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腐渣的魅力

2012-06-26云无心

读者·原创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豆腐渣水解豆浆

文 _ 云无心

云无心,清华大学生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学博士,“科学松鼠会”作者。2009年出版了科普文集《吃的真相》。

在多数情况下,豆腐渣 这个词是负面的。豆腐渣工程 自不必说,用来形容人的时候总是作为 一枝花 的反面。就它的本意——制作豆浆时产生的残渣——一个 渣 字也显示了人们对它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没用的废品。

不过,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它实在是 养在深闺人未识。大豆是一种极为优质的食品,主要有三类成分:蛋白质是常见的植物蛋白中唯一的优质蛋白;油主要是不饱和脂肪,与动物脂肪相比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而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膳食纤维,只增加饱腹感而不产生热量,从而有利于控制体重。而且,其中还有一些可溶性的纤维能够被肠道菌群发酵,产生一些有助健康的小分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益生元 作用。

在制取豆浆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油和蛋白质被浸取到了水中,剩下的不溶成分就构成了豆腐渣。通常,制作豆浆时,豆腐渣中还会留下相当多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大豆中的纤维以不可溶纤维为主,基本上都会被留下。也就是说,豆腐渣是膳食纤维的优秀来源,此外伴随着丰富的优质蛋白,以及大豆中相当含量的矿物质。

不过,作为食品,豆腐渣实在难吃,一进口就满嘴钻,就像吃了一口粉笔灰。再有营养的东西,难吃也就没有号召力。所以,除了实在吃不起饭的穷人,很少有人愿意去吃它。在传统上,它都是作为饲料进了牲畜的肚子。

要充分利用豆腐渣的营养,就必须改善它的口感。一种传统的办法是把它发酵。蛋白质在发酵中会被水解成氨基酸或者多肽,会产生浓郁的香味。大豆蛋白中富含谷氨酸,所以发酵的豆制品跟味精一样有 鲜 味。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充分发酵之后就可以得到酱油。而豆腐渣中的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产生不了那么浓郁的味道,也就难以成为酱油。不过,发酵中也会产生一些水解纤维的酶。膳食纤维经过一定程度的水解,口感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经过发酵的豆腐渣,也被称为 豆豉。虽然跟大豆做的真正的豆豉不同,也还可以算作一种风味小食品。即使不能算美味,至少也是充分利用了豆渣的营养。

不过发酵毕竟很麻烦,直接改善口感的思路就是把豆腐渣打得更细,然后加到其他食物中。传统的豆浆都 磨得不够细,得到的纤维颗粒很大,加到其他食物中依然能够感觉出来。现在的豆浆机可以把豆腐渣打得跟面粉差不多细,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样的豆腐渣,最简单的就是加入鸡蛋,做成 豆渣鸡蛋饼。当然,膳食纤维没有互相黏在一起的性能,用 豆腐渣 来形容劣质工程实在是很形象。要把它做成 饼 ,要么加入比较多的鸡蛋,要么加入一些面粉。在适当的比例之下,再加入合适的调料,

豆渣鸡蛋饼 几乎没有 豆腐渣 的口感,在营养、口感和风味上能达到很好的统一。当然,直接把它加到面粉中,用来蒸馒头、烤面包,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这些 原生态 的思路得到了升华,从而形成了大豆深加工的系列流程:第一步,给大豆脱皮,大豆脱下的皮也可以用于生产膳食纤维;第二步,脱皮的大豆经过浸取,几乎可以把豆油全部分离出来,剩下的 豆饼 主要是蛋白质和纤维。以前,豆饼也只是用做牲畜饲料,直到后来从中分离出大豆蛋白,这种优质的食用蛋白甚至被包装成了保健品。

豆饼分离蛋白质后剩下的大豆纤维比豆腐渣更加 豆腐渣 ——蛋白质和油含量更低,纤维含量更高,直接吃的话口感就更差。长期以来,它都是被当做废料扔掉,或者直接拿去喂牲口了。

食品工业界的科学工作者们当然不甘心。往高尚了说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食品,往庸俗了说是为了变废为宝,赚取更多的钱。总之,把牲畜饲料变成人的食物,从来都不乏吸引力。大豆纤维加工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水解,改变纤维中基本单元的连接方式,从而改善口感。更深度的水解可以把不溶的纤维大分子打开,把分子变小,从而增加其溶解性。如果把溶解的那部分分离出来,就得到了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方便地加到其他食品、饮料中而不影响口感,甚至能够增加食品的稳定性。此外,可溶性膳食纤维还可以带走一些胆固醇,到了大肠容易被细菌发酵,可能的健康价值就更大了。

有趣的是,这样的大豆纤维,如果被包装成 保健品 ,有很多人愿意付出高价。如果是作为食品原料加到食品中,却又经常被揭露为以次充好的 行业黑幕。

猜你喜欢

豆腐渣水解豆浆
水解沉淀-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碳氮化钛粉末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
水解常数及其常见考查方式
豆腐渣喂鱼的注意事项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储藏豆腐渣有妙招
豆腐渣喂猪注意事项
豆浆新吃法
“数百年才塌的工程,还能说人家是‘豆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