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息立体显示视角增强方法研究

2012-06-07王文轩顾艳华

电视技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全息图共轭全息

李 洁,王文轩,顾艳华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近年来,立体显示技术蓬勃发展。各研究机构和厂商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实现方法,如体视感技术[1-2]、自动立体三维技术[3]和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4]。体视感技术和自动立体三维技术都利用了双目视差原理,体视感技术还需戴特制的眼镜。这两种技术的共同点是,没有形成立体像,无法提供物理景深,只能提供心理景深。与前两者相比,只有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能构造真正的立体像。

本文所述的全息立体显示就是真三维立体显示的一种。全息术分记录和再现两个阶段。在记录阶段,物光波与参考光发生干涉,所形成的干涉条纹记录在全息图中。全息图含有物光振幅和相位信息。到再现阶段,用再现光照射全息图,即可重现原始物光,从而形成原物体的再现立体像。全息立体显示能提供全部物理景深。

目前,全息立体显示系统的关键部件包括相干光源、记录介质以及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相干光源提供物光、参考光和再现光,记录介质能记下全息干涉条纹,SLM可进行再现像显示。

虽然全息立体显示能提供全部物理景深,但有视角受限的缺陷。视角较小意味着观察者不能随意挪动位置,否则影响观感。针对影响视角的不同因素,增强视角的方法也有多种。本文阐述了视角增强法,并对这些方法做了比较分析。

1 增强全息立体显示视角的方法

1.1 改进计算全息编码法

本方法是在传统的计算全息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角预变换过程。SLM透过率呈现周期性变化。当再现光入射SLM 时,透射光中有0级、±1级、±2级和±3级等衍射光。其中,±1级、±2级和±3等以上级别是高级衍射光。因为有高级衍射光,再现物波的视角受到限制。图1中Ω是最大视角范围,可见局限在±1级衍射光之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左、右眼的物光OL和OR超过了SLM的显示范围。这时不能直接进行全息编码,否则不满足奈奎斯特抽样定律。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对记录平面上待记录物光OL和OR进行视角预变换[5]。经过预变换,OL和OR在观察面上将被平移到SLM的允许视角范围内。以修正离轴全息编码为例,为实现图2物光预处理过程,可根据被记录物点和经过预处理后的物点,用逆菲涅耳衍射公式算出记录平面上的物光复振幅。然后进行计算全息编码。最后,用SLM显示已编码的计算全息图。经过视角预变换,在原来高衍射级光的位置上也能恢复再现物光,从而实现视角扩展。采用该方法可以看到+2和-2衍射级[5]上的图像,扩大了视角范围。

1.2 引入合成透镜阵列法

全息立体显示系统中,视角θ与显示波长、最大像素间距以及SLM的最小抽样尺寸相关,如

式中:h和w是全息图的高度和宽度,λ是衍射波波长,N是全息图抽样值。若h=1 mm,w=1 mm,λ=632.8 mm并且N=1024×768,则θ=0.3559°,这个视角显然不满足观看者的大视角要求。

为增强视角,可在SLM之后,引入合成透镜阵列[6],如图3所示。在SLM和注入透镜模块后面增加了合成透镜阵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视角。采用该方法[6],视角可增加到12°。

1.3 弯曲型SLM增强视角法

前述引入合成透镜阵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角,但视角值仍不够大。再现光波长一定时,视角与SLM点阵数成正比。由于不能随意加大SLM尺寸,只能另辟蹊径。即采用弯曲型SLM来替代平面SLM[7-8]。图4是弯曲型SLM。

从图4中看出,普通的一块平面SLM由弯曲型SLM阵列代替;透镜排列也为弯曲的形状。这种类型的SLM,每一个透镜进行独立的光学变换,实现物光波的局部角谱。在该型SLM所重构的全息立体图中,全息图的每一部分由相应透镜进行局部变换而成,并且代表相应物光波的角谱。采用弯曲型透镜阵列,能有效地改善全息图的视角特性并且减少光能量损耗。经过理论分析,弯曲型SLM的视角计算式为

