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2012-06-21何战斌

中外医疗 2012年7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盐酸

何战斌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河南开封 475004)

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危重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随之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可见,血栓形成与AMI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替罗非班在AMI急诊经PCI中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在急诊PCI治疗AMI中,尽管开通了梗死区域的相关血管,但仍有部分血管出现无血流或慢血流现象,进一步影响到心肌灌注水平[1]。盐酸替罗非班是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激活和聚集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的作用。研究表明,高剂量盐酸替罗非班的抗血小板作用强,能够早期达到最佳的血小板抑制作用[2],并能进一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安全性好。本文就盐酸替罗非班对AMI患者PCI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院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39~74岁,平均61.6岁。入选标准:(1)AMI诊断明确,有典型胸痛发作史、ST-T段特征性改变以及血清酶变化,符合AMI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改变特征;(2)所有病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作时间<12h,家属或本人同意行急诊PCI治疗。除外因素:(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作时间>12h;(2)血压升高不降,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110mmHg;(3)有血液系统疾病者:如血小板减少疾病、重度贫血等;(4)重度肝肾功能不全及脑出血等;(5)曾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或血管重建术的患者。2组入选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治疗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行PCI术时,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5μg/kg,继之以0.20μg/(kg·min)-1静脉维持泵人24h;对照组按常规PCI操作术进行。术后2组给予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天1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5~7d;并根据临床表现给予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

(1)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2)术后4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死亡、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3)血小板减少情况(血小板计数与用药前相比,减少>50%)。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I疗效观察

2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和病变血管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2级比例低于对照组,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4周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比较

所有患者(死亡除外)出院后随访4周发现,盐酸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周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例(%)]

3 讨论

PCI术使梗死的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是治疗AMI的有效措施,对患者预后起关键作用的是急诊PCI支架内血栓的形成。血栓的出现可能与如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吸烟等诸多因素有关系,使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3];研究证实,盐酸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并抑制血小板释放的缩血管物质和炎性因子,改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管血流变化[4]。在本实验组中,治疗组术中、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梗死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盐酸替罗非班明显改善PCI术后梗死血管再通情况;治疗组术后4周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盐酸替罗非班有效增加梗死区域再灌注,降低心肌缺血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机率,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5~6]。

总之,盐酸替罗非班明显改善AMI行PCI后梗死区域血管血流,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更合适的用药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宋现涛,陈韵岱,吕树铮,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西罗莫司支架置入后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情况分析[J].中国介入心血管病学杂志,2006,14:131~134.

[2]苏振琪,袁争百,韩宏华,等.欣维宁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5):97~98.

[3]张强,傅向华,信栓力.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对心肌存活性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11):811~812.

[4]王东,张成,杜新平,等.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6(4):1~3.

[5]沈杰,张瑞岩,张齐,等.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急症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及临床预后的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6,21(5):326~329.

[6]Okmen,Cakmak M,Tartan Z,et al.Effects of gjycoprotein¢òb/¢óa inhibition on clinical stabilization parameters in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J].Heart vessels,2003,18(3):117~122.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盐酸
盐酸泄漏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盐酸生产装置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