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在上腹部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2012-06-01哈拉恰西付海珍徐世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麻醉学插管芬太尼

哈拉恰西 付海珍 徐世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6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39~61岁。手术种类:胆囊25例、肝脏21例、胃十二指肠手术14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两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接多参数监护仪测ECG、HR、BP、SPO2。麻醉前静脉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或东莨菪碱0.3 mg为术前用药,吸氧去氮5 min后行麻醉诱导,诱导开始用异丙酚1 mg/kg,继之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05 mg/kg,瑞芬太尼1.0 μ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术中A组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 μg/(kg·min),B 组注射芬太尼 0.05 μg/(kg·min)。丙泊酚TCI持续泵入维持靶浓度(3 μg/ml)。两组均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12.5~25 mg维持肌肉松弛。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阿曲库铵。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20 min停用瑞芬太尼及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手术中、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及停止麻醉后清醒时间、插管后有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种类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时间120~180 min,两组无差异。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肌松满意,血压心率变化见表1。术后清醒时间芬太尼组较瑞芬太尼组显著延长,见表2。

表1

表2

3 讨论

上腹部手术具有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手术时间长的特点。围术期的伤害性刺激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反应,增加手术麻醉的风险。

芬太尼脂溶性高,故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也易于从脑重新再分布到体内其他组织,反复多次注射可产生蓄积作用,其作用持续时间延长[1]。

瑞芬太尼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丙醇酸甲酸水解代谢,而不经血浆胆碱酯酶降解[2],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长时间输注无蓄积作用。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停止输注后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术后苏醒、拔管时间缩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18.

[2] 余淑珍,刘保江.瑞芬太尼的药理学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5(5):356-357.

猜你喜欢

麻醉学插管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