式中:f是透镜焦距,d是SLM面到透镜阵列的距离,p是SLM像素间距,λ是物光波长,n是SLM单元数,N'是SLM水平像素数。从式(2)看出,若n较大,N'相对较小,则总视角正比于总水平像素数(即n×N')。因此,与传统平面型SLM相比,弯曲型SLM可显著增大视角。实验结果[7]表明弯曲SLM系统中,视角可达22.8°。

1.4 共轭相位光增强视角法

在1.2节所述系统中,引入透镜阵列可以增强视角,但采用均匀散射光作再现光时,透镜的焦距和透镜阵列的尺寸仍然会影响视角的大小。减小焦距可增大视角,但焦距减小会造成较大的光学畸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采用共轭相位光作再现光[9]。

传统的均匀散射光作重现光与采用共轭相位光的比较,如图5所示。

从图5a看出,传统全息立体显示时,一般采用均匀散射光作再现光,这时每个透镜产生的单元再现像会发生重叠,因此限制了视角。图5b中,采用共轭相位光产生再现像,可以限制单元再现像的具体位置和传播方向。即使相邻单元像在边缘处重叠,由于采用共轭相位再现光,到像平面上单元像仍然可以清晰地分开显示。采用新再现光源,视角可达28°[9]。证明了共轭相位再现光可以较大地增强视角。

2 结束语

上述增强视角的方法中,第一种采用新的计算全息编码法,把SLM的高阶衍射效应利用起来达到增强视角的目的;第二种方法则借鉴了集成成像的原理,在SLM后增加合成透镜阵列来改善视角;第三种改变SLM的形状来弥补点阵数不足对视角的限制;最后一种从改变再现光源入手增强视角。对增强视角而言,后两种方法效果更好,但所费成本较高,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前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实现起来较为简单。目前,增强视角的研究还在继续。途径一般为两条,一条是在现有条件下,或改进算法,或改进系统结构,开发出更有效地增强视角的方法。另外就是提高器件性能,例如大幅度增加SLM的点阵数。全息立体显示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将来必会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立体显示观感。

[1]TOSHIYUKI S,HIDEKI M,TSUTOMU O,et al.3D display using in⁃tersection of light beams[C]//Proc.SPIE 3957.San Jose,CA∶[s.n.],2000∶215-224.

[2]ANDREW J W,JOHN O M,STEPHEN A B,et al.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tereo-image visualization on X3D technologies 3D displays[C]//Proc.SPIE 5291.San Jose,CA∶[s.n.],2004∶204-210.

[3]吕朝辉,董跃.立体电视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视技术,2006,30(8):40-42.

[4]冯茂岩,沈春林.立体显示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电视技术,2008,32(11):43-44.

[5]尹霞,符秋丽,杨济民,等.基于SLM的计算全息三维显示视角扩展研究[J].光子学报,2008,37(6):69-72.

[6]KYONGSIK C,JOOHWAN K,YONGJUN L,et al.Full parallax view⁃ing-angle enhanced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phic 3D display sys⁃tem using integral lens array[J].Optics Express,2005,13(26):10494-10502.

[7]JOONKU H,HWI K,YONGJUN L,et al.Wide viewing angle dynam⁃ic holographic stereogram with a curved array of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J].Optics Express,2008,16(16):12372-12386.

[8]YUNHEE K,JAE H P,SUNG W M,et al.Wide-viewing-angle inte⁃gral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system by curving a screen and a lens array[J].Applied Optics,2005,44(4):546-552.

[9]SEUNG H S,BAHRAM J.Viewing-angle enhancement of speckle-re⁃duced volume holographic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by use of inte⁃gral imaging[J].Applied Optics,2002,41(26):5562-5567.

猜你喜欢

全息图共轭全息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巧用共轭妙解题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全息技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领域:可“触摸”全息图技术面世
能触摸的全息图
全息影像造就“立体新闻”——全息影像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