴的自然风貌。为了充分利用铜镜背面表现一个或两个完整的内容,中间除镜钮外,一般少有修饰纹饰,有的甚至把镜钮也作为图案的组成部分,使整个花纹图案的布局更趋合理,协调。金代仿汉铜镜上的“吉语”铭文都是汉字,其余铜镜边缘上的刻记,绝大部分也是汉字,而镜上人物故事的内容和人物的衣着用具也大都反映了中原地区的特点,这自然于民族间文化交流紧密相关。女真是一个较为落后的民族,但它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金在对宋作战的过程中,掠取了中原很多宝贵的文化典籍和大量知识分子,并为其所用,甚至全面推行效法汉俗的政策。尤其是在金灭北宋后,战领了华北的广大地区,汉人变成了当地人口的主体,如此耳濡目染的熏陶,更是加速了汉族文化深入女真的步伐。中原地区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流入金朝,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这些都说明金代铜镜是自唐代以来的铜镜艺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继续,说明包括大量汉族等民族在内的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金朝,是我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曾甘霖.铜镜史典.全彩图典藏图本[M].2008.

[2]管维良.中国铜镜史[M].2006.

猜你喜欢

双鱼金代铜镜
星座邻居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双鱼“游”上天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双鱼 幼儿园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